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書偵探何穎怡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這些天才默默改變了地球的未來──何穎怡讀《重新啟動世界》

  • 字級


《重新啟動世界》(We Do Things Differently)幫助讀者窺見未來的重要發展。


新專欄介紹我曾經讀過卻一直很遺憾台灣沒有出版的書。
這些書未必是文學經典,或者重量級思想巨論。
有的是另闢蹊徑,對大眾文化有特別的解讀。

有的特殊行業,讀者沒有機會領略他們的世界,以及他們在那個世界裡所思索的宇宙觀。
也就是說,我介紹的這系列書,旨在開扇小窗,另類看世界。



我一直對未來學深感興趣。也記得未來學曾有過輝煌一頁。但是現今許多人似乎忘記如何眺望未來,也不想知道哪些人在做哪些可以改變未來的事。

We Do Things Differently

We Do Things Differently

有這麼一本書《重新啟動世界》We Do Things Differently,2017),我啃了很久,做了洋洋灑灑的筆記,希望當時服務的商周出版有編輯願意出版,結果很失望。觀諸後來這本書在國外的銷售實績,只能說編輯預感正確,世人對世界的未來不感興趣。

這本書作者馬克.史蒂文森(Mark Stevenson)是著名的實業家、未來學者,也寫過暢銷書An Optimist's Tour of the Future。他訪問世界各地以奇特方式改變世界的人,為地球尋找一個重新啟動的機會。

未來學者、作家Mark Stevenson。(圖片來源 / 作者官網


  • 醫學:統合研究、業外參與

譬如他提到「統合研究」如何改變醫學面貌。所謂的「統合研究」(meta research)是針對研究而做的研究。史丹福大學的統合研究發現,多數藥廠公布的臨床實驗結果偏頗,讓世人對藥物開發有進一步認識。

而一項針對病歷的大型研究顯示,病歷往往會記載出錯,尤其是紙本病歷轉電子病歷時,更容易發生輸入錯誤。這個研究結果促使民間數個機構大力推動e-patient,就是透過病歷網路化,讓病人可以主動參與醫療的新醫病觀。現在已有許多國家實施。

2016年,出現了一種新種肺結核菌,特別抗藥,再度引起製藥界利潤導向的討論。肺結核目前一年仍能造成4000人死亡,但是1970年之後便沒有肺結核的新藥。而預估到了2050年,因為第一線抗生素的研發無力,死於細菌感染的人數會超過死於癌症人數。

為何如此?1980年代後抗生素的研發極端缺乏,被稱為「發現大空白」(discovery void)。因為它們針對的是地區性、貧窮相關疾病。而根據研究每5000種研發中的藥大約只有一種會被核准上市。因此,藥物開發研究上有非常嚴重的反向摩爾定律(Eroom's Law)現象,製藥行業的失敗率和為每次成功付出的研發經費都呈現出指數級增長形態。每投入 10 億美元可開發出的新藥數量每隔 9 年就會減少一半。

推動業外參與C2D計畫的Samir Brahmachari。


這種藥物研發的1/5000困境無解嗎?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會的主席Samir Brahmachari認為這是「藥物研發」的方法錯誤。譬如有關肺結核病菌及其變體的研究論文多達45,000篇,藥商的開發部門如何一一研究,根本伊於胡底。他認為醫藥界需要的是「業外參與」。

他發起C2D計畫,透過這個網路社群,鼓勵老師帶領學生研讀這些論文,提供他們對肺結核菌基因體定序的見解。這個計畫得到空前支持,業外的研究者平均每人每天投入6小時。實驗證明「業外投入」效果驚人,4個月後,有史以來最完整的肺結核菌基因體定序完成,並發表於專業期刊,供業界無償使用。該篇論文一共50個作者列名,一共找出了16個標靶,其中5個標靶現今已獲得證實。

這或許是改變醫療系統的最重要突破之一。

  • 糧食:稻作強化系統

已故的Henri de Laulanié(1920-1995)所倡導的「稻作強化系統」或許有望改變農業資源分配問題。


1961年,世界人口30億,全世界最大的20個農耕區共產21億噸糧食,每人每天可分得2300卡路里。到了2011年,人口增加到70億人,糧食產量上升3倍,不少。可是糧食的問題一向是「不患寡,患不均」。因為光是2014年,全球就有5650名農夫自殺。

為什麼?因為沒水

自從Norman Borlaug倡導綠色革命以來,農業產出大增,但也因為強調「單一契作」、「大量灌溉」、「大量施肥」、「大量使用殺蟲劑」,導致許多地方土壤快速貧瘠(有些區域土壤酸化超過50%)。而缺水的地方由於必須汲取地下水,有的地方地下水汲取深及300公尺,需要昂貴機械鑽井,導致小農破產自殺。

農業,看天吃飯,但是資源的分配立即讓「貧農與富農」有天堂地獄之分。

本書介紹了法裔馬利共和國傳教士Henri de Laulanié所創導的「稻作強化系統」(SRI,或稱Katayama's Tillering Model),強調配合地方資源、減量灌溉、改變插秧方式、靠雨水收穫的技術。在馬達加斯加安齊拉貝(Antsirabe)地區的推廣實驗顯示,採用稻作強化系統,育苗天數少一半(僅15天),產出卻是兩倍。

這或許是因應土壤劣質化、水資源匱乏的新農業革命。

  • 能源:空氣變能源

Peter Dearman與奧地利Guessing城合作推動以「冷的形式儲存能量」。成為能夠能源自給自足的城市。


英國的Peter Dearman在2000年完成了一項被電機界忽視的革命,有可能拯救數百萬人的機械革命。只需使用一罐防凍劑便能讓空氣變能源

過去,人類能源過度耗竭石油,是因為石油乃僅次釷與鈾,是能源轉化時密度第三高的。現今,石油的耗竭不僅是個問題,造成的溫室效應更是大問題。

人類之所以無法克服能源耗竭問題,出在機械,不在資源。因為能量必須以「熱」形式儲存。Peter Dearman便是率先實驗出以「冷」方式儲存能量的人,他發明了所謂的Dearman Machine,能以空氣為能源,透過「冷儲存方式」轉化為能量。

雖說,氣體引擎效能永遠比不上石油發動的引擎。但是可以提升到可用的程度,便宜,乾淨。至少可以成為輔助性能源。

奧地利居興城(Güssing)過去每年花費600萬歐元向外面購買能源,多數花在瓦斯,少數花在電力。錢用來購買進口能源。能源製造出來的財富又集中於雇主與股東。經濟活動不夠活躍的城市,購買能源成本高過其創造的收益,城市遂邁向遂死亡。

Güssing也面臨相同問題,但是他們與Peter Dearman合作,創建了世界第一座FICFB電廠(Fast Internally Circulating Fuildbed Thermal Gasification Plant),成為第一個自產自足能源的城市。

  • 死城復興

底特律從食物沙漠區變成「美食麥加」,起死回生。


底特律曾是福特汽車、克萊斯勒、通用汽車的重鎮,人口一度高達1800萬人。伴隨美國汽車製造的衰微,底特律成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破產城市,人口外移至只剩70萬人,全市1/5建築被列入拆除名單,竊盜罪是全國3倍,謀殺罪更高達11倍。

但是現在你進入底特律,會看到一個奇景,市中心的停車場就是菜園,原本應該空置的大樓變成餐館,它變成《紐約時報》所說的「美食麥加」

一切始自十年前Keep Growing Detroit計畫的興起。它從一個80家都市小農的網路變成1600家,還在不斷成長中。

底特律原本有許多地方被美國農業部定義為「食物沙漠區」,意指該區域至少有500人或者1/3人口離最近的超市或蔬果雜貨鋪一英里以上。

食物沙漠區的居民不是「卡路里攝取低」,相反的,他們攝食的反而是最易發胖的食物。全美71%人口過胖,底特律則高達90%。研究證實,自己種植食物,飲食會比較均衡。Keep Growing Detroit原本的理念是讓市民擺脫食物沙漠的命運,誰知日積月累卻讓底特律轉型成「美食都市」,因為食材新鮮,餐廳便宜,成為外來者美食朝聖之都,讓底特律展現回春生機。

\\Keep Growing Detroit計畫TED演講影片//



何穎怡
政大新聞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婦女學研究,現專任翻譯。譯作有時間裡的癡人《貧民窟宅男的世界末日》嘻哈美國在路上裸體午餐《行過地獄之路》《林肯在中陰》等。


 延伸閱讀 

啟動循環經濟:自然與經濟的共存之道

啟動循環經濟:自然與經濟的共存之道

書呆與阿宅:理工科技力+人文洞察力,為科技產業發掘市場需求,解決全球議題

書呆與阿宅:理工科技力+人文洞察力,為科技產業發掘市場需求,解決全球議題

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趨力

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趨力

人類未來三部曲:《2100科技大未來》+《2050科幻大成真》+《離開太陽系》(物理大師加來道雄經典代表作)

人類未來三部曲:《2100科技大未來》+《2050科幻大成真》+《離開太陽系》(物理大師加來道雄經典代表作)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個人意見BL專區

    初心者個人意見首次踏出探索BL世界的腳步,來看時尚感情顧問如何開始這趟BL奇幻旅程。

    2175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個人意見BL專區

初心者個人意見首次踏出探索BL世界的腳步,來看時尚感情顧問如何開始這趟BL奇幻旅程。

21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