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即使失敗,風格依然絕佳——茂呂美耶《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2》

  • 字級


茂呂美耶
(圖/遠流出版提供)

茂呂美耶 Moro Miya
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1986年起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兩年。水瓶座的讀書人。因想在中文與日文圈之間架一座橋而翻譯寫作,談日本文化就像話家常般的親切自然。著有《物語日本》《江戶日本》《平安日本》《傳說日本》《歐卡桑的尖嘴兒子》《字解日本》,另有譯作多本。個人網站「貓娘家的大小事」

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 2
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 2

成功真的這麼重要嗎?長期觀察日本文化的作家同時也是譯者茂呂美耶(Miya),新作《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2》說的是「失敗者」的故事,不僅親身走訪日本戰國時代名場景,更點出,「風格,才是做人的勝負點」。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且看茂呂美耶扭轉定義,聊聊她「不一樣」的看法。


OKAPI:這是你《戰國日本》系列的第二部,首先書名裡「敗者的美學」很快就奪人眼球,非常能吸引讀者的目光,想請你談談何謂「敗者的美學」?又,書裡描寫的幾位日本戰國人物,在程度理解上,其實都曾是雄霸一方的人物,勝與敗,於你是如何界定?

Miya:我本來沒有定書名,只在稿件第一行寫著《戰國日本2》,打算交稿後,書名讓出版社決定。不過,寫完最後一段文章,舒了一口大氣後,腦中突然浮出「敗者的美學」這五個字,於是隨手在標題《戰國日本2》之後加上這五個字。結果出版社採用了我定的副標題。

書裡描寫的幾位日本戰國人物確實都是曾經雄霸一方的人物,但以結果來看,他們在日本歷史上的定位都是「敗者」。只有德川家康是勝者。不過,在我個人心目中,他們不是「敗者」,是另類的「勝者」。而我對「美學」的定義是「堅持自己的信念,貫徹始終」的人才有資格被視為「具有獨特美學」的人。我覺得,所謂「勝」與「敗」,是一種主觀評估,依個人的看法而定,沒有標準界限。

OKAPI:主僕關係,是本書另一個重點,像是名將身邊的軍師:武田信玄的山本堪助、上杉謙信的宇佐美定滿,他們擁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你選擇書寫這些人物?而這也很有企業經營書的感覺咧。又,其中你最喜歡(或偏心)哪一號人物呢?

Miya:我在這回的「前言」作了說明,不是我選擇這些人物,是他們主動跳出來讓我寫的。動筆寫這本書之前,我已經決定了大致內容,構成跟這本書的內容完全不同。出版社主編收到我的稿件後,還吃驚說,怎麼和我當初構想的內容不一樣?其實我也感到很奇怪,怎麼寫著寫著竟變成這種內容?有關這點,我沒法解釋,也沒法分析為何會變成這種內容的理由。至於我最喜歡或偏心的人物,是直江兼續和石田三成這兩人。

OKAPI:同〈序〉裡提到,本書所寫的是一段不能斷裂來讀的時代,以獨立的篇目來書寫同時代不同陣營、每個人物的「苦惱」,這種紙上的時代人物對決,是否也是一種書寫時的樂趣?
Miya:不,因為這本書的構成和我當初設定的構成完全不同,害我無法控制篇章字數和人物動向,寫得很辛苦。按照我過去的經驗,只要決定了內容構成,大致半年便可以完稿。可是這本書完全脫離軌道,害我一直拖稿,本來預計在去年十月底就完成,結果拖到今年二月中旬才正式交稿。而且,書中每個人物的「苦惱」和「對決」構成,都不是我當初預計寫的內容。我到現在仍覺得莫名其妙。

OKAPI:你提到,歷史小說中有個「歷史推理」的類別。請問有特別喜歡的作者、或這類的書嗎?
Miya:沒有特別喜歡的作者或書,反正就是亂讀。但我絕不買所謂「戰國權威」作者寫的歷史書。因為「權威」是一種束縛,被冠上「某某權威」作者的書最無聊,缺乏新鮮的切入點。何況「權威」作者大部分是大學教授,他們也不敢提出任何新鮮論調,這會影響他們在學術界內的地位。默默無聞的地方史家發表的論文最有趣,畢竟地方史家都住在當地,隨時可以得知最新發現的第一手史料,而且他們終生只研究一名人物。

OKAPI:承襲你曾是推理書迷的現場重建特質,本書的對戰場景讀來十分有節奏感(以朗誦的方式閱讀,有意想不到的樂趣),請問在書寫歷史名場景時,有特別在意或著重的要點嗎?曾親身去幾個名場景的現址走走嗎?
Miya:我沒注意到「節奏感」,真的有節奏感嗎?這樣說令我很意外也感到很榮幸。書中的戰場或城堡,大部分我都去過了。有些地方還去過兩三次,每次都有不同感受。只要轉換人物立場去逛歷史名場景,那些歷史名場景自然而然會改觀。當然景物不變,但你的感受絕對會改變。

我很想勸某些經常到京都或東京旅遊的人,不要只憧憬「京都」或「東京」這個地名去玩。假如你多理解一下日本歷史,每次去旅遊時,每次都鎖定在某個歷史人物,站在那個歷史人物的立場去逛京都或東京的大街小巷,那麼,你每次去時,感受就會不一樣。這是另一種旅遊方式,非常有趣。

OKAPI:身為作家跟翻譯家,兩者分別給你帶來的感受為何?很好奇,你如何安排寫作與翻譯的時間?翻譯工作是否觸動過你執筆自身創作的題材挖掘?
Miya:對我來說,兩者都很重要,兩者的感受也完全不同。寫作時,我會把自己當作書中的人物,並考慮讀者的要求;翻譯時,則注重原著的文筆氛圍。我翻譯的作品和我寫的東西不相關,所以從未有過觸動我執筆時選材的經驗。翻譯算是我在動筆寫新書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節劑或緩衝劑吧。

OKAPI:可以透露一點點下一部作品的主題嗎?又書中透露可能會有「戰國日本III」,下一回將從哪個方向重新進入歷史呢?

Miya:如果這本《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2》銷售量不錯,不需要我主動提出,出版社自然會催我寫第三部。所以有沒有第三部,主權在讀者(消費者)手中,這不是我想寫什麼,出版社就任我寫什麼的問題,而是要看市場需求的規模如何。假設有幸能動筆寫第三部,目前的我真的無法預設主題或切入點。萬一設定了主題,可寫著寫著,文章內容再度脫軌,被害者是動筆寫文章的我呀。


〔茂呂美耶作品〕
戰國日本
戰國日本
物語日本
物語日本
江戶日本
江戶日本
平安日本
平安日本
傳說日本
傳說日本
Miya字解日本:食、衣、住、遊
Miya字解日本:食、衣、住、遊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談「台灣新電影」,一定要提到無限的「愛、勇氣、希望」?

    既然我們都愛新電影,那為何我聽到新電影40,就像聽到民歌50一樣,只覺得有完沒完?我後來才搞懂,我真正厭倦的,從來不是新電影,而是後來的我們,怎麼「老是這樣討論」新電影的那種舊方式。新電影還可以怎麼談、怎麼理解後產生新的嘗試與解讀?

    845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談「台灣新電影」,一定要提到無限的「愛、勇氣、希望」?

既然我們都愛新電影,那為何我聽到新電影40,就像聽到民歌50一樣,只覺得有完沒完?我後來才搞懂,我真正厭倦的,從來不是新電影,而是後來的我們,怎麼「老是這樣討論」新電影的那種舊方式。新電影還可以怎麼談、怎麼理解後產生新的嘗試與解讀?

8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