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讓我們沈靜的迎向末日!
作者:呂佳龍 / 2012-12-07 瀏覽次數(2148)
這位40歲動筆寫小說,卻於50歲早逝的作者。創作10年光景,留下了10部長篇小說,4本短篇小說及3本詩集。2009年中國大陸首次引介並翻譯了他的成名作,今年則推出《2666》,出版後在中國引發的注目與迴響,同樣不亞於在世界文壇所帶來的衝擊。
《2666》全書分為五個部分,也可視為5本各自獨立卻有內在聯繫的中短篇小說。第一部份《文學評論家》,四位文評家共同熱愛一位尚在人世,卻行蹤不明的德國作家,透過追索蹤跡,他們似乎發現作家關注的某些事件,卻以各自的方式迴避了真相。
第二部《阿瑪爾菲塔諾》是舉家遷居到墨西哥的智利教授的故事,他曾於第一部中現身,故事講述現實環境的殘酷,讓他陷入掙扎頹困的狀態。
第三部《法特》,是一位紐約雜誌的黑人記者,於前往墨西哥報導一場拳擊賽時,意外發現了大量婦女遭到虐殺不明身亡的訊息。
第四部分《罪行》作者按時間順序記錄自1993?1997年間,墨西哥聖特蕾莎城持續發生女性失蹤、死亡的案件,作者以冷靜白描的筆法勾勒約200名受害者的陳屍狀態,再旁述當地各社會階層民眾,承受此事的種種反應。
第五部分《阿琴波爾迪》則回歸開篇的德國作家,講述他涵蓋20世紀重大事件的一生故事,他以寫作為職志是為了救贖,且在年邁之際,親自來到聖特蕾莎城調查大量女性受到姦殺的案件,在本部的細微枝節中,犯下那些罪行的兇手呼之欲出。
不過,這並不是影集CSI般的故事,受害者終有沉冤得雪的一天。書中的現實是,權貴忽視、警方與黑道勾結、國際販毒勢力遮掩等盤根錯節狀況下,可能找到主謀的案件,卻刻意地辦成了懸案。沒有人得到懲罰,沒有死者得到安息。
眾多評論都聚焦於作者小說技藝的成熟展現,不過,個人認為他更大的文學成就,是對全景式小說理論的貫徹。他彷彿獨自站立於外太空一般,以上帝般的視野,用全球背景打造一個巨大的舞臺,在細節、篇幅、人物、時間上,進行宏觀式的書寫,幅度之廣,早以跨越國界,提昇至對人類命運的思索與關懷。
聖特蕾莎城,是五部作品的匯聚點,可能更是作者對人類世界發展的崩劣化的高度概括,如同作者卷首所引的波特萊爾詩句。「在令人厭倦的沙漠裡,有一片恐怖的綠洲」
2666,一個作者沒有明示的數字之謎,彷彿一個倒數的時鐘,等待人類自行走向終結。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