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一場變了調的革命,記那些困住的敘利亞人民——九月選書《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

  • 字級

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請不要遺忘我們!我重返故鄉,見證那些困守內戰的人們怎麼愛、怎麼活

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請不要遺忘我們!我重返故鄉,見證那些困守內戰的人們怎麼愛、怎麼活

《走入敘利亞破碎心臟》是本跳出來的書。

這本書特別引起我注意的原因在於,作者是敘利亞人。在相關的書寫中,執筆者大都是記者,以側寫或臥底方式寫下的戰地紀實、臥底報告。所呈現的是外國記者的觀察視點,那麼,屬於敘利人的視點呢?如果他們想向世界發聲,會怎麼說?


沒想到代價如此巨大

事情從抗議而起。二○一一年初,敘利亞受到「阿拉伯之春」的激勵,也在國內發起一場對阿薩德政權的抗議後,迎來的不是預期中的民主,而是場歷時至今長達七年的內戰;從最單純的和平抗議,最後卻失焦、失控演變成一場因複雜地緣政治、宗教分歧而質變的代理人戰爭。這場內戰導致境內超過一半的人民流離失所,形成了二十一世紀以來最大一波難民潮,二戰後最嚴重的人道災難,還催生了極端宗教武裝團體,包括在全球多處犯下恐怖攻擊的ISIS。這是變了調的革命。

本書作者薩瑪•雅茲別克(Samar Yazbek),原本因為反阿薩德政權而流亡海外,卻在敘利亞革命爆發後,因為放心不下同胞,而三度偷渡回敘利亞與人民一起生活。這本書是她數度與死神擦身而過所寫下的見聞與證詞,描述的是活生生、非常現實的敘利亞人民的日常,從生活的碎片折射出戰爭的殘酷。

旁觀他人的痛苦
我們從報紙、新聞標題得知了昔日古國、今日戰場的敘利亞景況,常以為很理解發生在這個國家的腥風血雨是怎麼一回事。不過,旁觀和親身經歷,畢竟是天差地別。

作者在書中寫下:
待在革命現場不需要觀察或分析能力;你不需要知道每一天將如何結束。你只需要鎮定的神經,以及每一分鐘都弄清楚自己身處何方,快速找到最安全的出口,儘量遠離轟炸現場──其實這是不可能的──還有確保醫生與急救人員就在附近,另外還要有運動者記錄阿薩德的戰機與飛彈造成的最新傷亡人數。
……此外,你還得留心最小、最小的細節,以及最重要的是,看見殘缺不全的屍塊與倒塌房屋時,你必須撐住,不能倒下,連一秒鐘都不能忘記,要是你也倒下,身邊每一個人會更麻煩。

你得走向小小的手指,從瓦礫堆中撿起它們。你得拉出另一個孩子的屍體,她的衣服因為尿液還是溫的。接著你要走向下一個地方,繼續尋找更多受害者。你得忘掉受害者的臉,事後才有辦法書寫他們,才能說出他們的故事,向外界述說當他們看著天上降下桶裝炸彈雨與致命禮物,眼睛有多麼明亮。

當我們還在過著那些微小而確實的幸福的生活時,在敘利亞的平民,過著的卻是不知何時會領到炸彈的日子。也許躲過了政府軍投擲在你家屋頂的桶裝炸彈攻擊,走在街上也要小心狙擊手,或是避開武裝團體的劫掠;成功活過又一天的人民,還得煩惱匱乏的物資……

那樣的日子,敘利亞人民得一天一天沒有折扣的過著。沒有暫停或快轉鍵,跳過不想要的生活。

你仍然可以有選擇
生活裡好的、壞的部分,雅茲別克都記下了。她寫證詞,寫人的故事。即便生活的磨難實多,仍可看到敘利亞人的自重。作者拜訪村莊女性時,會發現即便是房子被斷水,仍然保持乾淨,房間散發清潔用品的香味;女性注意妝容,維持好自己的狀態。就算是住在半塌廢墟的落難女性,還是注意整理環境。不停歇的戰火中,依然想方設法地養活一家人。生活都那麼難了,還是可以看到人們以他們所能展現的最好姿態,努力的活下去。

這場以和平抗議開啟的革命,政府選擇以砲火回應,致使有些原和戰鬥不相干的平民被迫拿起武器,走上戰場。是什麼原因讓敘利亞這個「作者印象中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淪落為人間地獄?是阿薩德政府和敘利亞反對派的對立,還是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教之爭,或者是區域強權的大國博奕?都是,追根究柢還是因為分別,才造就了後來的種種惡。

(圖1)敘利亞薩拉奎布市,小女孩背後是遭阿薩德戰機摧毀的民宅。

(圖2)自從內戰開打,許多敘利亞人民的房屋遭到不間斷的炸彈攻擊摧毀。難民小男孩與家人同住在雞舍改造的臨時避難所。

(圖3)塗鴉是革命人士最重要的藝術形式。塗鴉的文字:活著沒有自由,就像身體沒有靈魂。


魏珮丞
遠足文化第六編輯部總編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40年前的今天,美麗島事件爆發,有些人的人生從此改變

1979年12月10日的這一天是國際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發生的那一天,有人被捕、有人失去家人行蹤,有人逃過一劫但仍惴惴不安,在這一天讓我們聽聽這些人的故事。

25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