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羅浥薇薇:為了存活,我們都嘗試伸手拉住浮木──讀《關鍵音》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看完這本書第三次我出院即將屆滿一年,我必須強迫症般地在兩天之內看三次,因為每看一次就遺落一些細節,再看一次又撿拾起一些,第四次我看見作者詹姆士.羅茲(James Rhodes)所說的「空檔年」(Gap Year):意思是你或許可以暫時以酒精、香菸和性麻醉自己,但過往那隻怪獸某日會回頭吞噬你,你眼前一黑,啪,一切噩夢將用你再也無法招架的形式歸來,纏繞甚或將你擊倒在地。

關鍵音:沒有巴哈,我不可能越過那樣的人生

關鍵音:沒有巴哈,我不可能越過那樣的人生

沒有人可以解釋,那姑且被稱作「不明原因自發性腦膜炎」的病毒是在何時悄悄進駐我腦內滋長的,最末醫師團隊只得試著冒險讓大腦關機21天消滅它;正如不是所有人都如同詹姆士.羅茲那樣幸運,得以在此生經歷他口中的那個「黛安娜時刻」(Diana Moment,指發生的事情永生難忘,且重大影響一生),並藉其光芒暫使自我目盲,誰知道呢?我這麼說實在不甚公平,畢竟絕大多數的我們都無能想像僅僅5歲的孩童,無助地被巨大的暴力和不對等關係壓榨。或許正是那疼痛無人可訴的創傷,逼迫了渺小的人類啓動極其神秘的防禦機制,為了存活,無數次我們嘗試伸手拉住那根浮木,而身處在闇黑洞穴的詹姆士.羅茲抓住了。

不只是巴哈,蕭邦、舒伯特、拉威爾、拉赫曼尼諾夫,他的創傷與那些當時或許看來窮困潦倒的作曲家,在那「黛安娜時刻」裡奇蹟似地相連,由此我們看見一個痛恨界限的詹姆士.羅茲,因為知道那些所謂的「大師」在他們的年代是如何被這無情而醜惡的世界遺棄,而更瞭解如何由外而內層層剝開事物的真相、直指音韻脈動的核心。他表示絕不做降格以求的演出,但若演奏會有尚未售完的門票就該盡數送出:「為什麼不給一些人機會,讓他們晚上能聽一場免費音樂會呢?……盡量把它彈好,談一談音樂,衣服以舒服最重要,不要再遵循1930年代的規矩,讓觀眾把飲料帶進來,盡可能把光線調暗。讓人可以融入其中,氣氛私密舒適,心神激盪,又能長見識。別再管什麼規矩了,你覺得怎麼做是對的,就怎麼做。

(圖/James Rhodes官網)英國鋼琴家James Rhodes(圖/James Rhodes官網


除卻坦率描述自己年少時代如何為性侵事件所苦,他花去幾乎一整個章節解釋自己如何與音樂美妙相遇,以及後來他所明白的、所謂「古典音樂」如何使自己陷入現今的泥沼。尤其是英國現在的古典音樂產業,意味著正派、菁英、上流階級;糾葛的是,它也代表著古怪、陳腐與自我封閉。他用幽默自嘲的語氣描述,他所愛慕的作曲家若是眼見今日音樂會的票價與觀眾,把他們的音樂用這種做作的方式呈現,一定會全數吐血。「每個最好的點子最初看起來都像是某種褻瀆。正因為如此,詹姆士.羅茲決定在演奏會上與聽眾剖心交談,架設攝影機和巨型螢幕,讓購買低廉票價的聽眾也可清楚看見他在台上的演出,他提及自己小時候看過顧爾德(Glenn Gould)對著琴鍵吟唱、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指揮前後在舞台上和聽眾交流談話,「我終於在做自己夢寐以求的事了。我這輩子還沒感覺這麼滿足過。」他期待的就是這樣將他對音樂的熱望,毫無保留地、以更有創造力的方式傳達給台下的聽眾。

但弔詭的是,真正的「打破界限」是不存在、是虛無的,唯有界限的存在,我們的存在才真正被自己與他人賦予意義。當詹姆士.羅茲提及他要「打破界限」,並不就此代表他莽撞未經思索,不受拘束也不表示拙於鍛鍊技藝,你所真正需要的並非正規訓練,也不是畫地自限,在極其深沉的痛苦之下,音樂成為「高」於他「自我」與「肉體」的存在與趨力──那原已枯萎破落如一尊傀儡的鋼琴家,就這樣被絲絲牽起,一點一點地起身、站好、走到琴前坐下,然後他開始彈。我們會聽見線喀拉喀拉斷落的聲音,而奇蹟似地,那尊傀儡就算沒有線拉著,在舞台上舞動旋轉,竟也不會頹然掉落。

閱讀這本書之前,我費了很大一番功夫,試圖放下這是本「音樂如何改變一位幼童時期遭受性侵的鋼琴家的一生」此般獵奇的成見,想像自己僅僅是在閱讀一位與我幾乎同年的青年鋼琴家的自傳。他如此坦誠,從前十頁就開始讓我沒有辦法停下來地接下去讀,我意識到自己所經歷的、所恍惚的、所遺落的那些被稱之為「自我」的東西,很可能要花去遠比我想像更長久的氣力才得以挽回。

過去至少十年間的記憶仿若剪接失敗的底片,或閃現或過曝,沒有記日記習慣的我本著一種自暴自棄的心情,對過去的人生已無能為力,大量的藥物使我感覺自己是一具漂流在水上的消氣人偶。而我們已經擁有太多明亮空洞的勵志書籍,我很慶幸自己在此時不遲不早看見了,看見這世界仍存在真實的肉體,如許艱難嘗試著挖掘真實的內在心靈。

James Rhodes在TED談音樂如何拯救了他

 


羅浥薇薇
八○年代出生。台灣苗栗人、左營長大。 
現職為幼兒電視轉播與保育員、不自由創作者,未來不詳。 著有小說《騎士》


 延伸閱讀 
1.【書評】廖梅璇:縱使永遠無法抵達出口,我也可以負傷前進──讀《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你有多久沒說母語了?莫讓母語成為「第三外語」

    你的母語是什麼?在臺灣,以華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環境再配合長年英文作為競爭指標的風氣下,人們若還對語言學習有興趣,多半會考慮影視大夯的日韓文或浪漫的歐洲語系,那何時才會理所當然地談起母語呢?難道母語得排到「第三外語」?甚或更後?來看如何找回母語力

    2618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有多久沒說母語了?莫讓母語成為「第三外語」

你的母語是什麼?在臺灣,以華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環境再配合長年英文作為競爭指標的風氣下,人們若還對語言學習有興趣,多半會考慮影視大夯的日韓文或浪漫的歐洲語系,那何時才會理所當然地談起母語呢?難道母語得排到「第三外語」?甚或更後?來看如何找回母語力

26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