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Emily/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讀《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生物學家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森林祕境》後,再以淵博的生態知識,和詩人的感官天賦,在新作《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介紹了分布於各大陸洲的12棵樹木,每一棵樹像小說人物一樣,成為一個章節的主角。哈思克反覆拜訪它們,從樹冠到根部仔細聆聽,他從現存的樹木、昆蟲、動物、細菌的群落說起,引伸到海洋和星空,觸及人類的戰爭、歷史、信仰、政治經濟的演變與生態危機 。更憑藉木炭藏著的萬年榛子化石,回推至冰河時期,再展望地球未來的命運。作者殷殷告訴我們:生命並不孤立存在,而是一張龐大精密的網。人類隸屬這複雜的生命網絡當中,重點從不在於個體,而永遠在於關係。
森林祕境(暢銷改版):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森林祕境(暢銷改版):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當我們看到一棵樹,看似一個個體,但每一片葉、每一條根,都是植物、細菌和真菌細胞的綜合體。樹的種子能夠落入泥土,是風和鳥的功勞;樹苗能抽芽成長,是因為剛好沒有被動物吞進胃裡;動物沒有出現,可能是因為有其他天敵。長成的樹,會把各種分子散發到天空,形成霧氣、雨水,降下潤澤萬物,而從樹幹裂縫取出的一滴水,放大400倍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活細胞—— 一滴水包含的生物,甚至比整個山坡上的樹還要多。

深入地下,樹的根部細胞能傳送訊號給細菌的DNA,葉子能和昆蟲交換化學訊號,寄生的真菌也能接收來自樹木的訊息,它們形成一個敏捷多才的聯盟,能偵測威脅,並耐受極端氣溫。全憑雙方互補的關係,才能繁榮滋長。因此作者引用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話:「真正的生命是我們共同的生命,而非我們各自的生命。

以長遠寬廣的角度看待,自然界亦有其心智。植物的細胞有著各種賀爾蒙、蛋白質和訊息傳遞分子,它們彼此合作,感知周遭變化並做出回應。植物的溝通過程雖然比人類的神經系統緩慢,亦沒有腦部為中樞,但我們可以把植物的「思考」理解為分散式的,發生於枝葉與根部的細胞之間。它們的細胞能和土壤、天空以及成千上萬個其他物種連結。作者形容樹木是生物界的柏拉圖,進行其獨有的《對話錄》 。

書中一章講到一種發人心省的樹——長於沙地上的菜棕(Sabal palmetto)。以千年的尺度來看,沙的流動就像海水,沙丘如同波紋,島嶼則是大浪。菜棕就像一個衝浪者,當波浪湧來御浪而行,待浪頭崩潰便划到下一波再起。對人類來說,棕樹下加一張躺椅、一本雜誌和一杯雞尾酒,是無憂的假期;但沙灘對植物而言卻充滿磨難:鹽分、高溫、暴風巨浪、閃電,數十年長成的小樹,可能數分鐘就被淹埋。難得菜棕這「沙子衝浪手」仍然存活,從七千多萬年前的恐龍時代直至今時今日。

菜棕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因為人類貪好穩定不變。在沙上造屋被喻為傻子,聰明人會把房子蓋在岩磐上。然而以氣候變遷和生態破壞的趨勢,於未來兩個世代內,許多人類很可能將因海平面上升而不得不棄守家園,甚至大量喪命。到時,人類可會有一株菜棕的韌性和智慧,在變動、艱難的環境中繁衍下去?

棕櫚科的菜棕生長於環境艱困的沙地。(圖/ wiki)


本書高劑量的生態知識,讓我這個一輩子活於都市、奢享現代設備、對生態無知的讀者,逼得只能學太宰治慨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可是作者寬厚仁慈地提出,人類亦不需要否定做為生物的本性——混凝土鋪成的人行道、工廠排放的廢水、城市發展的方案,都是身為靈長類動物的人類在心智進化後,試圖操控環境的作為。先不論是否美善合宜,這些事物就像葉子在風中擺動、燕子所築的窩一般,也屬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們毋須反對都市生活,城市的面積只占全球土地的3%,卻容納了半數人口。「人口集中」的安排是有效與節省的,若更多人們跑到郊區居住,反而會增加碳排放和林地砍伐,對更多物種造成威脅。因此,重點又繞回人類現在的管理和未來的規劃是否得當。作者希望我們不要假定「人與萬物有別」,人類與動植物,城市與大自然,並非「我們」與「他者」的二元對立,而是相融共存的生命共同體。 聚居更接近我們的動物本性,只是該要認知,另有一些物種同樣生活在城市裡,與人有著各種關係,例如安全島上的樹、遷徙途中過境的鳥,就像各種人際關係一樣,亦是重要的部分。

《森林祕境》《樹之歌》作者David George Haskell。(圖/ Katherine Lehman )

作者在最後一章帶我們拜訪日本宮島活了400年的日本五葉松。盆栽被人修根、剪枝、嫁接和整土,似被人類操控和奴化,但事實並非如此不堪和無情。很多樹木的生命網絡中,主要的成員是細菌、真菌、昆蟲和鳥;但在另一些樹的生命網絡中,人類卻是主角,能讓我們體驗持久連結的重要性。好的盆景園藝師,會全神貫注觀察庭園中石頭的位置,鳥兒移動的方式,和樹木枝葉的形狀,視此為人對大自然的崇敬參與,而非控制初學者種植盆栽以為能夠決定枝幹長成什麼樣子,但當學習到更多以後,便明白盆栽的形狀取決於人與樹木雙方的關係。人類對自然的介入不必然是破壞和操控,而是能抱持謙卑互容的心態。

生命的存在與其中的所有美好,都源於生物網絡。而我們的發展卻逐步切斷這個網絡。聆聽是理解的開端,作者比喻樹木為自然界的偉大連接器,建議我們從聆聽樹木開始做起。「我們是萬物的血親」,傾聽樹木就是在傾聽自己的聲音,尊重大自然,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我住在淡水,假日若往紅樹林步道走走,行經的燒烤場以擴音器大聲播放著流行曲,騎腳踏車的遊人有的喧鬧,有的在車身掛著收音機沿途播放。而我有時也塞著耳機,聽著宋冬野的悲寂歌聲漫步,並不時拿出手機查看臉書更新、在意3G網絡有多少格,卻從沒去想與生命網絡有否連線。也許以後我們到河岸散步,可以讓感官留些空檔,聆聽一下河流的生命、樹木的歌聲。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電子書)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電子書)

 



 延伸閱讀 

樹冠上

樹冠上

樹

樹的智慧

樹的智慧

樹,記得自己的童年:一位女科學家勇敢追尋生命真理的故事

樹,記得自己的童年:一位女科學家勇敢追尋生命真理的故事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不/宜讀指南】女性不宜.女人的五十道陰影

    西蒙波娃說:「我們並非生而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生理女性的成長過程,有人適應、有人自覺、有人碰撞、有人犧牲,「成為」女人在二十一世紀仍是一連串的符碼設定?還是該以思考行動橇開長久以來萎縮的硬核?有些事,生為女兒的一瞬,社會並不希望妳明白──女性不宜,他們說。而此刻,宜或不宜妳說了算──「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吳爾芙

    4163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宜讀指南】女性不宜.女人的五十道陰影

西蒙波娃說:「我們並非生而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生理女性的成長過程,有人適應、有人自覺、有人碰撞、有人犧牲,「成為」女人在二十一世紀仍是一連串的符碼設定?還是該以思考行動橇開長久以來萎縮的硬核?有些事,生為女兒的一瞬,社會並不希望妳明白──女性不宜,他們說。而此刻,宜或不宜妳說了算──「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吳爾芙

416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