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的工作室「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一直維持「無目的閱讀」推廣原則,所謂無目的,也可說是目的廣泛或是純屬興趣,用各種角度讀繪本,回歸單純的閲讀力量。至於「有目的」的閱讀當然也是必要的,但那隨個人需要,請自行抓藥。
2020年因為疫情產生許多變化,至今全球疫情並未減緩,這樣的日子,未來回頭看時可能就是場世界大戰,因為許多國家因疫病失去的國民,已經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此環境,有些人失業,有些人更忙碌,有些人不知如何適從,有些人狂購物,有些人狂出遊;有些人當作世界末日,有些人超前部署;不論你想跑得快還是慢慢走,運用想像力尋回赤子之心都是不錯的選項。今年底,我們用一種「重新設定」的心情來選讀,以更接近大自然的方式重新設定觀察角度,按下RESET,就是New Year Resolution。
※ ※ ※
1. If You Come to Earth
by Sophie Blackall
對面搬來了新鄰居,我們要如何打招呼?為他們介紹社區與周邊環境嗎?本書以一位「地球孩子」的觀點,向外星人介紹地球這個地方,這樣的觀點有時鳥瞰,有時遠望,有時要詳細解釋清楚。譬如他會說:地球人全都不一樣,但有例外,外星人若遇見雙胞胎,可能會覺得他們是一樣的。隨著介紹地球的氣候,有哪些動物在陸地上、大海裡、天空中?地球人是如何保持體力活著呢?地球人要吃東西唷。
地球上的人類雖然因戰爭、疾病而消失,但人類還是願意互相幫助。人類還有許多未知,這也是促進地球進步的原因。最後,主角表示,地球人不知道自己出現之前身在哪裡,死後又將往哪裡去?但如果外星人想來,歡迎拜訪,他的家可以借住,非常好客。
以「地球孩子」的觀點,向外星人介紹我們的家──地球。(圖/If You Come to Earth內頁)
\\作者Sophie Blackall介紹本書//
2. Goodnight , Veggies
by Diane Murray & Zachariah Ohora
在各種擬人觀點裡,「蚯蚓的視角」在行動的速度、與地面的距離、生活方式,大小比例,社會方式,都有特定結構。地球上若沒有了蜜蜂、蚯蚓,那其他大型物種也會因為食物來源消失而很難生存。本書的畫面雖然是想像,也搭配了事實;作者讓讀者想像萬物有他們想說的話,用一種服膺大自然準則的相處方式,來聽聽蚯蚓怎麼說:「要小心鳥唷!」
在屋頂花園裡,蚯蚓每天在土裡鑽來鑽去,他看到蕪菁包裹在土裡,馬鈴薯成群結隊,花椰菜彼此緊緊倚靠,豌豆躲在豆莢裡。胡蘿蔔與萵苣排得緊緊的,最擅長在鐵線架上並排生長的,莫過於番茄和小黃瓜,玉米則是躲在葉子裡面。蚯蚓的工作讓土壤鬆動,水分營養流動,偶而出來曬太陽透透氣,生活愜意,但要小心別被鳥兒吃掉。
以蚯蚓視角,和各種蔬菜打招呼。(圖/Goodnight , Veggies內頁)
3. HIKE
by Pete Oswald
這是一本無字書,父女清晨出發去爬山,經過一段路途後,我們才知道原來他們背包裡帶著小樹苗要去種樹。全書帶著靜謐的氣氛,親子契合的情感,有如《月下看貓頭鷹》(Owl Moon)的新解。無須太多的玩具與旅遊場景,大自然就是最好的遊戲場,觀察花鳥、記錄動物腳印、體驗山水。站在獨木橋邊時,女孩猶豫了;但她慢慢地走過去,欣賞瀑布後,坐在大石頭上休息。接著,父親為她換上安全帽,開始攀登的路程,他們抵達山頂拿出背包裡的小樹苗,種好後自拍合照。太陽下山前,他們沿路下山。這些都會放在他們的家庭相簿裡,記錄一起做過的事。沿途有狐狸、鳥、兔子、鷹、魚、松鼠,當然並非要到高海拔才能欣賞自然,HIKE也是心境的調整。
Hike 講述父女清晨出發去爬山種樹的故事。(圖/Hike 內頁)
4. LAST, the Story of a White Rhino
by Nicola Davies
這是一位曾經受過動物學訓練的作家妮可拉.戴維斯(Nicola Davies)自寫自畫的作品(台灣曾出版她的《戰爭來的那一天》《天空之王》《承諾》等)。她表示,文字內容受到馬丁路德、西雅圖酋長、環境研究專家保羅.霍肯(Paul Hawken)對環境的觀念所影響,她續以自己的方式傳遞讀者關於自視渺小不可能改變世界的心情,事實上,只要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絕對足以改變世界的。
這是世界上最後一隻白犀牛的真實故事。白犀牛真的在我們生活的時代絕種了,唯一剩下的是一隻雌性白犀牛,「最後」有許多最後,但我們一定要等到最後嗎?假設我們曾經在很久以前就把這稍縱即逝的機會當作最後,那我們或許還有能力挽救,只不過,大家都不曾認真面對,那麼「完全沒有」的那一天也終究會來臨。
5. Things That Go Away (美國版)、Forever(英國版)
by Beatrice Alemagna
有一點點傷感,但一定要有希望,然而希望不是用想的,希望是用執行的。當人生裡什麼都會不見或是轉化,譬如睡覺會醒、傷疤會淡化、音樂隨風揚去;壞心情會消逝、眼淚會乾、熱氣會蒸發,即使害怕也會離去;頭髮會掉、牙齒會換、灰塵也可掃去。作者碧翠絲.阿雷馬娜(Beatrice Alemagna)巧妙利用描圖紙的翻頁來呈現「消逝」。
時光轉換、萬物前行、人世變化,但是也總有不會離去、一直都在的。我們都可以有不一樣的決定。你想要的是什麼?親情一直都在?或是誠信一直都在?或是「心中一直有個信念」不會隨風飛走、不因歲月變換、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替代。幻化的歲月可以擁有這樣美好訊息的傳遞,不論是畫面或是延伸的感想,拿在手上就是一件承諾。
6. The Kiosk
by Anete Melece
原先是一部拉脫維亞的動畫短片,後來改編成繪本在紐西蘭出版。主角是一位在街角報亭工作的女孩,她生活在裡面,喜歡閱讀旅遊雜誌,因為體型已經大到無法進出報亭,只能在報亭內小空裡面旋轉收件、賣東西,她的生活和報亭合為一體。某天為了追兩個偷糖果零嘴的孩子,她與亭子一起翻倒,整個世界因此隨之翻轉。
她發現原來自己與報亭是可以一起移動的。落水之後,她與報亭漂到了海邊,並在海邊賣起冰淇淋,與不同的人群互動。角色變大變小的手法經常被用做進出現實與幻境的轉場方式。這本書的寓意雖是困境,卻不求全身而退,女孩將原本看似悲劇的人生,驟變成喜劇,而且日子持續進行,展現自在無懼,翻越世俗定義的結局。
被困在亭子裡的女孩,找到了逃離困境的方法。(圖/Kiosk內頁)
7. Hello, Neighbor! , the Kind and Caring World of Mister Rogers
by Matthew Cordell
每個孩子都好奇物品的由來?或是根本沒想過?大人們對孩子說話時,是不是記得要溫和有禮呢?美國公共電視台的《羅傑斯先生的鄰居們》(Mr.Rogers' Neighborhood)針對孩童心理,製作適合2-5歲兒童觀賞的節目,在許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節目沒有嬉鬧也不說教,Mister Rogers始終用和緩有禮的語調跟孩子們說話,用影片帶著孩子看蠟筆、牛奶、番茄醬如何製作完成並進到商店。這個每集半小時的教育節目,在美國從1968年播映至2001年,影響了無數美國孩子的價值觀、說話態度與好奇心,更具體來說,是孩子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雖然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但對人性懷抱正向的期待,依舊是未來的希望。適時在這個時候出現的Mister Rogers,仍然在挽救待人和善的修養。他的故事在2019年改編為電影《知音有約》,由湯姆漢克斯飾演。
美國公共電視台的《羅傑斯先生的鄰居們》是許多孩子的回憶。(圖/Hello, Neighbor!內頁)
8. One Little Bag, an Amazing Journey
by Henry Cole
亨利.柯爾(Henry Cole)在台灣最為人所知的作品應該是《一家三口》(And Tango Makes Three)。他這本新書則採用硬筆線條,特別是交叉筆法(criss-cross),畫面中只有紙袋的部分是彩色的。書名頁前提供了紙袋的製造流程:從森林砍下的樹,整理成木材到工廠加工造紙,做成紙袋。開始的畫面上,父親用紅色蠟筆在一個小紙袋上畫了愛心,拿這個袋子為孩子準備午餐。這個袋子在眾多同學裡顯得特別,接下來這個小紙袋串起了故事的軸線:家庭活動、學校生活、結婚、生子,成為愛的接龍。祖孫為這個袋子添加另一個愛心,在爺爺去世後,這個有著四個愛心的小袋子裝著一棵小樹苗,由第三代種在森林裡。在美國,家家戶戶都有這種紙袋,創作者以不起眼的小紙袋比對每一天的平淡;並不是紙袋不會壞,而是一直都盛裝著家人的感情。
9. The House by the Lake, The Story of a Home and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by Thomas Harding & Britts Teckentrup
在柏林市郊的湖邊,有一對夫婦帶著四個孩子建了一幢房子,做為週末的度假屋。有一天來了蓋世太保的軍官驅離這家猶太人,他們逃往英國;隔年,另一家人買了這個房子,但接著就是戰爭,金屬全被收走,孩子和父親都被徵召入伍,他們遠走奧地利,屋子再度沉靜;戰爭期間,他們的友人在逃亡中住進這個屋子,不過因為柏林被蘇聯占領,他們只好離開;稍微平靜之後,又來了一家人住進來,這裡又重新像個家。沒多久,這個湖邊的房子卻被圍起來了,柏林圍牆頓時將湖與房子隔開,花園也不見了。
經歷過五戶認識與陌生的家庭,百年之後,現在這個房子又重新回到建造者的家族名下,並被整理好提供參觀與教育之用。真實故事往往比虛構的還要離奇,更難預料。而這是作者Thomas Harding的家族故事。
(圖/The House by the Lake內頁)
10. LIFT
by Minh Lê & Dan Santat
美國出版、泰裔作家,書名 Lift 使用了電梯的英式用法,並寓以這個字在美語裡「提升、鼓舞」含意。正如我們經常遇見的日常,一家四口進電梯,按按鈕是姊姊最喜歡的事,被爸爸抱在手上的弟弟也開始好奇著扭動身體,直到有一天,竟然被弟弟按到了!開心的弟弟,感覺被背叛的姊姊。
又發生一次的時候,姊姊乾脆把所有按鈕都按過!一消心頭之氣。終於有一次電梯故障維修中,大家都沒得按按鈕;姊姊看見維修師丟在垃圾桶裡的電梯按鈕,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撿起來帶回家。這個神奇的按鈕在姊姊的房間裡發生了神奇的事,開展另一個世界。就像所有家裡愛爭吵的姊弟,長大後之成為感情最好的夥伴,他們在生命裡的探索不曾停息,彼此支助,成為對方提振(lift)的力量。
姐弟的按電梯遊戲,有意想不到的情節發展。(圖/LIFT內頁)
※ ※ ※
以上十本,有一本來自動畫短片(6)、兩本無字書(3,8)、三本與真實故事相關(4,7,9)、三本書衣與封面有特殊設計(1,2,7,10);種樹的事發生兩次(3,8)、帶電力的想像(10)、到底是會消逝還是永存的英美兩版本(6),這些書有的承載歷史記憶,有的帶著溫厚提醒,或在畫面、寓意、技法、想像中遊轉,雖是無目的閱讀,卻因為我們的生活經驗,與書有了呼應。
也許你會覺得今年的選書太安靜?在此之際,我鼓勵讀者們安靜聽自己心底的回音。用科技世界承傳良善的價值,積極確保我們能夠一直自由的閱讀與生活,相信此時創作者們也都還在世界各個角落絞盡腦汁想新書,借用LIFT 封底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那句話:「Imagination will often carry us to worlds that never were. But without it, we go nowhere.(想像力會帶我們前往嶄新的世界。沒了想像力,我們哪裡也去不了)」期待2021。
作者簡介
著有《與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並策劃11位台灣繪本創作者「停 聽 看 他們做繪本」展覽。最新作品為《神奇的32頁:探訪世界繪本名家創作祕辛》。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