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雜誌進化中】《La Vie》全媒體主編方敍潔:改版是一種與讀者一起迎向未來的承諾

  • 字級

作為潮流、新知的傳遞媒介,雜誌無論在內容、形式、包裝上都走在時代的尖端,無論外在的裝幀設計或內裡的主題、單元、內容都必須不斷進化,進化的過程有時像是地表改變樣貌那般緩慢,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頭換面。本次以「雜誌進化中」為題,向近期完成改版的《La Vie》、《Shopping Design》、《VOGUE》、《媽媽寶寶》四本雜誌發出提問,邀請讀者與我們一同探究這些雜誌們改版前後的各種思量與細節。



雜誌001 |《La Vie》

《La Vie》創辦於2004年,長期專注生活風格、設計藝文與創意產業資訊,自2020年4月號起進行最近的一次改版,不僅改變畫面風格,連作為雜誌主要識別的Logo標準字都改掉了!為何會在創刊邁入第16年的時刻進行重大調整,又為何請到洋蔥設計為改版操刀?以下由《La Vie》全媒體主編方敍潔為我們解答。

►►《La Vie》官網 



《La Vie》4月號


提問=OKAPI編輯部
受訪者=La Vie全媒體主編 方敍潔
攝影=張志偉

//

Q:《La Vie》邁入第16年,在這樣的時間點進行改版,是否有特別的原因或契機?

方敍潔(以下簡稱方):「趨勢及時效敏感度」是雜誌本質上的主要特質,不只看當下、還要能往前觀測,作為一本橫跨生活風格、設計藝文與創意產業的月刊,更是如此;《La Vie》從2004年創刊以來,幾乎每3-5年就會在版面、欄目、或是攝影風格上有微調,而這幾年隨著每月封面專題的題目拓展,我們不只報導現象本身,更去探究分析現象背後的趨勢和原因,推出像是從當代設計到民間習俗的「信仰的設計」、從國際大選到台灣政黨的「超政治設計」、以創意商業思維切入的「必修的風格策略學」,也有探究國際餐飲風土新浪潮的「從風格到風土」,等深度主題,加上品牌整體的官網、講座課程等延伸,所以我們希望能有一個從內容到整體形象,都能夠更符合當前和未來方向的品牌調性改版。


La Vie 5月號/2019 第181期

La Vie 5月號/2019 第181期

La Vie 9月號/2018 第173期

La Vie 9月號/2018 第173期

La Vie 4月號/2019 第180期

La Vie 4月號/2019 第180期

La Vie 2月號/2020 第190期

La Vie 2月號/2020 第190期

 


「趨勢及時效敏感度」是雜誌本質上的主要特質,不只看當下、還要能往前觀測,
《La Vie》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不同程度的滾動式調整,重新思考「讀者對一本月刊雜誌的需求」。

 

Q:除了最顯眼的logo做了重新設計之外,整體而言還做了哪些改動?這些改動希望能達到什麼目標?

方:在這個隨時都有海量碎片化資訊出現的當代,內容上,我們以「讀者對一本月刊雜誌的需求」為評估點,重新思考了何謂「月刊的時效性」,因此依據「前、中、後」的時效性,配置預告型報導、熱議型報導、到深度追蹤評論型文章,同步檢視雜誌整體閱讀flow,以及篇幅長短及深度的調整。

而在報導議題方向上,如同前面提到,《La Vie》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不同程度的小改版,是一種滾動式的調整。例如近幾年愈來愈受關注的創意商業模式,我們在2015年就開始導入creative business的編輯取向和目前名為〈Biz Insight〉的固定欄位,這5年來,以封面故事規格,我們陸續推出「韓流重擊」、「中川政七商店」、或是體驗設計新商機的「體驗製造所」等大型專題;而以在〈Biz Insight〉欄位裡,像是最近人氣很高的podcast、訂閱經濟、或是台劇《做工的人》等製作策略和獲利模式也都有深入報導

2015年開始的〈Biz Insight〉的固定欄位,深入報導受關注的創意商業模式。


在視覺及版面上,主要聚焦在從確立logo調性到後續及周邊的延伸。在雜誌版面上,更加強化攝影的重要性,調整文圖比例,幾乎每篇都有2頁的全版面攝影畫面開場,文字深入的同時,我們也希望透過感染力強或能呈現現場氛圍的畫面,更完整的傳達出每篇報導或故事最精彩的內容。

新舊版的文圖比例做了調整,幾乎每篇都有2頁的全版面攝影畫面開場。(畫面左為新版)

 

我們希望透過感染力強或能呈現現場氛圍的畫面,
更完整的傳達出每篇報導或故事最精彩的內容。
因為視覺調性的調整,在既有讀者之外,
從臉書和Instagram宣傳新刊時,也吸引到更多年輕新讀者的共鳴。

 

Q:為何選擇洋蔥設計操刀?合作過程有什麼意見相左或有趣的故事嗎?

方:這次換新Logo看似只是一個Logo的改變,但其實背後牽涉到的是品牌整體定位和想與讀者溝通傳達的訊息調性。我們原本就喜歡洋蔥設計的作品,加上因為是logo設計,所以必須有很強的字型設計力,這一點完全是洋蔥設計主理人黃家賢(Andrew)和團隊的強項,從設計專業力來說是無庸置疑的。在設計討論過程中,也完全可以感覺到洋蔥不只從設計視覺,還從品牌和營運面可能有的連帶影響都考慮進去的專業度。

過程中當然有意見不同的時候。在收到洋蔥第一版提案後,我們在內部討論時,也再度檢視了希望傳達的品牌調性、以及我們給洋蔥的相關訊息方向。但那個階段剛好卡著雜誌製作時間最忙的農曆年前後,所以我們大概空了有3個星期沒聯絡,但又知道雙方應該都是忐忑著沒說而已,現在想想還滿像情侶的冷靜期,哈哈!

但因為是和我們信任的專業團隊合作,所以這些意見不同的溝通過程,其實非常珍貴,就像是有個同樣看重這件事的新夥伴願意花這些心力跟你交換意見那樣,說真的,這很難得。後來我們把思考過的想法和洋蔥說明,他們也更放開來發想。從「不只是呈現當前樣態,也能引領和創造趨勢」這樣的角度出發,現在這款字型也是我們雙方都最喜歡的選擇。

新Logo的設計過程示意(圖/《La Vie》提供)

Logo字體與封面配置由上方改變為下方的版本。


Q:是否曾擔心改版後會流失原有的讀者?改版時有考量此點而做什麼樣的調整嗎?

方:我們在醞釀換新Logo和改版前,有陸續蒐集了讀者意見和相關領域朋友們對《La Vie》的觀察和建議,那些受到肯定的部分,像是國際設計趨勢深入報導、台灣設計文化挖掘等面向,也剛好和我們既定會深化發展的方向一致。另外,就像前面提到的,《La Vie》一直以來比較是滾動式的調整,所以在內容選題、版面設計和攝影風格等部分的優化,讀者會是在有一定程度熟悉度上持續可以感受的。

Q:就你的觀察,改版前後的讀者群是否有所轉變?

方:從今年4月號「策展的門道」封面故事是我們改版後的第一刊,這幾個月以來陸續推出的封面故事包括:「共同生活的可能」,談人們在疫情期間如何從居家到公共場域都能保有相互理解、聆聽與發聲的場所精神;「推測未來的設計」,則是引進當前國際間最新的「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思潮;帶有creative business切點的「台茶新日常」,一路看從老派茶行、製茶廠、到珍奶掀起的新商業模式。從銷售成績來看,這幾期的表現都很不錯;因為視覺調性的調整,在既有讀者之外,從臉書和Instagram宣傳新刊時,也吸引到更多年輕新讀者的共鳴。

La Vie 4月號/2020 第192期

La Vie 4月號/2020 第192期

La Vie 5月號/2020 第193期

La Vie 5月號/2020 第193期

La Vie 6月號/2020 第194期

La Vie 6月號/2020 第194期

La Vie 7月號/2020 第195期

La Vie 7月號/2020 第195期

因為視覺調性的調整,在既有讀者之外,從臉書和Instagram宣傳新刊時,也吸引到更多年輕新讀者的共鳴。


Q:改版後的《La Vie》到目前為止,是否已達到改版時預期的目標?有什麼額外收穫嗎?

方:改版消息發布的時候,獲得不少人的鼓勵和正面肯定,這點很感謝也很感動。但對我自己來說,發布改版消息不是一個成果發表,其實比較是一個開跑起點的宣告,要持續朝我們設定的方向經營下去,時間更長之後,才能看到我們是不是真的往那個目標更靠近了。距離改版到現在還不到半年,現在還無法說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但可以說,我們正在那條路上。

額外的收穫是,我們對內、對外都透過這次改版的過程,累積到更多對《La Vie》的意見和期待,像是我們在logo進行的過程中,特別舉辦了幾次內部分享會,平常都忙於每月編輯事務的同事們,有機會一起聊天討論對雜誌的期待和想像,這樣的溝通是我覺得很有收穫而且重要的。

Q:改版的途中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印象深刻的事件嗎?

方:改版不只是表面視覺上的更新,對我來說更有感的是,過程中重新盤點我們處在哪個位置上,如何在我們可以運用的既定資源和預算內,做最大程度的發揮。因為剛好改版發布時也是疫情最緊張的時候,沒辦法做廣邀讀者的實體講座或是活動,所以我們規劃了一款直送給品牌好友的小禮盒,裡面有限量的Logo帆布袋和改版新雜誌,加上一張小卡片。因為想傳遞最真實的感謝,所以每一張小卡片都是手寫,花了好幾天的時間陸續完成,看到收到的品牌好友們在臉書或Instagram上開心分享,真心覺得很感動。

改版發布遇上疫情,規劃了一款直送給品牌好友的小禮盒,內有限量Logo帆布袋和改版新雜誌。(圖/《La Vie》提供)

 

與時俱進是一本雜誌的基本態度,
改版對一本雜誌的意義在於,
一種與讀者一起迎向未來的承諾。
持續朝我們設定的方向經營下去,時間更長之後,
才能看到我們是不是真的往那個目標更靠近了。

 


Q:您認為「改版」對一本雜誌的意義是什麼?

方:我一直覺得與時俱進是一本雜誌的基本態度,這件事一方面存在於《La Vie》滾動式的持續調整中,另一方面,將創刊16年來從未改變過的logo換新,我認為也是一種意念和態度上的強化。改版,對一本雜誌的意義在於,一種與讀者一起迎向未來的承諾。尤其在這個無論是媒體、或是紙本雜誌都更有挑戰性的時代來說,改版意味著,我們不只有心繼續做下去,我們還想把它做得更好。

Q:有沒有希望讀者絕對不要錯過的新版《La Vie》看點?

La Vie 8月號/2020 第196期

La Vie 8月號/2020 第196期

方:對很多熟悉我們的讀者來說,《La Vie》有許多設計、生活風格、藝文的深入報導,在新版裡這些都依舊存在並且更深化,但我們同時也一直想導入更多跨界的文化知識,還有剛最前面提到的「不只報導現象本身,更去探究分析現象背後的趨勢和原因」。

所以,像是在今年改版後5月號的「共同生活的可能」,雖然看似個討論空間的主題,我們在專訪像視覺藝術家鄒駿昇、策展人黃偉倫(Frank)如何配置working from home居家空間之外,也邀訪了心理治療和諮商領域的專家王浩威與鄧惠文,分別從心理層面談人們在空間的互動關係,試著帶入更多思考面向。

在最新8月號「島嶼的想像」封面專題,面對離島國旅大爆發的狀態,我們想談的不只是旅行或觀光景點資訊,而是透過出身離島的設計師理解他們有哪些與島嶼密不可分的深厚情感?以及,進一步討論當代人們對島嶼的喜愛何來?在大陸或陸地思維之外,島嶼或群島間的連結,帶給我們哪些面對世界的新視角?我們特別到蘭嶼現場,專訪了海洋作家夏曼‧藍波安,以及「心理地理學」(psychogeography)專家、還有中央研究院的人類學家。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專業知識很難很有距離,但我們希望透過每一期不同封面故事的機會,將這些很有啟發性的思考點引介給讀者。

對我來說,無論是生活風格、設計或美感養成,不會只是具體的成品有關,也和這些對人文、對各領域的關注與視野有關,這些是我們在新版《La Vie》裡會努力帶給讀者的!

《La Vie》最新8月號「島嶼的想像」採訪各領域與島嶼有獨特觀點的人。(圖/《La Vie》8月號內頁)



 ▼ 繼續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除了臺灣全球熱賣的傳奇作品《渺小一生》,還沒入坑的話趁現在!

    「很多讀者說《渺小一生》是他們讀過最令人心痛的作品,但重點是這個作品不只是關乎痛,而是至喜至悲、極痛極樂的交雜。」距離中文版出版已經五年,近日在陳思宏作家的推薦下,重新引發討論,現有庫存幾乎售罄,幸好!這本書會有二刷,還沒有體會本書讓人「入坑」的魔力,現在正是好時機。

    1355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除了臺灣全球熱賣的傳奇作品《渺小一生》,還沒入坑的話趁現在!

「很多讀者說《渺小一生》是他們讀過最令人心痛的作品,但重點是這個作品不只是關乎痛,而是至喜至悲、極痛極樂的交雜。」距離中文版出版已經五年,近日在陳思宏作家的推薦下,重新引發討論,現有庫存幾乎售罄,幸好!這本書會有二刷,還沒有體會本書讓人「入坑」的魔力,現在正是好時機。

135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