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柯倩華/什麼是不落俗套、不說教、又充滿「文學語言」的繪本?──讀《藍色小屋》

  • 字級


《藍色小屋》以平實卻奇妙的手法,描繪出「片刻即為永恆」的情誼。(圖/《藍色小屋》)


有人純粹因為你是你而喜歡跟你在一起嗎?
有人覺得跟你在一起就是幸福嗎?
你有想要永遠保存的情感回憶嗎?
如何用淺顯的「文學語言」刻劃這般深刻、雋永而動人的感受?

圖畫故事書《藍色小屋》以平實卻奇妙的手法,描繪出「片刻即為永恆」的情誼。故事裡有一個小女孩,每年跟家人到海邊的藍色小屋歡度夏日時光。一年到頭,小屋期盼、等待、守護並儲存女孩生活和成長的痕跡;而女孩也覺得小屋是她最喜歡、常思念的地方。直到女孩成為母親了,他們的感情一直堅定不移的延續下去。

藍色小屋

藍色小屋

說它平實,因為這個故事雖然有角色、事件和場景,但沒有太戲劇化的情節或明顯的教育課題,有點像一篇紀事散文,描述小孩游泳、划船、騎單車,家人或朋友一起吃飯、聊天、看風景。這些稀鬆平常的事,不過是「生活」而已。但這正是奇妙之處。那麼平凡的日常生活,在這本書裡卻顯得無比生動與珍貴,讓讀者短暫經歷一個處處蘊含美感與情意的世界,而觸動了內在豐富的感受,因此對於生活和人生多了一些深思與體會。這種化平凡為不朽的奇妙,彰顯了文學的力量;就這本書來說,來自於文學的語言。

林良談兒童文學:淺語的藝術(新版)

林良談兒童文學:淺語的藝術(新版)

林良先生在《淺語的藝術》裡闡釋文學語言,「是日常語言以上的,更有力的不平凡的語言表達。」換句話說,是平凡的語言加上不平凡的表達方式。因此,淺顯的兒童圖畫書才有可能是深刻的文學作品。而所謂不平凡的方式,不是雕琢、堆砌華美的詞藻,那樣做可能只是流於刻板僵化的俗套,而是適當的埋藏和鋪展文學創意與技巧。如林良所說,「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一套受到嚴格的規律所控制的聲音的藝術。」文學作者需經過思考和設計,運用象徵、比喻、對比、對仗等元素以擴展文本的內涵意義,掌握情節的結構和節奏,不落言詮的塑造角色、烘托情緒和營造氛圍。

這本書裡的藍色小屋彷彿是一個有生命的角色,但不是藉著通俗童話的擬人化方式,而是帶著生命氣息的文字描繪而讓讀者有生動的體會。開場介紹小屋時,鹈鶘飛過、橘紅色的狐狸玩耍,周邊場景裡灰色海豚跳躍、白色海鷗歌唱,甚至鮮豔的船隻起起伏伏,都以生命的自由、活潑來烘托角色。小屋「吹起口哨、哼著曲調,容光煥發」表示快樂,「低聲嘆息」表示難過,「糖漿的氣味 (代表女孩) 消失了。船沒有人划,遊戲沒有人玩」表示思念,用自然氣象的象徵如「顫抖著經歷白雪、冰霜和雨水」,以及在暴風雨中「堅強的站立」,並讓女孩享受「溫暖、安全、平靜和舒適」表示堅忍和忠實。這些比喻式描繪都在賦予角色生命。

本書描述小屋的用詞,充滿了生命力。

文字裡還有很多色彩、氣味、聲音、動作和生活細節。(圖/《藍色小屋》)


文字裡有很多色彩、氣味、聲音、動作和生活細節,如「小屋聞起來有培根、鬆餅和爆米花的味道。女孩聞起來有糖漿、防曬乳和海水的味道」,這樣的形容,表示小屋過著多彩多姿的生活,引導讀者延伸更豐富的想像。經過漫長的等待,女孩再回到小屋時,「碎石子在腳下喀啦喀啦作響」表現急迫的心情;而「小屋裡又有家人、貝殼和歌聲了」是家人團圓的最佳寫照。「日照的時間越來越長,小屋顯得非常明亮」這種以景喻情的手法在書中隨處可見。作者沒有直接說快樂、難過、失望、忠誠、勇敢等字眼,但文學的手法說出了更多,使小屋的情緒和個性更生動,也更有說服力。

圖畫書的文學性不僅來自文字,也來自圖像。喜歡大自然的繪者不只描繪美麗的風景,也運用如色彩、明暗、構圖等圖像元素和景物細節來表現角色的心情、角色的關係、時間的流動和情節的發展。如行李還沒完全卸下整理,女孩就跑進屋子、坐在窗邊。離去時,女孩在汽車裡回頭揮手;再來時,車子未到,她已探頭伸手打招呼。人物在畫面裡的表情、姿態、動作,以及場景的配置,都表述真實的生活正在進行中。也就是說,圖像創造出一個真實可信的世界。我們相信角色是真實的,也就相信角色所擁有和傳達的情感──藍色小屋和女孩的情感,是真實感人。

行李還沒卸下,小女孩就跑進屋子裡。(圖/《藍色小屋》)

到達跟離去時,小女孩都會將頭手伸出車窗外,跟小屋揮手。(圖/《藍色小屋》)


一個使人感動的故事,必須具備真實的感受力,而不只有「很感人、很有意義的主題」。感人的主題,如果用不文學的表達方式,即使有很多優美的詞藻文句,也可能只是在說教。林良先生說,「在文學的世界裡,我們並不因為一本書的思想非常正確,就認為自己有權要求讀者受感動。

除了主題以外,使圖畫書失去文學性的常見因素,是對於圖畫書「口語化」的誤解,以為口語化就是「嘴上怎麼說,筆就怎麼寫」 ,這種膚淺的認知無視於淺語的藝術,就易產生粗糙、俗套的作品。

兒童故事有沒有文學性,不只反映創作者的功力,也實際影響小孩的閱讀經驗。文字粗糙、直接了當交待事件的故事,使讀者完全不必思索;公式化的俗套描述,並不提供讀者任何新的閱讀理解。創作者經過思考而運用各種文學技巧,不是為了炫技,而是使讀者也需要主動思索、推理、感受、體悟而有屬於這本書的獨特經驗。文學所重視和培養的是「感受」,但許多人總以為「感受」只關乎抽象情緒或風花雪月。其實,小孩對身邊的事物和環境是否關心,能否察覺別人的心理或同情別人的處境,在生活中怎麼跟人說話,怎麼運用自己的時間,感覺到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判斷自己的生活算不算幸福,都跟有沒有良好的感受力有關。因為有感受的能力,才能愛人與被愛,才能把日子過得有滋味和樂趣。「感受」其實有很實際、很實用的意義。

《藍色小屋》是一個關於家的故事,象徵一種可以感動你的心並溫暖保護你的情感,一種樂意付出、堅定不移的愛。童年的生活裡,應該要有愛的故事。小孩內心存有愛的感受和記憶,或許能在真實的人生裡,多一些夠用的力氣和美好的盼望。



作者簡介

童書評論家。台北市出生、長大。輔仁大學哲學碩士,美國南依利諾大學哲學博士研究。喜歡收藏圖畫書和研究相關議題。
曾在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幼兒文學」課程,並參與各項兒童文學獎評審工作。目前主要從事翻譯、導讀、評論等文字工作,以及圖畫書賞析的教學。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性平教育不能等!五篇好文帶你看動人的生命故事(還有相關繪本推薦)

男生要有男生樣、女生要有女生樣?這些刻版樣貌是誰決定的,又為什麼一定要遵守呢?這些文章裡有著自由的靈魂。 更多討論請見 #性平閱讀 專區:https://okapi.books.com.tw/feature/article/11697

30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