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深讀10分鐘10-Minute Reading

帕達.雲以現代口吻說著孤寂荒謬的事 40刷的重要泰國文學得獎作《P》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當大多數泰國人的名字都長到令外國人覺得厭世,帕達.雲(ปราบดา หยุ่น,Prabda Yoon)的名字之簡潔,我便留下了印象,有了一種可能好入口的錯覺。短住曼谷時,我曾交錯讀著他的成名作《P》,及在菲律賓小島做田野的隨記《在別的床上醒來》,這兩書發行時間差了15年。

泰文由來自梵文巴利文古高棉文等,是一種一瓣中還有無數瓣的語言,若蓄意繁複,多層毛髮語絲非常濃密,非常需要辨識語意中的曖昧。帕達.雲在29歲就以《P》拿下泰國文學獎最高榮譽:東南亞文學獎(S.E.A Write Award)。書出版的年分是2000年,相對於傳統的泰文寫作總強調如詩如歌的高大上,或是回歸鄉土的在地路線,剛從紐約念書工作回來的他,《P》使用的文字是不凝滯的,一幕一幕自帶畫面快速前進。坐在曼谷地鐵上讀著它時相當適切,如同小說裡荒謬的、戲謔的場景不斷推進。

(p)

帕達.雲的成名作:(p) 在泰國有40刷的暢銷紀錄

▌被視為泰國的村上春樹


帕達.雲是泰國現代作家的重要代表。曾有曼谷念泰文博士班的泰國學生跟我說,相較於昔日的作家,帕達.雲有點像是泰國的村上春樹,都是反映現代人某種孤寂的狀態。

泰文很難不囉嗦,因為泰文寫作者常會使用同韻文字形容詞,加諸作品之上,讀起來有了音韻,卻多了繁複;而受西方文化影響很深的他(他翻譯過沙林傑《麥田捕手》等作品),寫作泰文的確有著比較不黏膩而清爽的語感。讀著《P》,比起村上大叔,帕達.雲埋了更多譏嘲的機鋒。他透露更多關於人生不可知的或然率(《P》的泰文原書名 ความน่าจะเป็น ,即「或然率」之意),身處現代社會裡碰撞後的自我否定,但那眾多的懷疑,他不是直指眾生,他指的正是自己。


帕達.雲1973年生於曼谷,身兼藝術家、作家、編輯、譯者、編劇和平面設計師。2004年創立小型獨立出版社Typhoon Studio,也經營書店Bookmoby。目前擔任泰國出版商及書商協會的副會長,主辦泰國曼谷國際書展。(圖片來源/作者官網

以為人是群體,最終發現人各是浮島,在小說中置入晶亮閃爍的哲學碎片,反射出人的存有,《P》裡最有名的短篇是〈括弧裡的或然率〉,它也是泰文版發行的書名,形容在物質世界求生的自己,「每次要尋找明亮的光線都需要一些條件,如果不是為了工作為了錢,就放著讓它黑壓壓的一片,有時候總擔心,亮光照下去只看見巨大的空洞。」也提到,「我的腦袋從外面看起來很大,像是有用不完的知識存在裡面,但當裡面被燈泡照亮時,只會看到一座空盪盪的倉庫…

身兼出版社老闆、導演、編劇、譯者、美術設計多種斜槓分身,帕達.雲在泰國也是名人,他最鮮明的形象就是光頭,而且因為光頭,看得出他的腦袋其實挺大的。他小說中不斷挑釁的正是自己,自己可以活出什麼的或然率,但最怕的,是發現原來原形也不過如此?

他眼光灼灼,再加上書中直白俐落的文字使用,便想像他說話可能也如街頭塗鴉可以揮霍勁道。直到我參與他舉辦的座談會時,感受卻微失衡。欸,是另一個人格在說話嗎?泰語本來就是軟性子,他說來更是溫柔輕軟,如熱帶雨季裡的朵朵積雨雲。

等等,我忘了把年齡變項加入觀察的等式。

《P》的發行年是2000年,帕達.雲27歲之際,之前他在美國待了6年。他承認說泰語的他溫和有禮,說英語的他比較會嘲諷。有一語言學的假說就認為,語言會形塑人的思維。那麼,英語人格當然影響了那時候的帕達.雲。

颱風工作室在曼谷國際書展的攤位帕達.雲的出版社在曼谷國際書展的攤位。(圖片來源/ Typhoon Studio


▌想要跟成名作《P》說再見


直到2017年8月,在他為成名作《P》40刷紀念版所寫的序言中,對那樣的落差感,我總算有了最後的解答。帕達.雲承認,雖然他寫書時已27歲,但那時心態叛逆輕狂,就如17歲。他抱持著傲慢、好玩的孩子氣去寫,就像吃了過度劑量的藥,然後這本短篇小說就從他體內流出來了回頭再看,它顯得有點天真且實驗性強烈,對他來說,這本《P》已經不是他的東西了。

他羨慕當年的自己那等無憂,可以不在意他人甚或是自己的眼光。更說,小說裡的人物部分來自真實人物,有些人真的死了,有些人從記憶裡死去,但怪的是,那個心態是17歲少年寫的書,卻仍如昔日。

這彷彿是一個作家要與自己的成名作分手的心情,它是他,也不是他。但這樣的推開,更像是一種輕輕的擁抱。為何想要推開呢?或許,從一本隨記中,可以看出更多線索。

▌人生 只是換了張床醒來

泰文版書封《在別的床上醒來》泰文版書封

帕達.雲作品繁多,從劇作、譯作、短篇及長篇小說皆有。2015年,他出版了一部非常特別的隨記《在別的床上醒來》,這是他對周圍所有一切都感到厭倦、自問還可以做些什麼時,他拿了日本基金會(The Japan Foundation)的研究費,跑到菲律賓以法術著名的小島上,打算與當地的乩童或巫師溝通做田野,來印證他原本取法的泛靈論。於是他一頭鑽入哲學曲境般的迷宮,迷宮很謎,因為迷宮同時也曲折於他的內心。

這同時成為他的哲學讀書筆記,與他思考間的交互辯證,所以文間就看他不斷在推翻自己,隨記裡充滿哲學家的名字,而帕達.雲所使用的文字亦不再像《P》時期那麼簡潔了(8行不斷句真是的很逼人)。

當他寫道:「旅程終於走到了這一天,我必須自問,到底在逃避些什麼?

較之27歲的自己,天真退散的他更是充滿疑惑的,以往他幻想「我可以回歸大自然,以另一種生活方式找尋平靜。」但透過哲學,他理解到人也是自然之中的一部分,本是一體,何來至高無上之力量,於是他終要逃離的,原來是自己腦子內的城牆。「不管在城市或是荒僻之所,我們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都在城市、也在自然之中,沒有分別。

應該還沒找到解答,因為旅程還未結束。既然帕達.雲的英文名字叫 Prabda Yoon,我們就稱寫作《P》的他為「少年P」吧。當年的少年P在8月將滿45歲,新作是一本科幻小說,講的是人工意識在未來世界的發展,時間設定在西元2069年的曼谷(最近泰國書市出現許多科幻題材,在泰國當今政治現況下,把那些不能寫的全都寓意到科幻裡,成了最安全的出路)。

直播介紹書時,帕達.雲說,故事背景是個獨裁主義的社會,「誰知道呢,也許到那時依然是一個獨裁政府的泰國呢!

真好,他還是沒忘了挑釁自己身上,那仍不可或知的或然率,那從來無可得知的可能性。


唐千雅
人物採訪勞動者,主理粉絲專頁「曼谷一滴」。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要找他們麻煩,他們也是艱苦人,阮艱苦人就要疼惜艱苦人。」

漁工有國籍之別,但海洋沒有國界之分。只要出了海,一樣都要賭上性命。透過五本書,讓我們一起認識漁工、移工的處境。

536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