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吳曉樂:這一秒的人微言輕,轉瞬將化為微言大義──讀陳又津小說《跨界通訊》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陳又津,一位無論是思考風格或文字風格,在台灣當今書壇都給獨占一條路線,姑且稱之為「少女路線」吧。一旦接觸過陳又津的作品,很難不從此憶起這種使用語言的方式,只要閱讀一個章節,等等,馬尾、鎖骨、方便展現絕對領域的裙擺,行句中乾淨的透明感,以及那掩在其中,恰到好處的存在感的「少女」氣息⋯⋯往封面一轉,果然是陳又津。

準台北人

準台北人

少女忽必烈

少女忽必烈

《少女忽必烈》《準台北人》,再從《準台北人》到《跨界通訊》,陳又津的「主題」選擇,時常帶給我一種冰上移動的聯想,先大步流星地衝刺,找到定點,一躍,開始旋身。第一本書,她以一位穿著廟會短T、紫色運動褲的少女「忽必烈」,帶領讀者與化外之民進行一場場誠意十足的對話(我永遠忘不了,闔上《少女忽必烈》時內心滿滿的內褲感,內褲啊內褲,在作家的手上被賦予了任重道遠的意涵)。到了《準台北人》,她則往上溯源,從身世出發,試圖在作品與個人定位做出一次錨定。至於《跨界通訊》,我認為是作家在「裡」與「外」之間,做出了一次相當理想的衡平,有些哽是時下年輕人所慣常使用,裡頭探究的思想倒是揉混著陳舊氣息:

比起嗩吶花鼓,用喜歡的歌,跟真正認識的人道別,比以前我參加陌生長輩的葬禮感覺好多了。與其死後哀榮,不如活著的時候多講話。我認真考慮起自己的葬禮歌單,不對,還沒結婚的我不該先考慮這個吧。但人這輩子不見得會結婚,婚禮先想好也沒用,就算想好了,大概也會像倉庫遇到的那些女人,妥協得變成不是自己想要的。目前六十歲、終身未婚人口約四成,離異與喪偶還不算。但人一定會死,考慮葬禮歌單才是務實的作法。而且我看過表姐結婚,不能放的禁忌一堆,一定要花好月圓正能量,好聽的歌才不是這樣。死者為大,這個說法好,愛看電子花車還是二次元動漫都沒差,這才是真正做自己。
──〈少女實驗〉,《跨界通訊》

跨界通訊

陳又津最新小說作品《跨界通訊》

以略帶輕浮的口吻說出沉甸甸的道理,似乎是陳又津筆下角色一貫的專長。隨著章節進展,已經開始略微看不起這些實在沒什麼威能、有時還略顯中二的主角時,主角們卻像是回光返照,猛地吐出讓人耳目一抖的硬道理。這種作法,與時下的行銷學問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一個完整的情境讓讀者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了與主角(主題)的連結,當讀者略顯鬆懈時,作者的神來一筆,讀者後知後覺,原來,我已經被安麗了!老人與其看照的議題,在台灣,活得再怎麼出世,也知道要提心注意,若有人發下問卷,應也會毫不猶豫地在上頭勾選「這議題很重要」,但在台灣重要的議題實在太多太多了,這個也重要那個也重要,若無人將議題轉化成故事,而故事又映照著我們,如《跨界通訊》,我們要如何在過勞且龐大的資訊洪流中,意識到原來我們還是有感受。

陳又津的文字如高速公路行車,得處處留神,沒及時掌握住標語,會下錯交流道。這一秒的人微言輕,轉瞬間都將化為微言大義。她所關注的面向,所切分出的議題,屢屢令我思及柏林影展(說來慚愧,此一靈感襲自MOD日前的「柏林影展」特輯),那些塵世中的微小浮埃由於兩岸特殊情勢而來到台灣的「榮民」、電玩被沒收而一躍而下的少年、迷惘的年輕人、在家找不到溫暖的少女⋯⋯,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顛沛流離,尋不得定位的個體,只有在創作中,才有了一席之地,沾了「被作為一位要角看待」的殊榮。

而在黑色喜劇之外,我個人極力推崇她在〈跨界通訊〉一章中的書寫,該文主軸在於,31歲、離婚的主角「梅寶心」於一日收到逝世的父親所發出的臉書邀請,然而餘墨對於創作界的部分生態描寫,也值得精讀:

其實走錯指令和才氣無關,而是練習不足。因為出席、練習、主動,才是可以衡量的東西。當然那時候的我還不會掌握這種語言,但前輩不是專業的嗎?因為是專業的,才要使用精準的語言,而不是才氣這樣空泛的詞。老師這個位置也一樣,如果一直重複自己、走下坡,沒有我們這些半調子的學生來製作,你多久沒作品了?重複自己多久了?作為學生,天生在不平等的位置,說不出的沮喪,連被傷害的意識都沒有⋯⋯。
──〈跨界通訊〉,《跨界通訊》

若有志於創作,我甚至認為,在初初踏入這領域時得著此篇,如疫苗之注射,要趁早,日後與頭銜顯亮者對談時,即使遭其辱傷,也不至於傷得太重。

但有些瑕疵仍必須一提。《跨界通訊》中轉換場景有時過於急快,行句之間的組織並未稠密到足以支撐視角及敘事方向的改變,對於部分讀者而言,造成閱讀上有時會有被「拋之在後」的侷促感。當然,另一種理解的方向是:少女的步伐,本來就不是為了讓人跟上而存在的啊。其二則是:這種「處處直觀」的書寫方式,在閱讀上最立即的效果是,因其純粹而易於吸收,但附隨的危險是:降低了故事的耐嚼性。但此二處只是在枚枚圓飽奪亮的雞蛋中試著挑出骨頭,仍不失此書嘗試帶給讀者的莫大樂趣,我們著實需要一位懂得以慧黠和舉重若輕來處理議題的作者,單憑這點,就足以讓我們期待這位作家的再次進擊。


作者簡介

台中人。1989年生。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喜歡鸚鵡。鸚鵡被關在籠子裡,久了會學會開門,希望有一天,更聰明的人也會學會開門。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延伸閱讀 
1.【專訪】《少女忽必烈》陳又津:寫遊民是為未來做準備
2.【書評】江鵝:想要嗚嗚嗚的次數太多了,只好全都哈哈哈──讀《幽魂訥訥》
3.【書評】房慧真:發達資本主義時代下的貧民窟房東──讀《下一個家在何方?》

年輕人們

年輕人們

老人恐怖分子

老人恐怖分子

瘋癲老人日記

瘋癲老人日記

無緣社會(新版)

無緣社會(新版)

失控的照護

失控的照護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我們都是許涼涼,我們都是徐錦文,謝謝李維菁帶給我們的每一位女主角

作家李維菁於今日(11/13)病逝。「你幻想唱歌的人是只用喉嚨嗎?不是,是全身,只是用聲音表達,難道做雕塑的人只用手創作?不是,是用全身。寫字的人也是用全身,每一個創作都是全身。」讓我們一起回顧李維菁談創作時的神采。

241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