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必須在大眾面前認錯,才算真正的反省悔改嗎?該處理的是法律問題、還是人心問題?
作者:DL / 2009-11-26 瀏覽次數(5023)
由於少年未滿19歲,這個案件最初是交由家事法庭進行裁決。不過家事法庭認為罪行重大,所以又將案子送回一般刑事法庭審判。長期關注研究青少年犯罪、處遇及心理的記者佐藤幹夫,追蹤、採訪,並記錄下這起案件的審判過程,包括證詞、法庭對話、對當事人的採訪。《心,無法審判》,就是這起案件從頭至尾的記錄。
這起17歲少年殺人事件,由於身分特殊,所以在審判時有幾個主要的幾個轉折及爭議點,一開始的問題即在於:是該由家事法庭判決保護處分,還是該交付一般刑事法庭審判。家事法庭認為少年的確有障礙存在,不過他仍然有辨別及行為控制能力。他知道「利刃刺傷」會造成的後果,也理解「殺人」的意義,所以認為他應該需要對自己的行為付出刑事上的責任。同時家事法庭也擔心如此重大的殺人案件,若沒有讓少年負起刑責,可能無法獲得被害者家屬及社會大眾諒解,除了引發社會爭議,同時也無形中形成少年日後進入社會的障礙。至於在一般刑事法庭中討論的則是:該將少年送到以處罰、監禁的少年監獄呢;還是該送到以輔導教育為主的少年院?
自閉症,或者任何程度上的心智、情感發展障礙,以及青少年重大犯罪問題,相較於過去,我們可以說現在的社會普遍有了較正確的理解,也投以某個程度的重視。可是有許多部分,仍是沒有親身接觸過的人無法理解的。所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案件裡,雖然加入專業醫師評估證詞,但是從法官或檢察官的作為上,仍可感覺出他們無法真正理解自閉症患者的思維,而用一般人的行為標準要求他們。
不過,看著這樣一起案件實錄,讓人想到的或許不單是針對發展障礙或青少年問題,而是我們其實並沒有好好思考過習以為常的法律,或社會規範,到底是不是正確,或有用的;其中所謂的公平性、正當性,究竟合不合理?在看著所謂「震驚社會」的新聞事件時,我們真的意識到這是個什麼樣問題嗎?
在某一次的開庭時,法官說:「今天沒能聽到你表達反省的話,實在太讓人遺憾了。」少年有沒有表達出反省、道歉或是贖罪的態度或字句,是審判時爭論的要點之一。在這個事件裡,一般人或許會將焦點放在自閉症這個部分,因為對自閉症少年而言,他可以理解「反省」字面上的意思,也知道自己應該反省、或是如何反省,但由於情感認知上的障礙,無法做出一般人認知上的「反省」。
可是另一個問題是:必須在大眾面前認錯,才算真正的反省悔改嗎?還是在我們的社會規範下,必須在大家面前認錯,整個社會或是被害人才會認為他有認錯的誠意?
監獄,尤其是少年監獄,是處罰的地方,還是教育的地方?監獄的目的是要讓被害者及社會大眾覺得犯人有受到懲罰,還是讓他未來再進入社會時不會重蹈覆轍?社會大眾接受的懲罰行為重點是針對犯錯者?還是只是讓自己的情緒得到紓解?哪一個才是重要的?
這本書,記載了一件17歲自閉症少年的殺人事件,以及其中許多人的做法,和想法。看著他們的,或許該認真想想,我們自己的社會,該是什麼樣子。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