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跟著繪本逛美術館──認識美國藝術家Alexander Calder 的轉動地標

  • 字級





哇!這是什麼東西?真的會轉嗎?這麼大怎麼完成的?初次在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er Pompidou)前看到這個大型的物體時,我心中馬上出現許多問號!趕緊跑遠一點拍照。但我拍照時經常出現的毛病是:太興奮,以至於拍不完全,或是手震。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著迷於掛在嬰兒床上的轉動玩具(mobile),但不知道這靈感來自美國藝術家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1898-1976),一直以為是視覺訓練玩具。這個可以帶著不同顏色、不同童趣的動力玩具為世界的小生命創造了許多歡樂。

很多藝術家都沒有聽從父母的願望,他們堅持己見,執意不輟,才成為現在被眾人認得作品和生平的創作者。卡爾德是少數父母希望他成為藝術家的,他偏偏不從,轉讀機械工程。身為母親的我,一直思考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從年紀小時用簡單的指引,到青少年時期的互動,與其拎著蘿蔔讓孩子像兔子一樣追著往前跑,是不是適時要逆向操作,說些他們喜歡聽的,順水推舟?

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美國藝術家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圖/wiki

柯爾達的鐵線世界

柯爾達的鐵線世界

卡爾德的父親是雕塑家,母親是畫家,祖父也是藝術家。他從小跟著爸爸媽媽從賓州搬到亞利桑納州,再搬到加州,又去了紐約,再回到加州。但他們都讓卡爾德有自己的工作檯和工具,有時候放在閣樓,有時在院子,養成他從小喜歡動手做東西的習慣。譬如幫姊姊的娃娃蓋城堡,蓋好了城堡,還加上護城河。姊弟倆後來一起做玩具動物,演起馬戲團,感情非常好。即使手藝這麼好,他並不想當藝術家。

長大讀了工程,做過很多工作,都沒有真正喜歡的;他後來在船上的鍋爐室工作,某次從舊金山航行到紐約的途中,他睡在甲板上,行經瓜地馬拉外海時,他在清晨時驚醒,看到天空的一側是紅光火亮的日出,另一側是像銀幣閃亮的圓月,當時天際兩側的美給他極大震撼,引起他對藝術的興趣,決定要重回藝術學院。後來他回憶一生的作品,不論機械式或平面式的,他創作的壁毯、繪圖、玩具、飾品,都與宇宙有著密切的關係,宇宙就是他活生生的靈感所在。

當一位藝術家需要先糊口,1925年報社雇用他畫玲玲馬戲團(即電影《大娛樂家》的故事背景)只有兩個星期的工作。他在馬戲團裡日以繼夜畫各種場景,他喜歡畫大象、空中飛人、馴獸師、舞者,他從劇院的各個角度畫下這些角色和場景。第二年,他決定出發到巴黎,因為所有愛畫圖的人都到巴黎去。

在巴黎如果被稱為瘋狂,就是一種稱讚,他背著一捆鐵線、口袋放一把鉗子,騎著他的橘色腳踏車,只要遇到朋友,就拿出鐵線和鉗子一邊聊天一邊扭出朋友的肖像,在說再見前送給朋友。這也是他結交朋友的方式,他一生交遊廣闊,各種職業如畫家、雕塑家、建築師、作家、演員、製片人、舞台設計、音樂家,散居世界各地。

卡爾德鐵線作品(TATE © Ugo Mulas Heirs)


Mondrian

蒙德里安著名的紅藍黃長方形的畫作

眾所週知的是,他一到巴黎就認識了畫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他在蒙德里安的工作室見識到紅藍黃長方形的畫作,這三個顏色後來也成為卡爾德的紅藍黃;而他與米羅(Joan Miro,1893-1983)一生的友誼,從單身到婚後成為兩個家庭的情誼。

1926年初到巴黎時,他用鉗子與鐵線做了一頭獅子,又為了獅子做個籠子,這個組合需要馴獸師,加上走鋼索的表演者、空中飛人、舞台,他一一完成,最後就成為迷你馬戲團。撿到的酒瓶塞、毛線、鈕扣、皮革、紙張、木片⋯⋯,也都發揮功用,做了一大箱配件與角色。在巴黎與紐約之間,他帶著自己創作的馬戲團,從兩個皮箱到五個皮箱,相當於一個行動表演組。朋友為他加上音樂,就可以收門票了。在藝術史上,卡爾德與馬戲團畫上等號。

迷你馬戲團(TATE © 2015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DACS, London


Sandy's Circus, A Story about Alexander Calder 為小讀者精簡的說明了Sandy成長的故事,他的親朋好友中沒有人稱他的本名Alexander,可能因為他的祖父與父親都是這個名字,大家於是都稱他為Sandy。Three Alexander Calders: A family memoir 是他的姊姊在80多歲時的回憶錄,紀錄家族裡三位亞歷山大・卡爾德先生。

Three Alexander Calders: A family memoirThree Alexander Calders: A family memoir

Sandy’s Circus: A Story About Alexander Calder

Sandy's Circus: A Story About Alexander Calder


\\Sandy's Circus朗讀影片//


卡爾德到了1930年才開始創作鐵片、玻璃、木頭碎片做的Mobile,後來他隨身攜帶工具,旅行時也能以最簡便的方式建立工作室,一片一片組合起他的作品。有的小到可以拆裝到信封裡,寄送方便;大的則需要鐵工或鑄造廠配合,後來成為固定雕塑(Stabile),這些作品看似可以動,但實際上因為太重了,其實是穩固的。這些是我們現在最常在各大美術館看到的卡爾德作品,主要有室內的Mobile和室外的Stabile。Mobile名稱的由來據說是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靈感一來脫口而出的。

Mobile的製作,組合由小到大,先將鐵片、鋁片鋪在工作桌上,平均分配,接上吊臂之後,找到重心所在,之後就可以從兩側有如天平般,慢慢加上不同重量的分布,取得平衡。他切下來的貼片從不丟掉,有的大型雕塑也是利用剩餘材料做成的。他的作品識別度高,已經沒有人敢仿作,因為無論如何,只要使用了mobile造型和原理的,都會被認為沒有原創性。

卡爾德眾多Mobile作品(點圖進入網站可各別檢視)(圖 / 卡爾德官網)卡爾德眾多Mobile作品(點圖進入網站可各別檢視)(圖 / 卡爾德官網


據說卡爾德的手掌大且厚,與他握手有如握到熊掌般,當然他不會咬人,他的個性溫和,看起來像是建築工人,很難想像他是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每個朋友都說他的性情開朗愉悅,從來沒見過他說過別人的不是,也沒見他傷心難過,他說沒時間!同樣的,他的作品也讓觀者愉快。除了顏色、形狀、線條,他利用空氣或機械帶動作品自己動,看似簡單自然,其實是參照宇宙運行的原理加上自己的機械知識。

關於卡爾德的資料,最容易讀的是Alexander Calder and His Magical Mobiles,由他的好朋友、也是重要藏家Jean Lipman所著。她是紐約惠特尼博物館(The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的刊物編輯。這樣終於明白,我在龐畢度中心門口看到的是一個大型的Stabile,目前因為外部整修暫時收起來,但樓上戶外仍有另一個收藏品,同樣看似可動但不能動。另一個可以觀賞卡爾德室內室外作品的地方是位於瑞士巴塞爾附近的貝耶樂美術館(Beyeler Foundation Museum),這是藝術經紀人貝耶樂夫婦所建立的美術館,展現他們雄厚的收藏。

Alexander Calder and His Magic Mobiles

Alexander Calder and His Magic Mobiles

貝耶樂美術館(Beyeler Foundation Museum)展示的卡爾德作品(圖/貝耶樂美術館官網 ©Laut ProLitteris / Robert Bayer)


有意思的是,我看到卡爾德作品的這三個地方:紐約The Whitney Museum、巴黎龐畢度中心、貝耶樂美術館,和伯恩的克利中心(Zentrum Paul Klee)以及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新館,都是義大利建築師Renzo Piano事務所設計。龐畢度中心是他的第一個作品,兩個年輕建築師Richard Rogers與Renzo Piano大膽創作。這個地方成為法國著名系列繪本《麗莎與卡斯伯》(Lisa et Gaspard)裡麗莎一家住的地方,麗莎與卡斯伯的造型一白一黑,像狗又像兔子,本質是兩個巴黎居民代表。

麗莎和卡斯柏:當你一輩子的好朋友套書(歡慶改版限量贈送手帳貼紙)【全新修訂注音版】(共4冊)

麗莎和卡斯柏:當你一輩子的好朋友套書(歡慶改版限量贈送手帳貼紙)【全新修訂注音版】(共4冊)

龐畢度中心外觀的管子,1977年開幕後被詬病不夠優雅,但如今已成為巴黎重要地標,有如卡爾德的作品,是沒有人能夠仿製的。頂樓為國家現代美術館(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rt),豐富館藏令人咋舌,收藏時段落在20世紀,野獸派、立體派、方格派、抽象藝術、超現實主義、普普藝術、極簡藝術、觀念藝術⋯…難怪麗莎要住在這裡,大概每個對現代藝術有興趣的人都想在這裡住下來。

Phaidon出版社以硬皮紙版書的形式出版了First Concepts with Fine Artists 系列,為將美學概念延伸到更小的讀者。One & other numbers with Alexander Calder使用了許多卡爾德的作品,配合數字、顏色閱讀。Meet the Artist!系列也出版了Alexander Calder,充滿遊戲翻閱的立體做法,介紹了卡爾德不同媒材的作品。在13 American Artists Children Should Know 13 Modern Artists Children Should Know 裡,卡爾德都是必備的。

One & Other Numbers

First Concepts with Fine Artists 系列之一的One & Other Numbers使用許多卡爾德的作品

Alexander Calder

Alexander Calder

13 American Artists Children Should Know

13 American Artists Children Should Know

13 Modern Artists Children Should Know

13 Modern Artists Children Should Know

 

Meet the Artist系列的Alexander Calder採用類似遊戲互動書的方式。(圖/Alexander Calder內頁© 2018 STORM KING ART CENTER

Selected Fables

Selected Fables


喜歡繪本的朋友,如果像我這麼幸運的話,還可以找到一本由卡爾德所繪的《拉封登寓言》(La Fontaine Fables);他的女兒Sandra Calder也曾做童書繪本。卡爾德基金會(Calder Foundation)是個非營利機構,專職推廣、策展、詮釋、收藏卡爾德的作品。如果你在美術館、路邊、藝術展覽會、拍賣會,甚至旅館裡看到卡爾德的作品都不用太驚訝,他一直都在的。


※刊頭圖來自卡爾德官網




作者簡介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碩士。專職作母親多年。長期致力推廣圖畫書閱讀,成立兒童閱讀團體、帶領成人圖畫書讀書會、撰寫書評與部落格、翻譯圖畫書,並經常協助書店與出版社選書。著有《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並編輯策展11位台灣繪本創作者「停 聽 看 他們做繪本」展覽。最新作品為《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
部落格:Too Many PictureBooks
工作室: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言論自由日 長大後,你也開始隱藏、審查自己的聲音嗎?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為了「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自焚明志,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噤聲,恐怕難以想像那種恐怖。限制言論自由的影響甚大,包含歷史的斷裂、名士的殞落、藝術文化的斷層等等。透過五篇文章,一起體會自由的可貴。

34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