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日子》總編輯黃威融
《小日子》四月號出刊後的那個週日,
我從台北到台南正興街,
隔天再到台中大容東街,
於是有了六月號「城市村落」這個題目……
(還有七月號的台灣民宿對談,敬請期待)
2012年4月,第一本《小日子》順利誕生,剛出刊的那個週末下午我們約了參與四月號發想、寫稿、製作的一些夥伴,邀請大家親自跑一趟當面跟我們拿雜誌,能夠在最快的時間拿到新雜誌,應該是件讓人興奮的事。更何況我們很有誠意的買了小菜滷味搭配各種酒精飲料(新經典文化的美瑤主動帶了一瓶大家讚不絕口的氣泡酒,有這種攤一定要找她),和好朋友們吃吃喝喝不就是小日子最重要的事嗎?
週六下午跟台北的夥伴們「慶功」之後,隔天星期日早上七點我立刻南下,去跟這幾年幫助我最多的台南夥伴們當面致謝,請他們針對新雜誌批評指教。我先到了台南市公園路8號的「奉茶」,和一個外稿朋友上樓吃中餐,剛忙完上一期雜誌立刻就得開始規劃下一期的內容,是編輯工作的宿命。
接著,我前往正興街,這幾年因為幾個新店鋪的加入大大改變了這條街的氣氛,從西門路二段轉進之後,先是有佳佳西市場旅店,若是愛吃小吃的人在國華街這個路口通常直接左轉先來一份小卷米粉,再到斜對面吃份蝦仁肉圓,比較餓的人鑽進市場去找阿瑞意麵,建議點乾麵加滷蛋,搭配魚丸湯(在台南的小吃攤和火鍋店,不可錯過店家自製的各式手工丸與餃類餛飩),吃過這些鹹食,多數人會選擇江水號的八寶冰作結尾。
正興街和國華街口,最近幾個月新開了「正興咖啡館」,劉國滄建築師的工作團隊把這棟老房子翻修成摩登的生活空間;正興咖啡館旁邊是間傳統米行,米行旁邊是謝宅主人謝小五去年底開的「IORI茶館」,去過的人都極為讚嘆這個空間怎麼可能如此逼真的再現二十世紀初期日本「大正時期」的沙龍風貌;再來就是霜淇淋的「蜷尾家」,這間店過去幾個月似乎天天都有人排隊,因為我個人對冰品毫無研究,就不多提;還有就是賣T恤的「彩虹來了」,其實老闆Erik販賣溝通的根本不只是T恤,他三年前從台北南下開店,利用這個小店的空間做了許多有意思的事……辦攝影展、邀請設計人座談、辦電影討論會。(至於這些朋友到底針對小日子四月號的內容有何意見,那是另一篇文章要交代的事了。)
星期一早上,我被在台南出生長大的建築系老師謝宗哲帶去府前路一段吃菜粽,宗哲老師最常虧我們這些外地人:「你們到台南到底吃些什麼啊?」然後隨口就會說哪條路上的什麼什麼,讓我們覺得日子通通白過,台南根本沒來。
到台中拜訪實心美術的明華姐和王老闆(攝影/賴虎)
離開台南前往台中,要去找實心美術的明華姐和王老闆,我已經打擾他們好幾個月了,在《小日子》籌備階段,我就在構思一個「日常生活城市晃蕩」的專題,但是我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區域報導,寫了好幾封信跟明華求救,希望她能提供我解藥。那個週一下午,我和他們兩位坐在實心美術一樓聊天,跟她們說前一天我在台南發生的點點滴滴,小五和Erik都是共同的朋友,很多事其實不用太囉唆,稍微點到彼此就了解。到了傍晚,明華說你就跟著我們去散個步吧,我介紹你認識「旅人之森」的Joying,也許你就知道這個題目該怎麼做。
在實心美術內店內聊天(攝影/賴虎)
前往旅人之森拜訪(攝影/賴虎)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應該就猜得到了,那天下午我在台中大容東街散步之後,我知道該做什麼了,就是大家現在手上這本《小日子》六月號「適合晃蕩的城市村落」,隨文附上的這些圖片,是半個月後我帶著攝影師陳敏佳和編輯團隊工作中的模樣,我們的題目開發過程和製作程序有點長有點煩瑣,有些單位可能覺得這種作法不夠有效率,但我這幾年的經驗累積下來,我覺得不這麼作實在表達不出那份生活感,身為讀者的你們應該也這麼覺得吧。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