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2017╱12月|推理藏書閣嚴選|陌生的人危險,熟悉的人陰險!
作者:提子墨 / 2017-12-07 瀏覽次數(6524)
自此之後,澳洲、加拿大與多個歐盟國家亦跟進,將那一天訂定為「國際失蹤兒童日」(International Missing Children's Day),展開了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呼籲全球更重視與關注兒童失蹤的議題。因為,在那些失蹤案的背後很可能隱藏著更駭人的虐童、戀童癖犯罪者,或未成年色情交易的種種恐怖深淵。
為什麼三十八年前的那一起幼童失蹤案,會在美國掀起如此歷史性的巨浪狂潮,甚至帶給世人那麼深刻的認知與警覺?當年帕茲夫婦與三名兒女居住在曼哈頓SoHo區,六歲的伊坦通常都有專人帶著去搭校車,他多次向母親央求希望能步行到兩條街外,自行在校車的站點搭車上學。
他的母親朱莉覺得該區有嚴密的居民互助組織,算是個極為安全的社區,而且伊坦也是個非常機警與聰明的小孩,便答應了他自行去搭校車的請求,當日還在家門口目送著他走到第一條街的轉角。結果,小小的伊坦不但沒有抵達車站、沒有搭上校車、沒有赴學校上課,放學後更沒有回到家中。
就那麼在距離住家兩個街區的百米內人間蒸發!
伊坦的父親是一名專業攝影師,提供了曾為兒子拍攝的大量照片作為協尋使用,因此伊坦的協尋照片出現在兒童海報、報章雜誌與時代廣場的大螢幕上,甚至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印刷在牛奶盒上的失蹤兒童。
直到三十八年後的今年,曼哈頓法庭與陪審團才終於在重啟調查七年後,確定當年逍遙法外的一名波多黎各裔男子,綁架和謀殺伊坦.帕茲的罪名成立!當時凶手正是附近一家小商店的員工,他以一罐蘇打水將伊坦騙至商店的地下室,然後勒斃他後將屍體丟進了垃圾堆!
那一起八○年代末期喧騰一時的幼童失蹤案,讓許多家長警覺到不應該讓年幼子女單獨在家或外出行動,許多家庭與學校更無時無刻教育孩童「陌生的人危險(Stranger Danger)」,教導兒童對於不熟識的陌生人絕對要有危機意識,因為他們可能就是綁架犯或戀童犯罪者。
《隔壁那對夫妻》的作者莎里.拉佩納是一位定居於多倫多的小說作家,會寫出這本關於嬰幼童失蹤與綁票為題材的小說,或許能從這些年來加拿大人談「失蹤」色變的社會氛圍端倪而出。
根據加拿大官方失蹤人口(Canada’s Missing)網站顯示,光是2016年全國的失蹤成人數字約為27,789人,但是失蹤兒童的數字卻高達45,609人!雖然59%的幼童於24小時內被尋獲;92%的失蹤案也在一個星期內結案。但是,幼童們可能會被綁票或神祕失蹤的顧慮,卻一直是北美父母們心頭抹不去的一道陰影。
這一本小說之所以會令許多讀者一頁頁不停手翻下去,或許是故事中好幾名主配角性格上的某種執拗或劣根性,總是明知故犯去逾越各種基本常識!無論是對嬰幼童的看護安全、已婚男女之間必須禁忌的曖昧情事,或是諸多貓哭耗子假慈悲的陷阱……男女主角們彷彿都要任性地去踩線或背道而馳,著實令人恨得牙癢癢!
因此,很成功地讓讀者們過癮地扮演著書本之外,那一位自以為冰雪聰明的「明眼人」,只不過當我們還在嫌惡男女主角們低IQ、沒EQ、辦事能力很差之際,卻眼睜睜看著剛才自以為會發展成老套劇情的小說,到後來卻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那種被作者耍得團團轉的不服輸之感,促使我們又再度翻頁下去,繼續被失蹤、綁票、贖金與撕票……一次次逆轉的情節打臉打得很過癮!
近來關於孩童失蹤或綁架的懸疑小說,除了莎里.拉佩納的這本《隔壁那對夫妻》,還有蕾貝卡.德雷克的《是誰帶走她?》,以及中山七里的《哈梅爾吹笛人的誘拐》,在在反映出人們對於捧在掌上的心頭肉,有一天突然憑空消失後的某種恐懼感,甚至可能會摧毀掉那一座原本幸福美滿的安全城堡。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