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等待屬於這個時代的穆罕默德──三月選書《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

  • 字級


文/王家軒(八旗文化主編)

穆罕默德──先知的傳記

1991年舊版的《穆罕默德:先知的傳記》(台灣於2001年出版,目前以絕版)

這本《穆罕默德》其實是作者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同一主題的第二部作品。前作是1991年出版的Muhammad: A Biography of the Prophet,曾由究竟出版社翻譯成繁體中文在台上市,書名為《穆罕默德:先知的傳記》。然而911事件之後,阿姆斯壯女士重新改寫了舊作,於2006年出版了Muhammad: The Prophet for Our Time,即目前這本《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

The Prophet for Our Time 這個副標題很清楚地說明了阿姆斯壯女士想要傳達的訊息:穆罕默德並未過時,也不屬於遙遠的異族、陌生的他者。相反的,「穆罕默德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先知」,其中的「我們」指的應當是生存在21世紀這個紛擾時代中的每一個人。

Muhammad: A Prophet for Our Time

改版後為 Muhammad: A Prophet for Our Time

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

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

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主張,不僅受「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感染的人不會認同,連胸懷寬廣、包容開放的人士恐怕也會懷疑,尊重伊斯蘭這個宗教信仰是一回事,但把穆罕默德當作值得每一個人參考的精神典範又是另一回事。為了說服廣大的讀者,讓這個時代的人理解穆罕默德的及時性、迫切性,阿姆斯壯撰寫本書時採取了比較平易近人的策略。1991年的舊作是一本比較厚重的歷史考察,除了穆罕默德本人的經歷與思想,也相當廣泛地討論了當時阿拉伯社會的政治與文化背景,以及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三教之間密切的互動。相比之下,新版的《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化簡馭繁,重點鎖定在穆罕默德在宗教上、精神上的主張,並對他的種種箴言、訓示的脈絡做出層層剖析,使之昇華、抽象到一種具有普世參考價值的程度。

那麼,穆罕默德究竟有什麼要勸導我們的呢?

他勸我們要擺脫「蒙昧」的惡習。對穆罕默德來說,七世紀繁華的麥加城最大的罪惡就是「蒙昧」,但這裡的蒙昧指的並非教育程度低或是智力的短淺。「蒙昧」指的是一種心態。一個人即使知識淵博,但態度傲慢、目中無人,不願意接納新知,不願意聆聽不同意見,對弱勢缺乏同理,甚至對任何挑戰自己尊嚴的事物怒顏以對,那他就是蒙昧。「蒙昧」一詞的阿拉伯文是jahiliyyah,穆斯林採用這個詞來指稱阿拉伯半島的「前伊斯蘭時期」。然而,雖然其字根「JHL」帶有「無知」之意,其主要的意義其實是「暴躁易怒」。因此,「蒙昧」還含有另一層的暴力意涵。


穆斯林一生至少要來朝聖一次的聖城麥加,每年的朝覲吸引200萬人參與(圖片來源 / wiki)


暫時撇開細節考究的話,或許令穆罕默德深惡痛絕的「蒙昧」,與古希臘哲人引以為戒的「傲慢」(hubris)、或佛教說的「無明」異曲同工,都是指當人無法清醒認識這個世界既有的正常秩序,以致於過分放大自己,而陷入一種狂妄、暴躁、無法自拔的狀態。

在七世紀的阿拉伯半島上,「蒙昧」危害甚烈。這可以從兩個層面上來說。

第一,經濟起飛使得靠貿易致富的既得利益者特別驕傲。
被沙漠覆蓋的半島本來經濟很落後,然而,由於西方的拜占庭、東方的波斯這兩大帝國的連年交戰,再加上以鞍來讓駱駝載貨的技術發明,使得半島西部成為重要的貿易路線,位居其中的麥加也躍升為國際貿易路線上的大城。突如其來的財富,使過去經常朝不保夕的游牧民族有一種終於翻身的振奮,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自命不凡,他們把成功歸因為自身的努力,或是身上流著得到祖先庇佑的高貴血統。於是,傳統上維繫社會運作的道德規範逐漸瓦解,群體生活中互助互愛的觀念被捨棄,人與人之間不再彼此憐憫、扶持。成功者不僅拋下了濟貧扶弱的義務,甚至以恃強凌弱作為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的展現。而那些在商業競爭中失敗的弱者,則迫切需要一種能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麥加位於沙烏地阿拉伯西邊,是穆斯林每天朝拜的方向,也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

 
第二,不幸的是,當時的阿拉伯社會缺少一種社會或文化制度可以發揮這樣的力量。
七世紀的阿拉伯仍然是部落社會,在人煙稀少且資源匱乏的沙漠上,人的生存完全得仰賴部落的支援,而部落與部落之間少有往來,甚至彼此水火不容,殺戮劫掠橫行。因此,這個時代的人擁有濃厚的「部族精神」(muruwah),但個體獨立意識或普世人道關壞尚未萌芽。所謂的「部族精神」固然有其高貴可敬的一面,但到了這個時代卻僵化為相當狹隘的心態。作者凱倫.阿姆斯壯如是說:

它代表著勇敢、耐心與堅韌,擁有為部族所受的任何侵害復仇獻身的決心,並以此保護較弱勢的成員、對抗敵人……最重要的是,部族成員必須慷慨大方,分享自己的家畜與糧食。如果人們在他人挨餓時,還自私地暗藏資源,將難以在草原上生存……部族精神是一種具有啟發性的理念,但到了六世紀末,其弱點卻變得顯而易見,並導致悲劇。「部族團結」激發了勇猛與無私,但只限於部族之內。這裡絕對不存在普世的人權概念。一個貝都因人只為其血親與盟友負責,並認為外人毫無價值、可以輕易犧牲,因而不屑一顧。

「狹隘的部落主義」普遍存在於各個早期的人類社會,譬如說,希臘城邦就因為過於堅持自身的獨立與尊嚴而不肯彼此攜手合作,最後無力抗拒馬其頓與羅馬而相繼滅亡。在七世紀的阿拉伯半島,部落主義遮蔽了阿拉伯人的意識,發達致富者以祖傳的優秀血統得意洋洋,貧無立錐之地者也缺少面對新時代變局的思維。另一方面,半島居民長期信奉的多神教也無法提供一種更宏觀、普世,又能滿足城市居民心靈需求的價值觀。整個時代於是陷入一種極度的不安之中。

穆罕默德在這樣的背景下登場。若是不看超自然的神蹟面向,穆罕默德的傳道,旨在建立一套新的倫理體系來回應時代變局對阿拉伯人造成的困擾與傷害。對他來說,阿拉伯人該做的第一步就是停止部落與部落、世族與世族之間的攻訐撻伐,停止對窮人、奴隸、婦女以及與那些失去部落保護的人的歧視與剝削。但最重要的是,藉由諸如「來世」與「最後審判」的概念,他想要提醒阿拉伯人,個人的行為不會因為沒有被他人察覺或報復就沒有後果:

當你發現你已經把在塵世的時間揮霍殆盡,且無法挽回,你會有什麼感受?《古蘭經》殷切地問道:「你們要將人生帶往何方?」人類的天性並不邪惡,但他們相當健忘,迫不及待想要將這些令人不悅的念頭拋諸腦後,因此他們需要持續的提醒(dhikr)。「提醒他們,」神敦促穆罕默德,「你所能做的就只是當一位提醒者。

因此,人應該以「警覺」(taqwa')取代「蒙昧」。警覺的人必須戰戰兢兢,遠離自私、貪婪與傲慢。他們不該因害怕地獄而心生恐懼,而應深思神在自然界中德披眾生的跡象,並效法祂的仁慈恩惠。

有趣的是,對穆罕默德而言(或者正確的說是根據他稟受的真主的話語而言),一個傲慢不知悔改的人固然可以算是「蒙昧」,一個人如果虔誠、無私、忠於公平與正義,卻剛愎地固執己見、不願意放下身段與他人溝通,那也是「蒙昧」。譬如說,在穆罕默德傳教事業後期至關重要的「胡代比亞談判」中,穆罕默德為了與敵對的麥加貴族和談,他本人願意放下他的尊嚴、拋下穆斯林在人數與聲勢上的優勢,接受各種屈辱的條件。然而,包含伍瑪爾('Umar)在內的許多信眾卻無法諒解穆罕默德,只是急著想要趁勝追擊、耀武揚威地重返麥加,消除多年來被敵人放逐的鬱悶。對穆罕默德來說,伍瑪爾人等還沒有領悟到溫和、非暴力的價值同樣也是伊斯蘭理念的核心。伊斯蘭真正的本意即順服、和平、寬厚。事實上,「穆斯林」(muslim)就是「順服者」:

《古蘭經》以嗔怒為戒,督促穆斯林「寬厚」(hilm)行事,這是一項傳統的阿拉伯美德。寬厚的男人和女人能包容、耐心又仁慈。即使面對最艱困的情況,他們仍能控制脾氣、保持冷靜,而不會失去控制……穆斯林便會照顧貧困的弱勢,釋放他們的奴隸,彼此提醒以耐心和同情待人,即使自己飢腸轆轆,仍提供食物給赤貧者。穆斯林待人處事,必須時時保持完美的謙和有禮,因為他們是和善之人:「至仁主的僕人是在大地上謙遜而行的;當愚人以惡言傷害之,他們說:『祝你們平安!』」

當然,做個順服者並不容易。伍瑪爾在穆罕默德去世後成為第二任的哈里發,並被尊稱為「受到正確指引者」,在後代穆斯林中相有崇高地位。然而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連常伴穆罕默德身邊的伍瑪爾都難消自身的「蒙昧」,又何況一般人?

看過凱倫.阿姆斯壯以上的闡述,我想讀者應該能同意她「穆罕默德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先知」的主張。如同穆罕默德在七世紀的所見,我們這個時代是不是也充滿了很多因為掌握權勢而不可一世、驕傲自大的人呢?我們這個時代是不是也很多人因為經濟環境的巨變而跌若谷底、等待援手的人呢?我們這個時代是不是也有很多死守某一種意識形態的極端主義者,抱著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傲慢,打著社會改革旗號,做的卻是黨同伐異、撕裂社會的事情呢?

面對這一切紛擾,我們這個時代是不是也有很多年輕人開始質疑既有的社會結構與價值體系,但在不滿傳統的僵化陳腐之同時,卻又不知如何是好、何去何從?

如果你的答覆是肯定的,你會欣賞穆罕默德的重要與必要。或許你還會期待真正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穆罕默德的誕生。


 延伸閱讀 
1. 【座談】為什麼我改信伊斯蘭?──劉柏君從「通靈少女」到穆斯林的心路歷程
2. 【書評】看見伊斯蘭教義「簡樸、靈活與理性」的真實面──政大阿語系教授鄭慧慈讀《古蘭似海》

聖經與古蘭經:認識猶太教、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第一本書

聖經與古蘭經:認識猶太教、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第一本書

麥加,伊斯蘭千年聖城:文明的崛起與變調,穆斯林最深沉的傾訴

麥加,伊斯蘭千年聖城:文明的崛起與變調,穆斯林最深沉的傾訴

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

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

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

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

伊斯蘭朝代簡史:七世紀至二十世紀的穆斯林政權

伊斯蘭朝代簡史:七世紀至二十世紀的穆斯林政權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言論自由日 長大後,你也開始隱藏、審查自己的聲音嗎?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為了「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自焚明志,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噤聲,恐怕難以想像那種恐怖。限制言論自由的影響甚大,包含歷史的斷裂、名士的殞落、藝術文化的斷層等等。透過五篇文章,一起體會自由的可貴。

34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