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有了「諾貝爾精子銀行」,我們必將控制孩子的未來?
作者:鰻魚 / 2006-05-24 瀏覽次數(3850)
在所謂的擇日剖腹之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保證孩子將來的平安順遂、吉利富貴?世界科技日新月異,人與人間的競爭起跑點越來越小,除了先遷移到好學區,還有什麼方式可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在優生學寂滅了五十年後,它又死灰復燃,大行其道。現在不是種族主義者如希特勒在控制它,也不是沾惹臭名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在使喚它,而是一群憂心忡忡的父母,為孩子未來所配置的第一重武器。在此前題下,精子銀行、基因治療等人工生殖技術都超出其原本設置的美意之上,而成為父母們指航的明燈。
人工生殖技術到底是什麼呢?它原先是針對不孕症的男女而設置的輔助懷孕方式,包括針對不孕男子的人工授精、試管嬰兒、單一精蟲顯微注射、精子銀行,以及針對不孕女子的胚胎輔助孵化、卵細胞質(或核)轉植、不成熟卵體外培養、卵巢冷凍技術……等等。可說在現今世界,人們非但不用擔心不孕,還可以在試管階段就作基因治療(正式名稱為「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去除遺傳疾病的基因,再挑選一個最完美的胚胎注入子宮。等到未來,所有外貌或內在都可以經由人工的校正,不管精子卵子都可上溯三代家譜自由選購……這也是文章開頭想問大家的問題,您會心動嗎?我們真的「必將」控制孩子的未來嗎?
本書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一段歷史上最激進、怪誕的人類培育實驗」(錄自本書副標),由諾貝爾獎得主作為精子代表,由高智商婦女作為卵子代表,從一九八○到一九九九這二十年期間所誕生的二百一十五個實驗成果──這些「成果」目前正值青春年華,他們真的個個都是天才嗎?他們的成長即將改變世界嗎?這是本書作者大衛.普拉茲想問的,恐怕也是我們想知道的。
其實稍微動腦筋想一想,就會發現其中的矛盾之處,愛因斯坦的孩子也會是愛因斯坦嗎?莎士比亞的孩子也會是莎士比亞嗎?如果父母的IQ和EQ可以完全繼承給孩子,那麼封建王朝必當永遠存在,因為君王的資質獲得保證;而士之子恆為士,農之子恆為農,社會階級將更加井然有序,那柏拉圖的《理想國》或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也早有實現的一天了。
正因為源遠流長的遺傳基因裡所帶有的變數太多,而後天家庭與環境的陶冶才是人格成長的基石,所以這個世界才會長成今天這個樣子,而人們才能享受民主與自由的益處。現今的民主自由正是由於社會要適應人們的多樣性而漸漸發展而成,但諷刺的是未來的世界藍圖正走向去除人類多樣性的道路;未來的父母有權自由挑選自己孩子的健康、容貌、才智甚至性情,但這也成了未來人類一生都將帶有的「不自由」。這會是為人父母所樂見的嗎?孩子是屬於父母,還是屬於他們自己?
在本書中,作者採訪由「諾貝爾獎精子銀行」誕生的孩子,他們並不太有一般所謂天才的煩惱,而更多的是關於自己的存在、家庭的意義、生命的意義等等的困惑。他們多半感謝母親將自己生下來,但是對自己的存在卻有些許茫然。或許,這也正是未來所有被挑選而出生的孩子,都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