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獨白
續航的旅程
作者:瞿筱葳 / 2011-12-14 瀏覽次數(2738)
寫作的旅途走起來竟然比背著大背包到處旅行還要辛苦。這條往心裡去的道路越走越深,久遠的小事一想起來竟然鮮明得像昨天,不寫到那裡又彷彿不存在。寫下來又不知道對他人有何意義。
這種「意義何在」的困惑在書寫過程中煩惱我很久很久。
旅途歸後我還無法理解自己的旅行意義何在,我鑽進了一個時空游移造成的歷史空間,整合旅遊見聞與歷史資料,看見了整個不同的故事,卻寫不下來。因為我太想賦予它們意義,希望能夠在片段的各種元素中,找到一種有份量的說法,證明我沒有白走一趟。
但白走又如何呢?沒有論文結論般的意義,又如何呢?我問自己。
於是我放棄了意義。只寫我看見的,讓我眼見的七十年前、七十年後的時食地物交錯、並置、前後挪移。如實的寫下,幽微的心思,殘影般的片段。
《留味行》就是殘影蒐集工程,我要把奶奶的殘影、幼時的記憶殘影、和旅途殘影、味覺殘影抓住,再重新賦予生命,組成文章。有時候覺得自己在作法,先要降魂,收服了各種魄(歷史、記憶、食物、旅遊)之後,十指拚命在鍵盤上按踏咒語,在它們醒來消散之前趕緊納入我的故事體系。
如此作法,書寫速度快了起來。逼自己坐在電腦前硬寫,先一股腦兒把想說的全部不停歇打出來,打到按enter的小拇指都發麻了,回頭再看,頭皮也要發麻了。原來這是一本承認之書。
在現實裡我大聲說著要去追尋食譜追尋意義,很像一回事兒。但要在書寫中,才有辦法開始承認,其實是自己脆弱到不行需要出走去旅行、承認遺忘的比記得的還要多、承認家族故事是一個極為平凡的功課,人人都有精彩版本,能夠記下,就算任務完成。
沒想到,當我拋開意義的包袱,只想把簡單的故事留下來,就讓自己成為故事延續的一部分了,很多情感開始流動。不少朋友開始跟我分享家裡的老菜,祖輩的故事,這種故事流竄的感覺,是緩緩的振動,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震央。多深多強,也只有自己明白。而我的震央,永遠還是在廚房。
書出版之後,我擱下了文字建構的世界,回到純粹的味覺,做了幾次奶奶菜。為了正確的食材去了幾回奶奶會去的南門市場,我發現自己在某些短暫的片刻化身為瞿奶奶徐留雲了。買菜、問菜、殺價的架式,根本就是奶奶;一大早起來熬湯叫不醒家人來幫忙時的焦躁口吻,也是老太太的翻版(哈);做出對的味道時的開心,也和奶奶一樣。
想留下的,想延續的,從文字開始擴大翻轉,又回到了生活本身的點點滋味。生活、工作、行走、寫字、煮食,而這樣旅程,還在繼續。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