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籍《做工的人》改編之同名戲劇作品,6月初釋出大結局後,在網路、現實中都引爆劇烈討論。於此同時,以戲劇為藍本進行改編之桌遊,也創下22分鐘內募資計畫達標之成就。
這款「合作遊戲」,適合2-5人共玩,創造屬於自己的結局。角色亦以戲劇中的五位主角:阿祈、阿欽、昌哥、阿全、昌嫂為核心,使玩家在遊戲過程中,能披著角色的性格做抉擇、喚起心底對於「發大財」最原始的渴慕。
對於劇迷來說,這是你改寫劇中結局的機會;對於純粹的桌遊玩家來說,亦可趁機測試你與夥伴間的默契,看看你們的結局是情財豐收,或者情利兩失?
對 談 人
《做工的人》原著作者|林立青
畢業之後在工地裡當監工,2017年出版《做工的人》,文字質樸懇切,字字命中勞工心聲。2020年,同名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桌遊。
迷走工作坊 Mizo Games|(左起)製作人 張少濂、編輯 鄧傑民
以《台北大空襲》闖出名號之桌遊設計團隊,結合台灣土地之歷史脈絡,描繪小人物在大時代中所面臨的困境,設計作品享譽國際。2020年改編《做工的人》,推出同名桌遊,於募資計畫中創下22分鐘達標成就。
(左至右)林立青、鄧傑民、張少濂(攝影/陳佩芸)
(以下林立青為「林」,張少濂為「張」,鄧傑民為「鄧」)
林:這個遊戲我玩過幾次,每次都覺得很好玩。「投資」如果發財的話真的會有那種爽感!大家經過討論、決定後,把錢投進去,剩下全看他(莊家)能否讓工程順利進行(抽中紅牌),這時候他(莊家)就肩負著全村的希望(賊笑),抽的時候手心還會冒汗。
張:對啊,遊戲一定要好玩。我們都會說:「不好玩的桌遊就是教具」。一個遊戲能否勾起大家想要贏、害怕輸的這種情緒就很重要,情緒騙不了人的。這個桌遊我們改版過很多次,現在的機制是抽象的思考,可以憑袋子裡面還剩幾張紅色(成功)的卡牌、幾張黑色(失敗)的卡牌來斷定投資的風險。
「雖然身為原著,(戲劇、桌遊裡)很多東西已經不是出自於我了。
但這是一件好事,我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去重視勞動群體!」——林立青
林:雖然桌遊是以「抽獎」這種看似全憑機運的方式運行,但其實我們工地現場實際上就是那個樣子啊,你以為「提案會通過」是依循什麼邏輯嗎?說不定是剛剛端茶的那個小姐笑得很可愛,就給你過了!你看這不是跟抽牌很像嗎,都不知道為什麼。
不過看到這個我還是覺得很開心啦,雖然身為原著,但很多東西已經不是出自於我了。
這是一件好事,我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去重視勞動群體!苗可麗之前還提到,她演戲演那麼多年,第一次吃鐵板燒的時候聽到有人跟她說:「妳在《做工的人》演得真好。」這滿特別的,這齣戲雖然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團隊打造的,但回響不像「與惡」那樣在網路上引發討論、也不像它們那樣都是學者、專家出來說話,反而都是庶民在現實生活中討論。
「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完全按照原著、或者戲劇邏輯走,
就有難度,因為無論如何都不會快樂。」——桌遊製作人張少濂
鄧:這齣戲會引發這麼大的話題,我相信題材是一部份的原因,不過一方面,這齣戲的收尾也做得很好。我當初在看劇本大綱的時候就鼻酸了,覺得:「挖賽,這編劇很厲害欸」,做了很多台灣編劇不敢做的事──不以喜劇收場。所以當初我們在設計桌遊的時候,也希望能夠保留這樣的感動。
張:對,所謂的「合作遊戲」、「不同結局」的設定,都是後來慢慢才浮出的。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完全按照原著、或者戲劇邏輯走,就有難度,因為無論如何都不會快樂。
另一方面,站在遊戲、機運面前,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不知道,你會與不同玩家、不同場合的遊戲過程中,經歷各種挑戰,而這些挑戰與你的努力、意志力全然無關。我們之前碰過一個玩家,跟劇中的阿祈很像,碰到那種投資「翻倍」的暴利,他就會全部梭哈!
【about《做工的人》桌遊】
《做工的人》是一款「合作遊戲」,所有玩家都是彼此的夥伴,勝負共同承擔,最後掉入六種不同的結局中。桌遊以工地現場的投標流程為骨幹,在遊戲中將具體的過程,轉而以「抽卡牌」之形式表現。
玩家輪流做莊,抽中紅色卡牌表示可以投資進場,抽中黑色卡牌表示流標。
然而,投資未必意味的獲利,流標有時讓你保住一命,更別說這當中的投資還包括購買四面佛、簽樂透……等高風險選項。倘若在此途中,又遇上家人朋友遭逢意外,手頭吃緊的你,會選擇向銀行借錢保住情意,還是顧全生活也要把錢給守住呢?
林:其實看戲的時候啊,有些人可能無法認同像阿祈這麼衝動的人。可是在遊戲裡,你就會感同身受,得要阿祈這種人存在,才會推使你去賭得更大。而且,無論原本個性是怎麼樣的人,在遊戲中都會掉進「把錢共享的大水庫」裡去喔,很少人自私地想要守住錢,都是肖肖的,不知不覺就變成這樣。
這個遊戲可以讓你理解:真的是有這樣的環境文化存在的,也許對你來說很陌生,但的確有一群人是這樣生活。
張:之前也聽過有人說,看戲的時候,都覺得現實中如果遇到像阿祈那樣的朋友,他一定會遠離。可是實際玩過才會知道,只有阿祈可以勾起你的賭性!本來就是有很多投資都不是理性的啊,大多仰賴直覺和衝動。
林:不用講到投資啦,購物都不理性了。(大笑)整個遊戲跟現實生活差最多的大概就是……我們不會那麼認真去思考成功率啦!講來講去都是聊賺錢、女人、釣蝦啊(亂笑一通)。
但就像我剛剛說的,改編後很多東西已經不是出自於我了,有些東西真的是靠書寫無法做到、無法想像的。
比方說,你會發現我的文字,只要說到台語,都是用引號標記,畢竟我沒有受過閩南語書寫的教育訓練,但戲劇可以幫我彌補這一點,角色用閩南語講出來的,無論是粗魯、或者真情實感,都是好的。甚至有些本來避諱不去談的,在戲劇中都可以忠實呈現,例如老婆罵老公,我原本覺得:「罵人有什麼好看的?」但演出來之後就被說服了,實在罵得太順了,那個角色就是欠罵啊。
「讓不熟悉原文文本的玩家,玩過以後想要進一步去看原著,
這就是我所認為的,遊戲的使命。」
——桌遊編輯鄧傑民
鄧:遊戲、戲劇、原著都有不同的地方。
我玩過很多遊戲,所以敢這麼說:(有很多結合戲劇、小說的桌遊)玩完以後,其實不亞於你看完電影或原著的感受。
我覺得遊戲跟電視劇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玩家可以做出抉擇、導向不同的結局。另一方面,遊戲可以不斷重來。如果不喜歡這個結局,有可能是策略錯誤……從反覆的嘗試中,你是有可能帶這些角色,走向皆大歡喜的結局!
進一步來說,也可能讓不熟悉原文文本的玩家,玩過以後想要進一步去看(書或電視劇)。就像我們過去做《臺北大空襲》一樣,玩家在遊戲過後會引發他想追溯歷史的動力,那就會有更大的價值。這就是我所認為的,遊戲的使命。
遊戲分為六種結局,結局四與電視劇最像,結局六是最歡喜,結局一則是最悲慘。「不過,我們其實有把整個遊戲調整到最容易走向結局四,不會那麼容易走到一跟六啦。」張少濂說。然而,委託製作此款桌遊的劇組一行人,在桌遊草案出來時,試玩一輪,「結果他們竟然一開始就走到最悲慘的結局一了……,我嚇死,很怕他們因為這樣不喜歡。」鄧傑民回憶。
還好劇組即便走到結局一,仍對這款遊戲讚譽有加,使得桌遊後續的工作能順利推行,實在好險好險。
▶▶▶林立青未來寫作計畫小公開
「我其實是攤販之子喔。」他挑眉,外套背心放著OKAPI娃娃,請攝影師替他跟OKAPI了很多張,接著正色:「所以我現在計畫要寫菜市場、夜市的攤販。常聽人家說底層人沒有生意頭腦。黑白講啦!他們超會賺錢的,拿著一支筆、一張紙就開始賺了,抗壓、抗挫折力都高到不行咧!」
除了個人寫作計畫之外,他與NGO組織的合作也進行中,去探訪受刑人、書寫他們的故事。他解釋:「應該可以把這本書想像成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真實版吧,可是我們不會花太多力氣討論死刑,而是佔受刑人中比重更高的毒品案,被抓去關的很多都是中壯年,那他們的家庭怎麼辦?真實人生是不能重來、或者改編的,心情會更賭爛。」他說自己對這樣的題材一直很有興趣,只是苦無管道得到更多資訊,「除非去唸研究所吧?可是我很討厭跟公家機關打交道,一想到學個東西還要念研究所就煩。所以跟NGO合作是個很好的機會。」
林立青作品
迷走工作坊桌遊作品
█《做工的人》原創桌遊現正募資中!
《做工的人》以同名台劇角色與故事發想,設計6種不同結局,延續原著與戲劇帶給你的感動。全系列限量套組除桌遊外,還包含台味熱炒攤啤酒杯、竹製籤詩+籤筒、一條根舒適貼布、水泥袋視覺後背袋 &所有解鎖回饋小物!
募資時間:-2020/07/10 01:30 │ 募資頁面由此去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