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為什麼我改信伊斯蘭?──劉柏君從「通靈少女」到穆斯林的心路歷程

  • 字級



左起:《靈界的譯者》作者劉柏君,八旗文化主編王家軒(圖/八旗文化提供)


主講:劉柏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時間:2/9(五)2000-2100
地點:台北國際書展
文字紀錄:黃楷君



國際書展二月九日晚上,讀書共和國小小的人文沙龍擠滿了人,晚到的讀者只能站在攤位外的走道上,卻沒有人捨得離去,全因講者劉柏君(又名索非亞,《靈界的譯者》作者)那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

靈界的譯者:從學生靈媒到棒球女主審的通靈之路

靈界的譯者:從學生靈媒到棒球女主審的通靈之路

《通靈少女》是HBO首部台灣製播的電視影集

去年電視劇《通靈少女》掀起一陣熱潮,劇中女主角的靈感來源劉柏君也接受了不少訪問,但她卻未能仔細地談過她從宮廟仙姑變成穆斯林的心路歷程,伊斯蘭究竟是如何觸動她?台灣民間信仰和看似遙遠的伊斯蘭,是否有些共通之處呢?

劉柏君說起自己和伊斯蘭最初的緣分,竟也是在國際書展上的一段遭遇。大學時期,劉柏君在國際書展湊巧閒晃到國際區的約旦館前,顧攤的是一位棕膚蓄鬍的約旦人,她一邊納悶:「我們怎麼會讓恐怖分子在這邊設一個攤位呢?」但仍出於對宗教的好奇,在攤位前駐足。

這時,這位約旦朋友開口問她是否對伊斯蘭有興趣,她表示想多認識《古蘭經》。對方隨即親切地拿出一本英阿對照的《古蘭經》要送給劉柏君,並告訴她:「若真主意欲,有天你會成為穆斯林。」不過,此舉卻遭到劉柏君一口拒絕。豪邁的她不喜歡對人有所虧欠,堅持買下那本《古蘭經》,甚至告訴那位約旦朋友:「我想我不會去信這麼歧視女性的宗教。」


20年前買的《古蘭經》(圖/劉柏君提供)

劉柏君在現場向讀者們展示那本她在二十年前得到的《古蘭經》。當時的她事後翻閱,對內容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就這麼擱在家中,沒想到後來這部經典成了她生命的指引。因為數年後,她因宮廟的工作身心俱疲,開始嘗試接觸各種宗教,卻沒有一個讓她「有感覺」,最終她選擇了學術的道路,考進政大的宗教研究所。當時的她仍相當自豪於自己十多年的「實戰經驗」,卻無法在學術上找到方向,使她再次深陷迷惘。

有次,正值穆斯林的齋戒月台北清真寺邀請宗教研究所的學生到寺參訪,她不以為意,只當作是一次普通的課堂活動。身為靈媒的劉柏君,每到一個新環境總有個習慣,想「把無形的叫來問一問」,展現自己的通靈力,沒想到她在清真寺卻沒有看見任何鬼魂。劉柏君說她當時非常不甘心,不相信居然連一個「阿飄」都找不到,拚了命地四處看,竟連在暫存穆斯林大體的「美體室」都遍尋不著。

至此,她已感受到清真寺的特殊之處,在參訪行程結束後,她仍萬分不甘願,決定留下來看穆斯林做齋月的禮拜,再晚也要等到「阿飄」出現,結果仍未能如她所願。

她忍不住請教當時的「阿訇」(imam,訇讀音「洪」,指伊斯蘭的宗教導師),伊斯蘭如何解釋鬼魂?阿訇告訴她,《古蘭經》第七十二章就是在談精靈(jinn)的,而精靈便等同於我們所知的鬼魂,聖訓也有提到精靈會吃灰燼。劉柏君聽到後大吃一驚,因為就她對靈界的認識,部分阿飄確實是以香火為生,她還曾為此想過要自己開一間廟,不燒金紙、不拜偶像,要用她自己的方式拜神,她笑說:「還好我沒說出去,不然就成了山寨版了,因為這些清真寺早都做了。」

後來,劉柏君發現誦唸《古蘭經》讓她的心情十分平靜,而深深被這個信仰打動,心裡不斷冒出「為什麼我還不是穆斯林?」的疑問。決定皈依伊斯蘭後,她試圖和家人溝通,媽媽卻說:「妳信什麼都好,為什麼要選『恐怖分子教』?」她真摯地回答:「這實在不是我可以決定的,我只有在這裡能感到安心。

信仰就像談戀愛一樣,就是一種感覺。」投入一個宗教信仰,在理性的理解之外,總是有份感性而深刻的連結,旁人或許難以感同身受,對個人卻是徹底改變生命的經驗。


在劉柏君成為穆斯林後,聽了阿訇的建議早晚勤念《古蘭經》最後三章,希望能免於無形眾生的打擾。兩天後她拜訪家中祭拜許多神祇的親戚,親戚好奇地問她,皈依伊斯蘭後是否還看得見神靈?她望了望,看見遠處有位土地公,但當親戚要她請土地公一起來泡茶時,土地公卻告訴劉柏君,她的身上有光,而不敢靠近。她日益體會到伊斯蘭信仰對她的改變,也決心要過自己的人生,不再為信徒的慾望服務。

接著,她開始研讀記錄先知穆罕默德言行的聖訓集,發現其中對精靈的描述和她的經驗十分相符。比方說,聖訓曾提到不要用左手吃飯,因為精靈會來分一杯羹,也應側睡而非趴睡,讓她大為震驚,因為從小就有許多鬼靈要她使用左手吃飯、要她趴睡,而她以前並不知道箇中原因。

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

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

她也發現,伊斯蘭在一千四百年前對女性權益的保障其實具有劃時代意義,而後來,各種壓迫女性的規範大多起因於部落風俗的混淆,以及男性學者的詮釋。她舉例,《古蘭似海》一書中的印度學者阿卡蘭,就曾考據出九千名的伊斯蘭女性學者,然而這些女性的聲音卻鮮少被聆聽、宣揚。顯然二十年前她為伊斯蘭貼上的「歧視女性」標籤已不復存在。

她認為,信仰最重要的不是教條,能不能吃豬肉、女性該不該戴頭巾、可以娶幾名妻子都並非伊斯蘭的重點。這也是學者阿卡蘭在《古蘭似海》曾強調的:「信仰即是生活。」穆斯林應超脫枝微末節的教條,去看見信仰的真實內涵,實踐在生活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力量。

伊斯蘭最重要的觀念是敬拜唯一的真主,人都只是被造物,因此必須謙卑,人的一言一行也只須對真主負責,無須祭拜鬼靈。這樣的精神也反映在伊斯蘭的禮拜上;到清真寺禮拜時,穆斯林是按照先來後到排序,「就算是王公貴族,只要比乞丐晚到,一樣要排在後面。趴下去的時候,一樣要聞前面的人的臭腳丫。」

劉柏君回憶起過去在宮廟工作的日子,信眾們求婚姻美滿、求升官發財,那些願望對現在的她而言,已非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要為了真主而活著,而非為了現世的名利活著。」身分地位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唯一帶得走的是今世所為的善惡,展開在真主面前,讓祂作出最精確的審判。

劉柏君說現在每當遭逢種種人生考驗,她總會想起《古蘭經》第九十四章〈開拓章〉所說:「與艱難相伴的,確是容易。」困難與簡單只在一線之隔,人能做的就是勤勉並祈禱,結果交由真主決定。而面對人的憂愁,真主也早已給出解答:「難道我不是已為你開拓了你的心胸嗎?


黃楷君
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廣播電視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雖然不是穆斯林,卻一直和伊斯蘭很有緣分,於是經營了臉書粉絲專頁「伊斯蘭沒有面紗」。現為自由編譯。譯有《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 》《手寫時代:從寫字到打字,一部五千年的人類書寫文明史及未來》等。


 延伸閱讀 

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

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

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

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

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

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

對話:伊斯蘭與寬容的未來

對話:伊斯蘭與寬容的未來

從歷史中擺脫「伊斯蘭=恐怖攻擊」的思維

從歷史中擺脫「伊斯蘭=恐怖攻擊」的思維

蓋頭掀不掀?:台灣穆斯林女子的策略與認同

蓋頭掀不掀?:台灣穆斯林女子的策略與認同

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西方主流觀點外的另類思索

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西方主流觀點外的另類思索

圖解伊斯蘭世界

圖解伊斯蘭世界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為什麼教主追隨者們深信不移,甚至不顧自身與他人安危?

Netflix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中講述四名韓國新興宗教領袖故事,播出後引發熱議,不僅是驚訝於這些「教主」們的行為,更多人驚訝的是──為什麼有人會相信?

117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