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尼尼為

一個文工與畫家60年前的打工度假:這本《世界之用》會是創作者的好朋友!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最害怕那種嚇人的文案了,像是「如果你只要讀一本書,就是這本了!」或是「如果只能帶上一本書,就是這本了!」我不覺得別人有什麽建議是可以於你如此量身打造的,而且,這個「只要讀這本就好」的噱頭、「只要讀一本書」的預設對象,在現實中不會存在,也違背閱讀的初衷吧。

《世界之用》就是這樣一本有著「經典」宣傳文案的書,但吸引我的先是裡面的插畫,雖然僅僅是黑白,用大墨筆揮畫的線條,我一口氣把圖都翻出來看,幾乎每頁都摺上書角,方便我再回去看它——我好像看到了我偶像的偶像!這似曾相識的線條原來始祖是他(插圖繪者提耶里.維爾內〔Thierry Vernet〕)!看得我頻頻劃線又摺書角。

世界之用(法語系旅行文學巔峰傑作)

世界之用(法語系旅行文學巔峰傑作)

這本書雖然被封為「旅遊文學」經典,可它遠比這框架更大多了,它不光有旅行觀,更有創作觀、寫作指導、畫家指導、旅途速寫(除了異國風土人情見聞錄);對於「寫作」的實際狀態、賣文賣畫的經驗也有諸多爆笑和血淚……

我試著寫作,覺得很吃力。
──
《世界之用》

你心裡納悶此人(文字作者尼可拉.布維耶〔Nicolas Bouvier〕)怎不好好享受旅遊,硬要邊玩邊寫東西?閱畢我才慢慢理出脈絡,雖說要以文掙錢,但其實他們的模式更像一種很原始的駐村創作(定點最長可達半年),只是以很克難的方式,一切得自己打理。

坐在酒館裡寫東西,雞隻在你兩腳間拉屎,同時有五十個好奇民眾擠在桌邊圍觀,這樣情景很難讓人放鬆心情。經過多番嘗試,終於可以辦個畫展,可是卻一幅畫也沒賣出去。

這本1963年出版的遊記,是一位來自瑞士的作家(彼時他20餘歲,巨著未出,以「記者」、「文工」自稱)和一位畫家的中東打工之旅,這兩位男性純粹是志同道合的友人(撇開任何身體欲望),他們輪流開著一台破車行進這長達一年多的旅程。一路上,他們一個要到當地畫廊兜售自己的畫,一個則想要賣稿維生(這有點匪夷所思)。他們的模式大約是長住某處一段時間,有些日子「工作」(寫稿、畫圖),完成後用幾天時間到外面碰碰運氣。在旅途中寫稿,還得找報社發表,這是一件比賣畫更困難的事吧!想想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報社,給對方看自己的稿,或者和對方討論自己可以寫什麽,何況當時沒有電郵沒有網路……直到後來,他也充當法文教師賺取收入。

他們遇過一位太太,直接問:

「你們來這裡到底是在做什麽?」
「我來教學生。」
「那早上呢?」
「你都看到了,我都在記筆記、寫東西。」
「我也寫東西啊……亞美尼亞文、波斯文、英文……這又不是什麽工作。」

而那位畫家遇到的挫折,看起來也不比賣文的好到哪裡去。作家這樣描述他的畫家朋友,說到他外出兜售自己作品那幾天:「(他)活像出了毛病的陀螺。我每天早上看著他穿上親手洗過、還沒乾透的襯衫,把自己的身體當成曬衣架,胳膊底下夾著他的畫,就趕著出門了。那些畫上被隨便摸弄留下的指印越積越多,他因為給人看畫的情況老是那麽惡劣,到最後連自己都討厭自己的作品了。他每次回來都怒氣沖沖……

天啊!這段是全書最傳神的一段,毫不遮掩地寫出畫家連續被拒絕的感受「連自己都討厭自己的作品」,同時還有看畫者的態度寫成「隨便摸弄留下的指印」。而這位作家又觀察到,他這平常不會煮食的畫家朋友也出現對身體狀況的憂心:

提耶里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作畫時,偶爾會以為他的視力衰退了,這時他會躲起來給自己煮一公斤的紅蘿蔔吃。

這「一公斤的紅蘿蔔」、而且是「躲起來」,其實在旁觀者眼裡可是一清二楚。

數次碰壁撞牆,叫他們如何消化又繼續前進呢?其實也是書裡看似不重要的段落,比如畫家在大水槽裡沖洗自己、作家去泡澡、或是到當地小博物館看到了什麽,一切又和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沒有兩樣。

書中提到一位飯店服務員對他們頻頻碰壁的反應,乍看好像不近人情,「我們所受的麻煩在她眼裡顯得無足輕重,再自然不過」,但接著作家又站到服務員的工作與生活上去,突然也就能理解,對一位從事勞力活的人來說,你們這種作家、畫家的挫折,其實已經比她好太多,「有時她會身朝向我們,用兩手比個手勢,意思似乎是說:真是的。這是她鼓勵我們的方式。

書中記錄了一次、可能是唯一一次成功的機會,他們如何找院長毛遂自薦辨畫展和演講的過程,一邊被拒絕得徹底,一邊又死纏爛打提出新的提案……後來那位畫家「猛然發出一陣燦爛如陽光的狂笑聲」,不可思議地,意外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清楚,總之,他們被允許辦畫展了,還賣出很多畫——「從那次開始,我總在心裡擺些滑稽可笑的事。

而旅途(人生)不可能永遠照你的寫稿賣畫為節奏,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天氣、交通、人禍、生病、水土不服(好幾次!)也是書中頗有篇幅的深刻寫實重點——

起先是腦袋灼熱,接著像尿液那樣的黃色從肝臟一路染上眼睛,然後是無休止的嘔吐、還有發燒。這時渾身剩下的力氣只夠取消第二天的約會和爬上床,這一躺就是一星期。

這本書會是創作者的好朋友,因為他誠實寫下了創作的低潮:

我們對什麽都沒胃口,渾身提不起勁,完全衰竭。不由自主地把所有事情都往黑暗面想,眼睛只會注意到不對勁的東西。在這種狀態下,想到要去給別人添麻煩,還有安排什麽講座,我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其實,讀到最後他們有什麽奇聞軼事我一點印象也沒有,必竟那是別人的經歷,我追著看的是他們在賣文賣畫上的際遇與心路。因為本書的「分量」(名列20世紀50大法語經典),我不禁想,對那些凡事要求找答案、有目的的大人來說,如果本書被列為學生的學習書單,有一個必被問的題目可能是:他們這樣旅行的目的是什麽?

我在書中找到一個句子,但我想沒有老師會認同這個答案,老師要的答案我也隱約知道,不外乎是體驗人生、精進人生、縮減人生之類的。那句話是:

(畫家)要推動他人生前進,我(作家)卻想迷失自己的人生。」(頁187)

這句話藏在書的中後處。「推動」與「迷失」乍看是相反的兩件事,仔細想想卻是一體兩面,沒有「迷失」,哪來「推動」?閱畢,書名《世界之用》還是像一記警示,說不定是史上最心曠神怡的書名之一吧!



世界之用(法語系旅行文學巔峰傑作) (電子書)

世界之用(法語系旅行文學巔峰傑作) (電子書)




作者簡介

本名不重要。出生於大馬。高中畢業後赴台灣迄今。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老貓簡史》《幫我換藥》
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策劃、翻譯《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
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另也在博客來OKAPI寫繪本專欄文。
偶開成人創作課。獲國藝會視覺藝術、文學補助數次。目前苟生台北。

Fb/IG/website keyword:馬尼尼為 maniniwei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有人當廚師、有人追蝗蟲,讓OKAPI帶你認識五位「找到一件想做的事,而且用生命去做」的人

他們有人徒步中國、有人用30年紀錄台灣環境、還有人成為業配之王,如何對抗他人的質疑全心投入一件事?他們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答案。

23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