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鹹水傳書機

「我在家人眼中是一台戴著假髮的提款機。」瑪麗亞.凱莉出版回憶錄踏出療傷第一步

  • 字級

 



樂壇天后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幾個月前推出了生平第一本回憶錄《花蝴蝶回憶錄》The Meaning of Mariah Carey。光從書名判斷,或許會覺得是那種典型的名人自溺回憶錄,要不拚命抱怨全世界如何對不起她,要不用力證明全世界有多愛她。某種程度上,這本書的確自溺,但卻非沉溺於明星光環,而是陷溺在兒時傷痛裡。

The Meaning of Mariah Carey瑪麗亞凱莉:出道30週年回憶錄

The Meaning of Mariah Carey
(英文版)

花蝴蝶回憶錄:瑪麗亞.凱莉的真情告白(平裝)

花蝴蝶回憶錄:瑪麗亞.凱莉的真情告白(平裝)
繁中版2022年4月上市

本以為書中會聚焦在瑪麗亞.凱莉燦爛輝煌的事業成就,但她卻用了近半篇幅談她與原生家庭的矛盾糾葛。這本書是瑪麗亞.凱莉的回憶錄沒錯,但主角卻不是書封上那個光鮮亮麗的巨星,而是封底那個若有所思的小瑪麗亞。

書一開頭她便說:「寫這本書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終於解放我心中那個膽怯的小女孩。是時候讓她發聲,讓她訴說故事,如實還原她所經歷的一切。」瑪麗亞也提到,其他當事人對書中內容肯定會有不同感受與說法;然而,多年來她為了保護其他人,不斷用力摀住心中那個女孩的嘴。那些絕口不提的陰暗,只偶爾化作幾行如謎語般的歌詞出現在她的歌曲中。無聲的重量如此難忍,人生至此,她決定卸下本不該由她背負的包袱,讓心中那個女孩暢所欲言。

這本書談的層面很多,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文化認同、失能的家庭與失衡的婚姻,但貫穿全書的核心,其實是來自原生家庭的情緒虐待。瑪麗亞從童年一路講到結婚生子,從初入樂壇講到事業幾度起落,每個環節都不難察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仍深深左右著成年後的她。


The Meaning of Mariah Carey 書封與封底。


由於她膚色較淺,加上早期唱片公司刻意經營的形象與曲風,許多人至今仍不知道她是黑白混血。美國遲至1967年,才因為著名的「洛文訴維吉尼亞州」(Loving v Virginia)」一案,全面廢除禁止異族通婚的法律。在此時空背景下,不難理解生於1970年的瑪麗亞,其混血身分替她帶來的磨難。幸或不幸,瑪麗亞的父母在她3歲時離異,膚色較淺、加上跟著白人母親一起生活,但不代表她能躲過歧視眼光。

第一次遭遇種族歧視是她4歲那年,某日幼稚園課堂上,老師要大家畫下全家福,瑪麗亞毫不遲疑拿棕色蠟筆畫出父親。老師看了捧腹大笑,也引來其他師生圍觀。困窘的瑪麗亞問老師為何而笑,老師說,「妳用錯蠟筆了!」瑪麗亞堅持自己沒用錯顏色,不久後笑聲漸退,老師們彷彿意識到什麼,退到一旁交頭接耳,從此以後老師們看她的眼神不再相同。這是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不同。她寫道:「每遭遇一次種族歧視,我的純真就剝落一些。留在我心頭的是不斷暈開的污漬,滲透到我內心深處,無論是靠時間、名利,甚至是愛,都無法澈底刷淨。

外界的歧視,或許還能隨著年紀漸長而懂得自我防衛。但如果歧視來自本該提供溫暖與保護的家,該怎麼辦?

瑪麗亞的兄姊,分別大她10歲、8歲,他們膚色比瑪麗亞稍深,又跟著當時未離異的父母成長於種族歧視更甚的60年代。鄰居會拿混有碎玻璃的生肉餵食他們家的狗,甚至炸毀他家的轎車,換言之,他們經歷的歧視更嚴重。在他們眼中,膚色淺的瑪麗亞宛如天之驕女,享盡優勢。在白人社區裡,瑪麗亞因為黑人血統而屢屢遭受異樣眼光,但在自己家,又因為太「白」而被手足處處針對。而父母離異後,母親選擇帶年紀最小的瑪麗亞一起生活,也讓她的兄姊感覺被遺棄,從此妒忌取代了手足之情,成為兄妹三人一輩子的主題。

根據瑪麗亞的描繪,她哥哥情緒不穩、有暴力傾向,與父母發生肢體衝突是家常便飯,這讓她從小懂得察言觀色,學會在暴風來襲前尋覓藏身處。而她本來品學兼優的姊姊,青春期後開始從男女關係尋求慰藉,15歲便懷孕生子,最後染上毒癮、成為性工作者。瑪麗亞12歲那年,她姊姊甚至勸誘她吸食古柯鹼,並試圖將她賣給皮條客。瑪麗亞.凱莉過去時常在媒體上戲稱自己是「永遠的12歲」,眾人總以為那只是女明星拒絕認老的玩笑話。直到這本回憶錄推出後大家才明白,永遠12歲,是因為12歲之後的現實太過殘忍,不如遺忘。

她與手足的情誼,並未隨著事業成功而改善。名利不僅加深忌妒,更帶來無底洞般的物質索求。她在書中自嘲,自己在家人眼中宛如「一台戴著假髮的提款機」,她若拒絕援助,手足便會向八卦小報兜售關於她的負面消息。然而,瑪麗亞並未將兄姊描繪成性格扁平的惡人,書中不乏溫馨逗趣的手足情誼,她亦明白兄姊也是受害者,肯定經歷過許多她不清楚的磨難才導致行為偏差。但瑪麗亞認為她與兄姊最大的不同在於,兄姊一輩子都在扮演受害者,拒絕付出努力重建人生。一旦沉溺在被害者的自憐心態裡,縱使她握有再多資源也無法幫助他們回到正軌。

比起兄姊,對瑪麗亞影響更深的是母親。「我們的關係是一條多刺的繩索,由驕傲、痛苦、羞恥、感激、妒忌、愛慕、失望組成。這份複雜的愛,把我們的心繫在一起。」她母親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歌劇女伶,有浪漫衝動的藝術家性格,這雖然啟蒙了瑪麗亞的音樂之路,也帶來相處上的齟齬。

她在書中毫不掩飾自己對母親的期待、失望與埋怨。如前述所言,瑪麗亞的成長過程並不輕鬆,而母親是孩子最後的避風港,但她的白人母親並不理解混血兒的掙扎,無法適時提供孩子需要的情感支持,甚至連人身安全照護都未能提供。隨著瑪麗亞逐漸嶄露音樂才華,母親難掩的妒忌也讓她難過不已。

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瑪麗亞在書中不時暗示母親是種族主義者。雖然母親在保守的60年代與黑人結婚,但瑪麗亞認為,那不過是母親的叛逆性格使然,只為惹惱家人。書中最露骨的一段描述,是2001年瑪麗亞因工作疲累而前往母親家尋求慰藉,卻演變成一場激烈的母女爭執。最後母親報警,讓兩個白人警察帶走瑪麗亞。書中寫道,她母親對著白人警察使了眼色,彷彿那是一種白人之間的暗號,即使她是瑪麗亞.凱莉,當身在白人社區,她的混血身分遠遠蓋過她的明星身分,連她也無法撼動屬於白人的權力結構。在那個還沒有 #BlackLivesMatter 的年代,與瑪麗亞同行的黑人好友聽到警察上門,老早嚇得躲在房間不敢出聲。勢單力薄的瑪麗亞最後只能屈服,自願坐上警車,離開那棟她送給母親的豪宅,其後更被她哥哥誘騙關進療養院。本來只是女兒想找媽媽安慰,最後卻演變成「瑪麗亞.凱莉精神崩潰」的醜聞。

此事重創了瑪麗亞.凱莉當時如日中天的事業,也讓母女關係埋下心結。當時她剛簽下鉅額唱片合約,因此她始終懷疑這是母親與哥哥共謀,意圖接管她的財產。這固然是瑪麗亞的單方面猜測,但由此可見,母女關係之薄弱,非一日之寒。這樣的關係,多年來反覆在期望與失望中輪迴。她寫道:「我與母親充滿了矛盾與對抗,我們的關係從來不是只有黑與白,我們之間的情感如彩虹的色彩般多變且複雜。

原生家庭的創傷像一把雙面刃,驅動著瑪麗亞前進,也誘使她迷途。事業上,家庭的不堪成為她拚搏的動力,她中學時代便投入音樂創作,執意要在樂壇發光發熱;創作上,童年的困惑、身分的認同、親人的背叛,成為她歌曲中反覆出現的主題;感情上,為了逃離原生家庭紛擾,她在23歲嫁給大她21歲的唱片公司總裁,因為位高權重的他能給予足夠的保護。瑪麗亞把安全感錯認成愛情,殊不知保護與控制僅一線之隔,她逃離了原生家庭,卻走入名為婚姻的牢籠,於公於私都遭受另一半的嚴密監控。

最後,她在心理治療師建議下,決心與家人劃清界線,斷絕聯繫,她稱兄姊為「前哥哥」、「前姊姊」。至於母親,瑪麗亞仍肩負照顧之責,但不再稱她為母親,只願以母親的小名稱呼。母親對此不甚開心,但瑪麗亞表示這麼做並非要惹怒母親,而是明白母親永遠無法給予她所需要的關懷,不如澈底放下期待。瑪麗亞在《歐普拉名人會客室》節目中談及此事時妙喻:「你總不能期待在一個冰淇淋攤買到熱狗。」保持適當距離,或許才是他們母女最安全的相處之道。

《花蝴蝶回憶錄》在美國上市後,不只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首,也獲得媒體一致好評,多數評論都讚許本書的真誠、幽默與自嘲。對歌迷而言,這本書能解開多年來瑪麗亞在歌曲中留下的謎,更貼近她創作背後的情感根源;而對一般讀者來說,讀這本回憶錄像是做了一場心理治療,不自覺將心裡的陳年創傷(特別是與原生家庭有關的死結),逐一掀開梳理。

固然不見得人人有勇氣如瑪麗亞一般,果敢替各種不健康的關係畫下界限,但透過這本或許有些絮叨、有些自溺的回憶錄,她用行動示範的是,想要與傷痛和解,第一步不是轉身,而是勇敢走向它。

花蝴蝶回憶錄:瑪麗亞.凱莉的真情告白【博客來獨家電子書雙書封珍藏版】 (電子書)

花蝴蝶回憶錄:瑪麗亞.凱莉的真情告白【博客來獨家電子書雙書封珍藏版】 (電子書)


〔資料來源〕
1. 《歐普拉名人會客室》第1季第5集
2. the guardian


作者簡介

出版界底層生物。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國際婦女節 | 穿裙子、結婚生子才是好女人?一起看圖文帶你看她們的故事

想初步認識女性主義,但不知道如何入門?國際婦女節這天,為你精選5篇相關圖文書導讀,從今天開始慢慢了解女性主義。

14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