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堅持「小而美」的做書人──拜訪繪本藝術家駒形克己

  • 字級





在波隆那書展巧遇我心中頂尖的做書人駒形克己(Katsumi Komagata)先生,留下一張珍貴的名片。我送出電郵詢問是否能在東京拜訪他時,猶如寫信給耶誕老人,不敢奢望得到回函,但總要試試。可能是他還對我有印象,加上我附了之前在OKAPI寫過介紹他的文章,隔天一早就收到他的回訊。他很客氣先謝謝我對他作品的關注,還說七月底、八月初東京恰好有他的個人小展覽,我們可以相約在藝廊見。

駒形克己在東京Gallery 5610針對新書舉辦的展覽。


就這樣,我來到位於表參道的Gallery 5610,見到了這位堅持小規模做書給讀者的藝術家。他因為有了孩子後才萌生做書的想法,還謙稱自己不是很好的父親,直到孩子三個月大的時候,他想要檢查孩子的視力,設計了First Look 這套書,以黑白兩色、不同的形狀,檢視孩子眼球的轉動,以及看到形狀的反應。他舉「同心圓」為例,那是模擬母親的乳頭,孩子自然會集中注意力。

駒形克己為自己的孩子設計的First Look,能夠檢視小孩的視覺反應。(圖/來自駒形克己官網

 

WHAT COLOR ?

除了專為初生孩子做的,這套書另外衍生出以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為主題的互動書,設定讀者一直適用到兩歲,其實就算是成人讀看,也頗具趣味。書以「三分法」的折頁為固定格式,每一張有其主色,有的是水果主題的(WHAT COLOR ?),譬如中間畫面是一串紫色葡萄,右頁打洞的形狀是茄子的輪廓,翻蓋上右頁,孩子就可以看到紫色的茄子;左頁則在中間打一個小圓洞,如果只蓋上左頁這部分,就看到一顆葡萄。每一張就是一個固定與變化的模式,也以同樣手法處理了橘粉色的桃子成為花、綠色的樹成為小草、大南瓜成為小柿子、大象成為小老鼠……。

這個為幼齡孩子做的 Little Eyes 系列已經與偕成社完成合作,進駐各書店的童書部,在連鎖的無印良品、蔦屋書店、紀伊國屋、淳久堂與丸善書店都可以找到。

WHAT COLOR ? 以水果為主題。(圖/來自駒形克己官網

THE ANIMALS 以動物為主題, (圖/來自駒形克己官網

利用幾何圖型、動物、色彩的「Little Eyes」系列互動書。(圖/來自無印良品


恰好在訪問駒形克己前,我在熱天慢走東京之際,路經一家紙品店「見本帖本店」,裡面有各式各色的紙,粗、薄、厚、細,這真是一紙一世界,每一種紙的顏色、出品管理、樣式,都列舉在紙樣背面,有如身分證件,購買者只要填寫這些資料加上尺寸與張數,即可在旁等候取得。在訪談間,得知駒形克己曾是這家紙品店的顧問,他熟知各種紙張特性,彩色書 BLUE TO BLUEかぜがはこぶおと就如同玩樂各種紙材的成果。

Blue to BlueBlue to Blue

かぜがはこぶおと

BLUE TO BLUE 與かぜがはこぶおと使用了各種紙材與軋型 (圖/來自駒形克己官網


他最近的新書,有更多對環境的關懷,譬如 StarFuju SunCloud內頁加工相對複雜,不僅需要打洞、造型,而且一本書有多種變化,儘管現在印刷製版技術非常高明,但這種每一頁都不一樣的書還是少見。而他堅持這樣的風格,也在全世界的書世界走出一條專屬的道路。這種「類手工」打造的裝幀,以刀模裁切(die cut)後扯去不需要的部分,再裝訂完成,費時費工,需要精準度極高的印刷與加工配合。手工加上機器,他們遵循的法則不適用於符合紙張台數的16或32頁,是適度藝術的完成。

Star

Fuju Sun

Cloud



Star、Fuju Sun、Cloud 等書設計精巧,帶給讀者多層次的閱讀體驗。(圖/來自駒形克己官網

 

《ふしぎな穴》

駒形先生極年輕時就已經是一位超級厲害的平面設計者,1953年出生,1977-1983年勇闖美國,當時英文一竅不通,先到洛杉磯學英文,後任職紐約CBS電視公司宣傳和相關事業部門,也為著名品牌如Coca Cola和菸品設計包裝。他回到日本後,在法國、墨西哥相繼推出個展。同時有法國出版社代理,所以部分書除了日文、英文,也有法文。

這次他在表參道巷內一處極精緻的藝廊Gallery 5610展出新書《ふしぎな穴》The Wonderful Hole),這是呼應環境變遷而做的一本小書,小開本是為了方便閱讀,事實上內容一點也不小。他不只設計技術獨到,對顏色拿捏精準到多一點太重、淡一點不夠分量的程度。這本小書除了封面,共有20頁,可以左翻也可右翻。以一個小洞為中心處理環境變遷的循環,雖然是他多年前的構想,但在女兒的鼓勵下,成為精緻的出版品,並將這份對大地的關懷推廣到觀者與讀者手上。

新書《ふしぎな穴》藉由一個「小洞」談環境變遷。(圖/來自駒形克己官網

在藝廊Gallery 5610的新書展覽,輸出視覺也呼應了書中的色調與構成。(攝影/賴嘉綾)

現場也展出Little Eyes系列。(攝影/賴嘉綾)


展覽現場佈置大型輸出板,前後兩面雙色印刷,有如實體書頁的放大版。故事因底色的變化呈現不同氛圍,進入展場時,看到的這一面是綠色的;走到展場底端回頭往外看時,則是土色的。實體書若以左翻來看,前面是綠色,背面是土色。書頁中央雖然只是小小打洞,但為了表現坑洞的深度與立體感,打洞軋型加工時,前後置中的位置不免因層層紙張的厚度有所影響,這種細微的變化就是考驗做書人的魔鬼。而他在計算紙張厚度變化與控制色彩的精準度上,一如他沉穩的個性,輕描淡寫,甚至不提這些神人般的技術。

的確,如果不懂得欣賞這樣的精準,如何能成為他的書迷?想必這也是創作者在考驗讀者。從Little Eyes系列,到以色彩為主軸的白、綠、黃、紅、藍,都是這位自詡為Bookmaker的職人呈現細節的方式。

在展場的談話室裡,駒形先生打開他下午要去大學裡授課的資料夾,拿出 Little Tree 分享,這是他在一位敬重的長輩去世後所做的,一株小樹慢慢長成一棵大樹,後來留下的種籽成為下一代的樹種,整本書有日文、英文與法文。這本書已經絕版,正在再版中,他開玩笑說,「裝幀工作人員們還在種樹,所以還要等一陣子才有新書。」這本立體書是以單面紙張表現,與其他立體書不同的是:不用藏在夾頁的方式讓樹站起來,直接以接著的方式,打開書頁時,就能讓樹挺立。為了讓樹立得漂亮,他還告訴我們小小的技巧:輕輕切割樹幹的摺頁處,這樣樹才能輕巧、立得漂亮!真的把魔鬼藏在細節裡,嘆為觀止。     

Little Tree



面對這位大師,深深感受到成功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哲學家。他提到,地球上有30%陸地與70%海洋,有如現在閲讀中30%使用紙張與70%數位載具。我們掉到海裡可能會被淹沒,而在陸地上行走還有幾分安全。更何況,我們在陸地上可以感受風、觸感與不同的溫度。

他以此比喻現代紙本與數位閱讀的關係,而且一開始,他就強調孩子與紙張的關係:孩子可以玩紙張,並且懂得紙是會破的,這與玩不易破的塑膠玩具觸感不同、觀念不同。太多3C產品,將讓人忽略五感的發展,長大之後,你都不知道自己遺落了什麼。

他的書多半在美術館販售,近年也漸漸進入書店,我們可以在他的網站上購書或是旅行時驚喜遇見。他的手工原作樣書在經過精細的選紙、切割、裝幀程序,交給長期配合的裝訂專家完成,儘管他說堅持少量印刷,但一版也至少2000本,且幾乎每一本書都不斷再版。

駒形克己強調孩子與紙張的關係,有些感官體驗無法在電子設備上完成。(攝影/賴嘉綾)


問及他喜歡的創作者,他說是布魯諾.穆那利(Bruno Munari,1907-1998)、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1910-1999)、恩佐.馬利(Enzo Mari,1932- )。他在法國的第一次個展得到Munari 的好評,接著1997年受邀到Munari 的生日聚會,他因為需要到墨西哥展覽而無法參加,但這竟是Munari最後一個生日,他非常遺憾此生未能與Munari 見面。

Bruno Munari’s ABC

Bruno Munari's ABC

Leo Lionni 經典繪本套書(7冊合售)

Leo Lionni 經典繪本套書(7冊合售)

The Apple and the Butterfly

The Apple and the Butterfly


Munari 原來受了藝術教育,但從事設計,當時設計並未如藝術那樣受到重視;後來因為兒子開始為孩子做書、設計玩具。為孩子做了許多相關的設計和活動,其中一次的工作坊中,他要孩子們做些小東西,然後用投影機上投上螢幕,將整個形體變大,讓孩子們非常驚喜。他認為這些驚喜給孩子們好奇,只要不斷給孩子們驚喜,就能帶來好奇,比只用言語告訴他們如何如何更有效。後來駒形先生也應邀策劃了Bruno Munari 在日本東京板橋區立美術館的展覽,以紀念他的百歲。

小藍和小黃

小藍和小黃

駒形先生在紐約工作時讀到 Leo Lionni 的《小藍和小黃》,讓他感受生活在紐約的實際情形,每個人都有原來的生活文化背景,但與其他人相處後,便會受到影響。譬如小藍與小黃,他們各自回家時,家裡的人就發現他們變得不一樣了,那是紐約這個大熔爐很普遍的現象,我們因為環境而有所變化,Leo Lionni 的書讓在城市裡的他多所感觸。

駒形先生在2012年生了一場大病,經過骨髓移植,現在有如新生,和女兒聯展,在立教大學、女子美術大學授課。那天,他慷慨與我分享學生的作品,這次的功課是他將八開大小的紙分成四格,左上格裡有黑色三角形、右上格裡有個小正方形,左下有個圓形,右下方格是空白的,學生就用這張紙發展出自己的故事。

談起創作歷程,他認為在年輕時勇敢的到美國,收穫很多。當時許多設計都來自歐美,他汲汲想要追朔源頭。因為英文不夠好,他先到洛杉磯,三年半後才到紐約,並在最競爭的電視台工作。這段時間日本經濟非常蓬勃,國內的好設計人才輩出,即使當時日本一味崇尚歐美,但他認為原創依舊是最重要的,回日本後他創立了One Stroke工作室

他的創業也經過許多挫折,譬如說,剛開始書店很不喜歡他的書,因為First Eyes 系列的書打開之後,一張一張的,容易散落一地,很難收拾,馬上成為消耗品,不易推展到讀者手上。幸好某次他到紐約,向MOMA美術館介紹作品之後,他們非常喜歡,並在1991年的耶誕節做為櫥窗陳列。當時可謂一炮而紅,有位來自法國的圖書館員非常欣賞他的作品,促成了後來在巴黎舉辦的「Un Deux Trois Komagata」展覽,漸漸打開知名度。

許多後來看似順遂的過程,其實都是一點一點的困難累積起來的。尤其每一次的困難,都讓他成長更多。他感謝這些波折,甚至他生病的過程都讓他學到每一次突破一點點困難,甚至完成當下覺得完全不可能的事,漸漸,就能夠完成很多。這也是他堅持One Stroke小而美的精神,雖然有時很危險,很容易消失,卻能維持品質,不斷成長,推展給懂得欣賞的人。




作者簡介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碩士。專職作母親多年。長期致力推廣圖畫書閱讀,成立兒童閱讀團體、帶領成人圖畫書讀書會、撰寫書評與部落格、翻譯圖畫書,並經常協助書店與出版社選書。著有《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並編輯策展11位台灣繪本創作者「停 聽 看 他們做繪本」展覽。最新作品為《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
部落格:Too Many PictureBooks
工作室: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好懷舊!那些貫穿我們成長記憶的圖文創作者,現在在做什麼?

朱德庸、凱西‧陳、幾米、彎彎、馬克......從雜誌、繪本、無名小站到MSN,不同時期崛起的圖文作家各自有一片天,而這些讓你有「懷舊」感的圖文作家們,也許換了不同形式,但創作仍未停歇。看【滑滑20年圖文史】特別企劃帶你重溫當年回憶!

29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