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瑪德蓮召喚記憶,楊佳嫻的靈光煉金術

  • 字級


楊佳嫻-1
(攝影/陳昭旨)

瑪德蓮
瑪德蓮
「那,OKAPI洗過澡嗎?」訪問之初,楊佳嫻便問出一個精準無比的問題,而我們閃躲,於是她巧妙的在自己和OKAPI之間建立微妙的間隔,忽遠忽近,若即若離,掌握得那麼精準曖昧,如同她的文字。

距離前本散文集《雲和》六年時間,前本詩集《少女維特》兩年時間,為了替大家分憂解勞,解膩助消化,楊佳嫻遞上《瑪德蓮》。如其名,瑪德蓮是種法式小海綿點心,是貝殼狀的雞蛋糕,也是開啟普魯斯特七大冊《追憶似水年華》的記憶鑰匙。小點心的身分,跟筆記裡那些一則一則的段落有點像,在文學裡,又能夠召喚記憶,打開昨日時光。

《瑪德蓮》的創作時間橫跨2007年至2011年,收錄「失信」、「環墟」、「金鈴子」、等筆記體例的臉書文章,書信體的「莎茀」,以及延續散文傳統篇幅的「絲路」,三種型態的內容,三個願望一次滿足,編排上夾雜筆記體,讓閱讀有更好的韻律節奏。

「作家的寫作提供兩種功能,一是寫出讀者無法言說的感覺,二是開拓另一種視野,」楊佳嫻說。作為面臨臉書浪潮的作者,她為大眾做出華麗的展演,在快速即時的臉書介面中,放上簡短但濃度極高的文字,捕捉靈光乍現的片段,將日常中拾得的好「梗」表達完成。她說這樣的筆記體寫作,讓她想起早年的bbs寫作手感,在黑底的螢幕上直接寫作與修改,最後按下ctrl-p送出發表。「大家會認為嚴肅的文學需要沉澱,但這個媒介不可抗拒,對我這代或下一代而言已經是自然,不需費力學習,是必然存在的。新媒介固然是快的,寫作者仍然可以有自己的寫作速度,不需要完全被媒介挾持」。所以,即使在臉書介面,她也會寫高濃度的文字,收錄在紙本,也以此為標準,也需要判斷語感是適合網路或書面。回到二三十年前,精緻凝練可能是對文學的基本要求,但現在不同,「這是個鬆弛的年代,寫這樣的文字,反而標新立異。」

楊佳嫻-2
(攝影/陳昭旨)

臉書場域適合寫剎那的觸動,帶有詩的輪廓,可以記錄被打動的瞬間,不需要前因後果,可以直指核心。楊佳嫻提到書中的一則筆記,記錄她看到師大路上的拾荒老人,坐在車尾吹泡泡,場景讓她想起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無名的老人在這個狀態下,還在為世界製造夢幻;這也回應她的看法:寫作要捕捉日常生活中的靈光,不能永遠依賴特殊經驗。並且避免被感情驅策,陷入暴雨般的瘋狂狀態,「還要保持理性,必須先冷卻,才知道怎麼處理,」從日常步行的砂礫中,找出閃閃發亮的金屑。靈光就存在於環境,存在於生活,我們的身體每日都在感受,眼簾飛掠無數閃動的形影,重點是準確的捕捉。

篇幅長短也是因「靈光」而有所差異,筆記體的文字,只需把梗鋪完,就是一篇的結束,貼在臉書介面上一目了然,甚至不需要點下「繼續閱讀」,她想過把文字寫成更長的文章,但總覺得不大對勁,於是放棄,讓它們都保持適當的篇幅。較長的文章部分,「莎茀」篇章是真正的書信,是私密的創作,寫到一個情感可以歇止的段落,所以停止在某個句號,沒有刊出對方的回信,讓信裡的問句延續,像箭頭,永遠指向遠方,而篇章的命題也許就是鑰匙,藉以開啟理解或誤讀的門戶;「絲路」則是在長期的精煉寫作中,楊佳嫻怕忘記寫正統散文的感覺,所以結合這幾年的旅行經驗,足跡遍布香港、上海、東京、蘇州、新加坡,記錄城市與閱讀的交織,書寫繼續往前推進。

楊佳嫻-3
(攝影/陳昭旨)

她引用周芬伶的句子「散文貴透明」,希望能夠寫出自身性格的輪廓、靈魂的輪廓,於此同時,卻不過度暴露日常實況,讀者可以藉由作家的眼光,透視生活的輪廓,從筆記體遍及張愛玲魯迅三島由紀夫波赫士杜甫桑塔格的記述裡,判斷追隨作者的閱讀版圖。

「網路開啟了與過往不同的人際關係型態,讓作家跟讀者的關係更緊密平等,有臉書的世界,也許更有可能邁向世界大同。」楊佳嫻笑說。做為臉書世代的讀者,下次見到作家的精煉發言、絕妙好句,也請不忘按個讚。


〔楊佳嫻作品〕

少女維特
少女維特
雲和
雲和
瑪德蓮
瑪德蓮
你的聲音充滿時間
你的聲音充滿時間
屏息的文明
屏息的文明
海風野火花
海風野火花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懷念吳岱穎】「詩像是一扇玻璃窗,透過窗你會看到作者的表達,但有時也看到自己的倒影。」

詩人吳岱穎於2021年6月19日離世。「我睡在世界的呼吸裡 夢著世界的夢,在夢中 高速旋轉的星雲小如鴿卵 包容無數狂奔的星辰 這是我最初的居所 最安靜的宇宙」(引自吳岱穎〈夢遊者〉)一同回顧詩人與OKAPI分享過的閱讀與詩。

254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