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高中生讀什麼

【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角落有一曲棉花糖版的〈終結孤單〉

  • 字級

【編輯室報告】

你是邊緣人嗎?在角落小夥伴的世界,沒有邊緣人這件事,因為在角落的所有人,大家都是邊緣人!角落小夥伴由日本SAN-X公司設計的卡通角色,該企業曾創造如拉拉熊、烤焦麵包等各具特色的擬人化角色。故事的人設多是是剩餘的「失落的一角」或是和不符合世俗價值定位的「怪咖」或「無用的人」,例如「炸豬排」是炸豬排的邊邊,因為太油而被吃剩下來。所以邊緣一定就是悲傷的結局嗎?「即使如此,這個世界總還有個地方、有一群人是能夠理解這樣的你,需要這樣的你」正是角落小夥伴想傳達的安心感。結果竟然是這麼可愛又療癒的故事呢,請看以下的導讀────

圖片提供│布克文化圖片提供│布克文化

 
文/ 高懿萩(布克文化編輯)

怕冷的「白熊」、沒有自信的「企鵝?」、被吃剩的(?!)「炸豬排」、害羞的「貓」、隱藏真正身分的「蜥蜴」,因為各自的原因,離開原本的生活圈,分別來到角落,發現「這裡讓人好安心」,於是待了下來。一開始被稱為「角落生物」,現在已正名「角落小夥伴」。 

角落小夥伴們在角落一起生活後,炸蝦尾、粉圓、裹布、雜草、偽蝸牛、飛塵、麻雀、幽靈、貓頭鷹、山、鼴鼠、企鵝(真正的)、蜥蝪(真正的)……等等「角落小小夥伴」們也陸續現身周圍。

角落究竟有什麼讓他們覺得「好安心」的魅力呢?一開始也許是「角落」本身具備著容許小懶散(有牆可靠)的安全感,不像「中央」這位置承受著必須自立自強、積極勇敢的壓力,但更重要的,之所以可以安心展開「角落的生活」,是因為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可以理解「角落的好」,也就是可以理解自己的同伴。

如同角落接納了自己一樣,各有獨特個性的他們,接納了彼此,各種「鋩鋩角角」,各自為政卻又相輔相成,於是不再惶惶然,一起成為角落小夥伴,並且希望這樣子的生活「一直這樣就好」。無論是吵吵鬧鬧的時刻、心慌慌的時刻、想到了有什麼好玩的時刻、一場意外的大冒險降臨的時刻……角落小夥伴們知道,只要在一起,安心的做自己,都會沒問題的。

如果大家能夠把角落小夥伴放在心靈的角落,感受到Everything gonna be alright的安心,那就太好了呢。請繼續溫暖看顧角落小夥伴喔。

 




 圖片提供│布克文化圖片提供│布克文化

 

   角落小夥伴系列   

角落小夥伴大圖鑑:角落小夥伴檢定官方指定用書(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大圖鑑:角落小夥伴檢定官方指定用書(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專注力遊戲書1:這裡讓人好安心篇 (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專注力遊戲書1:這裡讓人好安心篇 (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專注力遊戲書3:無所不在的角落小夥伴篇 (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專注力遊戲書3:無所不在的角落小夥伴篇 (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專注力遊戲書4:這裡那裡都是角落小夥伴篇 (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專注力遊戲書4:這裡那裡都是角落小夥伴篇 (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專注力遊戲書2:這裡也有角落小夥伴篇 (角落生物)角落小夥伴專注力遊戲書2:這裡也有角落小夥伴篇 (角落生物)
專注力遊戲書5:一起找找角落小夥伴 (角落生物)

專注力遊戲書5:一起找找角落小夥伴 (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的生活:一直這樣就好(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的生活:一直這樣就好(角落生物)

角落生物的生活:這裡讓人好安心(角落小夥伴):這裡讓人好安心

角落生物的生活:這裡讓人好安心(角落小夥伴):這裡讓人好安心














角落小夥伴的生活之角落小夥伴名言2(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的生活之角落小夥伴名言2(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的生活之角落小夥伴名言(角落生物)

角落小夥伴的生活之角落小夥伴名言(角落生物


 



 延伸閱讀  
1.【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這個靈感會改變你的人生——《胡思亂想很有用:吉竹伸介的靈感筆記》
2.【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即使必須偽裝成別人喜歡的模樣,也要眷顧自己——《懶懶》
3.【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老師帶你看漫畫──霸凌、考試、被無視......都交給《夜巡貓》吧

4.【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重新定義「愛」與「家庭」的漫畫──《弟之夫》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72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7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