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志書寫教主級人物莎拉.華特絲。(圖片來源 / 作者官網)
莎拉.華特絲(Sarah Waters)是當代極具盛名的英國作家,獲獎無數,兼具口碑與票房,著有《輕舔絲絨》《華麗的邪惡》《指匠情挑》《守夜》《小陌生人》《房客》。前三本作品以維多利亞時期(約1837-1901年)為背景,也被稱為「維多利亞三部曲」。那是作家葉慈、艾略特、王爾德的時代,也是霍亂與開膛手傑克發生的時代,人口快速增長,工業化正在發生,戲劇、表演、賭博都是受歡迎的娛樂。她擅長從龐雜史料中,織造出有氣味、有聲響的空間氛圍,隨著人物的行動與思考,整個時代都在敘事裡活了起來。
《輕舔絲絨》是她的第一本小說,原文書名「Tipping the velvet」來自維多利亞時期的隱晦俚語,是個生猛的性暗示。主角是在海邊小鎮長大、天天在雙親開的餐廳撬著牡蠣的女孩,女孩唯一的興趣是週六進城看表演。某日,一個女扮男裝的表演者吸引住她的目光,她再三回去看表演,直到被表演者注意到,甚至跟隨對方回到倫敦。小說呈現出社會背景、劇場空間、女權運動的雛形,以及人物們的自我認同。《華麗的邪惡》則映照出工業革命與神祕主義同時蓬勃發展的社會樣貌,世界快速前進,卻又充滿未知。一位靈媒因故進了女子監獄服刑,遇見為了改變封閉生活而來監獄探視的上流社會女子。書中以兩個女子的日記做為雙線敘事,降靈術的經驗,日常的壓抑,加上監獄的封閉性,莎拉.華特絲展現強大的控制力,將所有的伏筆一一串起,令人讀到頭皮發麻。
《指匠情挑》是知名度最高的一本。在竊賊之屋長大的孤兒,成為奪產騙局的棋子,兩個社會階層落差極大的女性,如何建立感情,並且理解自身處境。此作完美展示莎拉.華特絲的布局技巧,將懸疑的張力表現得淋漓盡致。BBC曾將維多利亞三部曲改編成電視影集,2016年韓國導演朴贊郁也把《指匠情挑》改編為《下女的誘惑》,讓莎拉.華特絲的作品面向更廣大的國際舞台。
「我非常非常喜歡朴贊郁導演的《下女的誘惑》,我真心認為那部電影代表的是一種絕佳的改編方法:忠於原著,又同時擁有自己獨特的氣味。但我也很喜歡BBC版的《指匠情挑》:我喜歡那兩名女主角,我認為她倆撞擊出了一種醉人的化學反應。我覺得我還挺幸運的,所有關於我作品的改編都能讓我滿意。」莎拉.華特絲說,「其實我對作品影像化的過程並不會有太多意見,而這絕對是件好事。你得準備好把你的故事交出去──讓它成為一個嶄新的存在、其他創作者的智慧結晶。」
倘若讀者有緣看見BBC版本,年幼的小姐抵達莊園時,請仔細看,那個被拋擲手套的女僕,就是作者本人。
因為台灣重新出版「維多利亞三部曲」,我們有了越洋筆訪莎拉.華特絲的機會。談起疫情期間的生活,她說自己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她與伴侶都習慣在家工作,隔離似乎帶來更澄靜的氛圍,讓她以更認真的態度面對寫作。閱讀也變得不太一樣,過往不太認真讀詩,但這段時間,她與朋友們會透過電子郵件分享作品,例如: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卡瓦非(Constantine P. Cavafy)、伊莉莎白.畢榭普(Elizabeth Bishop)、葛溫多琳.布魯克斯(Gwendolyn Brooks)等,詩作帶來未曾想像過的慰藉和靈感。
著迷於歷史,也對老建築情有獨鍾,她現在居住的房子有兩百多年歷史,常常想像過去生活在這個空間裡的,會是什麼樣的人。此外,在多年前訪談裡提過的玳瑁貓Atkins(以1990年代英國風行一時的監獄劇集《Bad Girls》角色命名)還活著,高齡19歲,脾氣暴躁。
「我之所以對維多利亞時代如此著迷,全因這時代距今已有一段時日,社會氛圍又跟今天顯著不同,讓我們得以保持距離,遠觀、感受;但維多利亞時代其實又不甚久遠,我們可以看到現代性的開端,以及它如何被培養、茁壯。當我們關注當時的性別議題,實則是在凝視一個相當私人的世界──一個無法被寫入受人尊敬的維多利亞文學的世界、一個我們勢必得要透過更多地下資源,才得以親炙的世界。我熱愛這樣的偵查工作。」莎拉.華特絲說,「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同志史如此誘人,誠因相關史料如信件、日記,以及警察、醫療紀錄等,盡皆付之闕如。但對小說家我來說,這些謎團就像是種邀請。資訊不足不致讓我卻步,反而更感受到自己能自在填補其中的空白。」
她從各方檢索資訊,拼湊空白。藏書眾多之外,甚至包括整個書架的維多利亞情色文學。欲望很誠實,她從這些書中窺伺到主流文學不會出現的情欲世界。她說,「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深深扎根於故事發生的時代。所以,除了書籍,我還研究老照片、電影、報章和地圖,並且在相關地點散步,企圖在街上捕捉到時代的遺物。今天,網路成了另種絕佳資源──簡直是太好了。導致我常常浪費許多應該拿來寫作的時間瀏覽影像,從一個連結跳到另一個連結。」
經過數月或是數年的研究調查後,角色與故事在她腦海中躍然成型,接著她會變得焦躁、沒有耐性,想要趕快把這一切寫下。想要寫作的癮頭,對她來說是美好的體驗。但仍有眾多研究要完成,研究與寫作總是相輔相成,直到故事完結。她習慣在工作日的早上8點半坐定,大約需要一個鐘頭進入狀況,下午4點停筆後就去散步,那是整理寫作問題、尋找解方的好時機。即使當天已經長時間寫作,一日將盡之際,她還是會閱讀研究資料做為收尾。她從不在夜晚寫作。
以《天才雷普利》系列聞名的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因為不想被貼上「同志作家」標籤,用了假名出版《鹽的代價》(電影《Carol》原著小說),談及此事,莎拉.華特絲爽快地說,自己不介意標籤。「我所生活的現下,跟海史密斯的時代已經全然不同,這是一個女同志小說能夠被認真對待,被尊重,而非被認為變態的、奇觀式的,或某種自毀寫作事業的世代。」她進一步解釋,「事實上, 我本人就曾經為了自己的身分認同,做過不少努力。能夠被歸類在酷兒文學傳統中,我感到十分驕傲。不過,假使『女同志』這個標籤被限縮在只為女同志讀者服務的話,我還是會有些挫折的。我愛我的女同讀者,但我真心認為,我的創作,是給所有人看的。」
最後,她認為同婚合法的台灣非常先進且激勵人心,衷心希望能見到其他亞洲國家也能追隨台灣的腳步,給予同志當有的尊重與法律上的保護。她想對台灣的讀者,特別是同志讀者說:「我希望你們喜歡我的書!我完全能夠理解,還有很多人為了某些原因,必須隱藏他們的性向。我祝福這些人,以愛與勇氣,以及永不屈撓的精神。改變,常常就這麼倏然發生,不管是政治上的改變、個人的改變,很多現在看起不可能的境況,轉眼就不一樣了。」
莎拉・華特絲作品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