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好評.外文書

17歲才第一次上學的女孩,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回憶錄《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

  • 字級



美國暢銷回憶錄《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作者泰拉.薇斯奧芙(Tara Westover)


泰拉.薇斯奧芙(Tara Westover,1986-)在28歲那年拿到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博士學位,也曾受邀成為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劍橋大學的教授並誇讚,她的報告是他在劍橋教書30餘年來看過最傑出的研究。她大學就讀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摩門教知名大學楊百翰大學,是該校建校以來第三位獲得「蓋茲劍橋獎學金」(Gates Cambridge Fellowship,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在劍橋大學設立的全額獎學金)的學生。

在這些顯赫的學歷背景之前,泰拉卻有個異於常人的成長經歷。她17歲才踏進人生中第一所學校,9歲才拿到出生證明,她沒有任何醫療記錄,也沒有任何入學記錄。在9歲靠著親戚上法院宣誓她的身分才拿到出生證明以前,就州政府及聯邦政府的定義來說,她並不存在。當別的小孩在上學,她在父親經營的垃圾場裡回收破銅爛鐵,當別的傷者上醫院就醫,她們家不論車禍、挫傷、腦震盪、砍傷、燒傷,再怎麼嚴重都在家用草藥醫治。她17歲靠自學考過美國大學學科測驗 ACT,申請進入楊百翰大學,大學第一堂課,她舉手問教授:「什麼是猶太人大屠殺(holocaust)?」身為美國人,她沒聽過60年代的民權運動、不知道奴隸制度,她以為歐洲是一個國家、以為皇后合唱團(Queen指的是英國女皇。

泰拉.薇斯奧芙把這段難以想像、從社會邊緣爬到劍橋大學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撼動人心的回憶錄 Educated(中譯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2018年2月在美國出版後,隨即高踞《紐約時報》及亞馬遜網站暢銷榜,她也上遍各大媒體接受專訪,成為美國今年春天最有話題的一本書。許多書評家都將這本書跟2016年傑徳.凡斯(J.D. Vance)的暢銷回憶錄《絕望者之歌》The Hillbilly Elegy)相提並論。

Educated: A Memoir

Educated: A Memoir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

中文版《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於2019年5月由愛米粒出版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


▌在垃圾場長大的童年

故事從頭說起,泰拉在1986年出生於愛達荷州的一個末世論(survivalist)、基本教義派(fundamentalist)摩門家庭,父親經營垃圾場回收廢物、母親是沒有執照的接生婆兼藥草專家,她排行老七,上有六個兄姊,是家裡年紀最小的成員。他們住在偏遠的巴諾克山(Bannock's Peak)山腳下,一個僅有三百名居民的摩門村落邊緣,他家沒有電話,幾乎與世隔絕。

泰拉的父親基恩(假名)有偏激的宗教思維,深信末世論,因此家中永遠都在製作罐頭,永遠都在儲存食物準備末世到來。基恩還在地下挖洞存放槍械、火藥及汽油,相信他們家是上帝的選民,當末世降臨,他們會因為多年來誠心的準備,成為唯一倖存的人類。基恩也相信外面的世界已被極其神秘的「光明會」(Illuminati)滲透,光明會成員在幕後操縱整個世界,透過各種「社會活動」污染、洗腦世人的心智,以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所有社會活動中,基恩最不信任的就是教育與醫療。他深信孩子上學會被洗腦,因此他的七個孩子都在家「自學」;他認為醫生都是騙子、科學藥物會傷害身體的靈氣,因此他不准家人上醫院,寧願相信天然草藥(他稱之為「上帝的藥房」)及神力(泰拉的母親宣稱可以靠手指判診)。


泰拉的父親深信末世論,永遠在儲存食物和武器準備迎接末世降臨。(圖片來源 / thetimes

在那樣遠離文明的山區,不看醫生、也不到醫院生小孩的人不在少數,因此泰拉母親的接生與草藥生意愈做愈大,加上家裡有七個孩子要顧,等到泰拉出生時,家裡所謂的「自學」課程早已停擺。泰拉從小就幫忙母親製作草藥、跟著母親接生、在垃圾場做分類,她沒受過任何有系統的教育,家中僅有的幾本百科全書及歷史、科學書籍早已破爛過時。缺乏教育機會,再加上摩門教義對女性的約束(比如,主張女性的天職是相夫教子,不鼓勵女性實踐夢想),15歲前的泰拉認為自己的未來就跟母親一樣——會接棒成為接生婆及草藥師,會早早結婚,在父親農場的一角蓋自己的房子,生一群孩子,就這樣過一生。

15歲那一年,她唯一逃家自學考上大學的哥哥泰勒返家,目睹泰拉被另一位哥哥尚恩毒打之後,告訴她家裡是對她人生發展最不利的地方,鼓勵她違背父親的無教育原則,離家上學。泰勒說,「你在家裡待得愈久,愈沒有離開的機會。」泰拉因此決心苦讀大學入學考 ACT,她買書自學數學,白天在垃圾場撿破爛,晚上偷偷在房間苦讀,考了兩次終於通過楊百翰大學的門檻。她的人生從此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建立自我,才能書寫自己的歷史

現在的泰拉頂著劍橋歷史博士光環,住在倫敦,與父母及原生家庭的大部分成員離異。她的手足分成「出走的」跟「留下的」,過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泰拉與另外兩個考上大學離家的兄長都取得博士學位,過著文明世界依制度運轉的安穩人生,而留在家鄉的其他四個兄姊則連高中同等學力都沒有,依存著父母的草藥事業,延續著離群索居、暴力與歧視女性的傾向。

原生家庭的種種問題,是泰拉決定研讀歷史的主因。成長過程中, 她對世界的所有認知都來自父親的偏激教導,父親是他們家的天,他說的話不能違背、也不需要違背,他說的就是事實,他就是歷史。直到泰拉離家,她才看到父親的教條有太多漏洞及謬誤,才看到女性可以在家庭之外擁有一片天,於是她想要知道歷史、知道真相,更想知道扭曲的歷史對渺小個人的影響──到底誰有資格寫下歷史?就泰拉的家庭為例,當你認為是天的權威不斷對你說「你是妓女」,並正當化暴力相向,個人,特別是弱勢的女性,有多少能力從那樣的論述中翻轉,以抵抗那樣的身分與自我價值塑造。

泰拉在許多訪談中不斷澄清本書不是關於她生命中的好人與壞人,而是好人如何遮蓋事實、強制鋪陳他們的扭曲觀點。在那樣的摩門信仰及家庭氛圍下,泰拉沒有自我,身為女性的她,不被允許有欲望、不被允許愛美、不被允許有野心。她15歲以前的人生,多次差點死於垃圾場上的意外,她對父親言聽計從,她的世界就是父親建構的世界。她甚至得忍受一位精神失常、有暴力傾向的哥哥對她肢體及言語霸凌,父母卻視而不見。當泰拉決心不再粉飾太平,父母及兄姊們卻站在哥哥那邊,指責泰拉才是說謊、被文明污染心智的瘋魔。

脫離那樣的家庭,泰拉才得以脫離她從小「被定義」的一切,透過外面的世界和教育,她建立的不是學術聲望,而是一個能為自己說話、有自信、能思考、具批判力的「自我」(selfhood)。本書告訴我們,建立自我與獨立思考才是教育最基本的價值。身為摩門教徒的泰拉坦誠,成長過程中曾對摩門教一夫多妻的歷史,以及約束女性自我實踐的教義感到不安,如今受過教育的她,自許為摩門女性主義者,但在訪談中也承認這是一個充滿衝突且高難度的位置。用這個角度來看,本書也是一本隱性的女性主義宣言,她的故事倡導女性脫離(摩門)男性對女性的刻板期待,接受教育建立自我一展長才,告訴女性,你的歷史只有你自己能寫、該寫。

泰拉在書店與自己的新書合影。(圖片來源 / 作者推特

▌為自己找回教育的責任

除了幾近傳奇的人生故事,本書還讓我們思考教育的模式。在這個不斷高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年代,泰拉的經歷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對照組。她不僅輸在起跑點,甚至晚了別人十年才起跑,但從沒受過教育的她,短短十年就完成一般受過正常教育的人無法達到的學術成就。可以思考的是:教育應是拉長競賽,將起跑點愈推愈早,導致孩子被過度餵食、過度補習,而到了真正能獨立思考的高等教育時,早已對知識胃口盡失?或者,讓孩子的心智保有大塊空白,到了受到啟發時,反而還能有求知若渴的熱情極速吸收?

另外,雖然泰拉的父母沒有提供她教育機會,但在她成長過程中,父母或許為了逃避責任、或許是真心相信,曾不斷告訴泰拉:不上學並不代表不能學。他們從小灌輸她「自學的能力與責任」,這讓泰拉終身受用——她當年買書自學代數、準備 ACT,這次為了寫《Educated》,坦誠只會寫學術論文的她幫自己設計了寫作課程,一路聽《紐約客》的寫作 podcast 自學故事寫作。雖然與原生家庭決裂,泰拉在訪談中表示很感念父母從小給她的自學訓練,她深信,沒有人能比你自己設計出更適合自己的課程在這個人人補習、受訓、念碩士博士的年代,泰拉的自學歷程也點出了過度依賴教育機構與制度的盲點。因為將自學的主導權完全交給教育機構,也等於是將自己的興趣與學習力交由他人掌控。

本書是一名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女性翻轉人生、急起直追的故事,是她原生家庭與國家機器為敵的故事,也是對於教育不足或過度的省思。因為受教育,泰拉找回了自我價值與說出自己故事的權力,但也因為教育,讓她與原生家庭決裂。就像《絕望者之歌》中的凡斯不得不與他嗑藥、家暴的母親劃清界限一樣,當泰拉的自我成長和價值觀,與家庭責任產生衝突時,她不得不選擇出走家庭,並寫出自己的故事來對抗父兄強加於她的定義。因為轉身背離家庭,有時候,是個體為求保全自我唯一的出路。



Educated 的中文版《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於2019年5月由愛米粒出版。



作者簡介

美國Rutgers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台大外文所碩士,政大英語系學士。主修種族研究、人權與文學、後殖民新殖民理論及世界文學。得過一個文學獎、一個碩士論文獎。專欄文章見於《The Big Issue》大誌、《字母 LETTER》、Openbook 閱讀誌、蘋果日報等。譯有《以母之名》等。現定居美國,任教於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個人信箱peilinghu@gmail.com。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童話夫婦離婚讓你不相信真愛?比起「幸福婚姻」,也許我們更需要看到「真實婚姻」

外人看到的婚姻也許夢幻,但其中冷暖只有身在其中的人知道,尤其在韓國的社會中,要當一個妻子、媳婦甚至女人,都不是件簡單的事啊~將兩人的隱私留給他們,跟著OKAPI一起看見關於韓國女性、婚姻的真實狀況。

337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