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月陰面的黑與冷:評介勞倫斯.卜洛克最佳小說《死亡藍調》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作家並不靠冒險犯難過日子。……(中略)……作家需要的勇氣多半是內在的省思,必須膽敢直視自己的內在,冷眼旁觀人類天性的各個層面,驅策自己,檢驗難以啟齒的幽暗。」勞倫斯.卜洛克在《死亡藍調》書末寫給台灣讀者的後記裡如此自陳。

2020年6月24日,卜洛克82歲生日這天,自費出版了非系列獨立作《死亡藍調》。9月下旬,我接到臉譜出版編輯總監來信,問我願不願意朗誦這部作品的有聲版;一個小時過後,我欣喜地回覆答應邀約。

這一個小時的時間,是滿滿的回憶與思量。

12月初,我收到熱騰騰剛出爐的中文譯稿,同時敲定後續錄音排程,接下來半個月時間,同編輯與錄音師詳盡地討論文本的轉換和聲音的詮釋,包括語速調性的拿捏、角色說話與獨白的掌握等等,最終在2020年最後一天錄完全書。

死亡藍調

死亡藍調


接下來,我將以上述或客觀或主觀的多個切入點,來評介我認為卜洛克出道60餘年來最好的長篇小說《死亡藍調》。

這個故事是一名男子的回憶,在他身穿繡有「巴弟」名字的加油站工作服的1968年,犯下了駭人的凶殺。那晚,他走進加州陌生城鎮的一家酒吧,搭訕已經喝得醉態可掬的女客,接著開車載她到窄路旁一片無人草地,貼心地鋪上毯子──此刻,酒醒的對方從甜美的女孩轉變成滿口尖酸的婊子,男人的思緒隨之變得混亂模糊,「但在她生命之燈熄滅的那一剎那,我的意志就此清明起來。

先是用雙手扣住她的脖子,看著最後一線生氣從她眼中消失之後,我用她的身體取樂。」這是血淋淋的犯罪經緯,殺人者的回憶自白,在小說一開場用十來頁篇幅刻畫記錄。且讓我們暫時自故事抽離,將時間倒轉至整整一個世紀前,彼時的小說家和讀者並不害怕驚見關於死亡的種種陳述,因為那是事件的發軔、調查的起點,接下來才得見名偵探神氣地挑戰不可能的犯罪、破解精密燒腦的詭計,屍體不過是一具無機的道具,不存在任何情感的轉移投射,直到掀起「美國革命」的犯罪小說先鋒,諸如達許.漢密特雷蒙.錢德勒詹姆士.凱因等人,採取寫實的視角窺入犯罪者的內心、描寫他們靈動的想法與行為,偵探推理書寫這才發生重大轉變,往犯下罪行的心理動機叩問推敲,朝被害者以及加害者的生命歷程展開追索。

這在卜洛克於1976年發表的馬修.史卡德系列首作《父之罪》裡可以清楚看見,敘事如何從「古典解謎」過渡到「現代犯罪」、偵探怎麼從全然旁觀到與罪愆共舞,到了《八百萬種死法》是明顯的分水嶺:暴增的情節並不直接解決案件本身,而是略帶迂迴但逐步探入人心地汲取情感,進而體察酒精之於史卡德的依附意義,以及戒酒與伊蓮.馬岱如何為他帶來救贖平衡。整個系列基本上可說是卜洛克對冷硬犯罪持續的探索推進,玩世不恭的嬉笑冒險留在睡不著覺的伊凡.譚納那兒了,傳統硬底子解謎破案則讓幽默風趣的「雅賊」柏尼.羅登拔好好發揮,直到即將迎來新的世紀之前,不一樣的殺手凱勒誕生了。

馬修.史卡德系列珍藏紀念版套書(17+2) (電子書)

馬修.史卡德系列珍藏紀念版套書(17+2) (電子書)

睡不著覺的密探

睡不著覺的密探

別無選擇的賊

別無選擇的賊

殺手

殺手

若是讀過凱勒的故事(尤其是短篇),大概不會覺得《死亡藍調》的開場是不忍卒讀的過於血腥。但凱勒的犯罪過程短而俐落、暴戾卻冷靜,情感的激盪猶如疾駛高鐵車班上的一杯水般波瀾不興,手起刀落不過是拿錢辦事的專業表現。他是惡人沒錯,可是在虛構的小說裡安穩得很,我們毋須擔心他出現在你我生活之中也不特別企盼誰抓他去關,跟另一名殺手對決時還覺得分外刺激,萬萬不希望他告別江湖退休去,相當符合當初發表在美國《花花公子》雜誌的異色綺想。

然而,到了《死亡藍調》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這一刻,讓我們重新回到這本小說來。

殺人之後,他甩脫所有可能查上門的物件,抹消任何會洩漏犯行的痕跡,時時關注新聞報導及警方動態,想像門鈴會被誰在何時摁響──沒有,什麼都沒有,什麼事都沒發生。不,這樣說不盡精確,因為他不是個沉不住氣或想挑釁宣戰的凶手,刺探等同打草驚蛇;這些自述性的文字全是他的回憶整理,窩在房間面對筆電一字一句鍵下的數位訊息,自然不會有積極的調查或者「抬起屁股敲門去」的嘗試性作為。就像是玩捉迷藏當鬼的那個,安安靜靜地躲在自以為不會被找到的地方,卻無法證明是自己藏得太好,還是其他人早就結束遊戲回家去了?

我是說,我殺了一個女孩。難道沒報應嗎?」惡徒主述者這麼自問。
那股慾念,還在;理應昭彰的天理,沒來。
也可能只是還沒來。

雷普利全集(2-5集)

雷普利全集(2-5集)

這樣的惡徒,讓人想起總能化險為夷、屢屢脫困的天才(抑或只是幸運?)雷普利。雷普利是虛榮與慾望的化身,渴求名利的說謊者、躋身上流的殺人犯,是人們內心陰暗面得以在陽光下走跳的妄念,存有「如果能這樣就好了」的僥倖滋養著這麼一號經典人物。《死亡藍調》裡的「我」則不然,「巴弟」只是暫時披借的外殼,改名換姓取得了新身分之後又是另一道幻影,在俄亥俄州覓得可能新生的約翰.詹姆士.湯普森。「我到底是誰?為了什麼?」「我」在日記上自問。是啊,讀者也在問:你到底是誰?在充滿無限可能的二十五六歲殺了人是為了什麼?而現在不知多大年紀的你,孜孜矻矻寫下足以直接定罪入獄的殺人回憶,又是為了什麼?是期待有人知曉你的罪行、終結多年來的惶惶不安,還是藉以壓抑那止不住懷念的殺人與性快感?

這一連串的探問,正是推理(mystery)類型的書寫核心,沒有奇巧的布局、緊張的懸疑、已然氾濫到令人疲乏麻木的驚悚刺激,《死亡藍調》簡直像是場徹底背棄主流公式的拓荒之旅。「為什麼這個人會變成惡魔?因為他生活在煉獄。/我不是。」主人公也嘗試轉換立場自我問答,想確認自己究竟是可憎還是可悲、禽獸還是人類、異常還是尋常?抽屜深處藏的那把槍會不會如契訶夫所言,在落幕之前一定要擊發?他沒有答案,但日子還是得過;他小心翼翼,可誰知意外哪天降臨;他想聆聽心底的真話,那個巴弟是不是還在自己身體裡?

他的尋覓,也是小說家卜洛克的挖掘,同時是朗讀《死亡藍調》有聲版的我再三琢磨之處。

我不是專業配音員,但我是25年卜洛克書迷、編輯過他數本著作、於他第一次造訪台灣時陪伴參與每一場活動、閱讀研究推理小說已有近35年。相較於「讀給自己看」的印刷文字,我得透過口述將故事「讀給聽眾聽」──這經過了兩次轉譯,第一次是英文翻成中文,第二次是文字轉成聲音。該如何區隔不同的角色?卜洛克是個擅寫對話的作家,我不只要讓聽眾直接聽出是不同角色在說話,還要適切表現他們的個人情感、互動親暱程度、還有潛藏其中的聰明機鋒。要怎樣表達不同段落場次的感受?這一處有巴弟殺人的壓迫喘息,下一處是恐慌降臨的獨處時刻。紙本或電子書上可以用不同字型區隔相異的時序、添加譯註補充說明特殊的人事時地物,錄製有聲書時我選擇不這麼做,好避免打斷收聽者的情緒……

如此這般,這等同朗讀者對文本展開了再詮釋,而且不能是廣播劇形式的多口喧嘩,更不能是Siri一般缺乏抑揚頓挫與感情波動。於是我一字一句的讀進去,花費較剪輯後製完的版本多出兩三倍長的時間,將自己化做撰寫回憶錄的殺人犯、80多歲仍致力完成一部好小說的推理大師──

然後,我感受到了月陰面的黑與冷。

繞著地球轉的月亮,受日照那面白又熱,另一面黑又冷。人類在地球上望著她陰晴圓缺,卻無法親身感受到視覺與溫覺的劇烈動盪;這猶如多數的推理小說家,可以寫出符合類型架構與意義的故事,最後好讓真相大白、正義伸張,而鮮少有《死亡藍調》這般膽敢直視惡人歹角的內在、難以啟齒的幽微想望,扎扎實實說個徹底。我想,這就是卜洛克所稱:「歷經這麼久的創作歷程,我一度以為我跟小說已經絕緣。但是這本書堅持要被寫出來。」並自豪地說,「不管其他人喜不喜歡,我這把年紀寫出這樣一本得意之作,夫復何求?

是啊,身為一輩子的卜迷,我閱讀這部作品,還參與了其中的有聲製作,又夫復何求?


死亡藍調 (電子書)

死亡藍調 (電子書)

死亡藍調(有聲書) (電子書)

死亡藍調(有聲書) (電子書)

 


作者簡介

現任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長期撰寫推理小說導讀、解說、評論與推薦,並主持講座、讀書會、寫作課程等活動,編有《偵探蒐藏誌》等書,為Readmoo電子書店「閱讀最前線」撰寫專欄、長期策畫博客來網路書店推理電子報。正職為出版社文學小說編輯,工作資歷十五年,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讀書共和國集團讀癮出版副總編輯、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ystery/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童話新讀法:政治正確、性別倒置、劇情改編!

    童話寓言流傳幾個世紀,大家早已對這些故事滾瓜爛熟,但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轉變,故事也能有多元的切入方式,讓讀者讀出更多新滋味。如果童話完全講求政治正確會怎麼樣呢?如果主角們改變種族與性別又會如何?透過以下文章看看各種超乎你想像的童話新讀法。

    1942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童話新讀法:政治正確、性別倒置、劇情改編!

童話寓言流傳幾個世紀,大家早已對這些故事滾瓜爛熟,但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轉變,故事也能有多元的切入方式,讓讀者讀出更多新滋味。如果童話完全講求政治正確會怎麼樣呢?如果主角們改變種族與性別又會如何?透過以下文章看看各種超乎你想像的童話新讀法。

194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