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推理入門】大眾文學與推理小說之間:《HQ事件的真相》

  • 字級

談及《HQ事件的真相》這本小說,相信不少人先提的是「好厚」,七百頁的份量無疑是最明顯的特徵。然後談的,大概是它的「輝煌戰績」,先在法國大銷接近一百萬部,在排行榜中擠下丹.布朗的《地獄》,接著全球賣出三十多個翻譯版權,美國出版商更付出天價的預付金。不過,讀畢本書後,我覺得最值得談論的並不是上述的噱頭,《HQ事件的真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抓住了大眾文學與推理小說之間最理想的平衡點。

各位可能會問,推理小說不是大眾文學的種類之一嗎?哪有什麼平衡點?嗯,這樣說也對。讓我換個說法,應該更易於理解:《HQ事件的真相》既是一本趣味性十足、容易閱讀的大眾小說,也是一本謎團相當精采、意外性豐富的解謎推理小說。推理小說是一種頗特別的文類,傳統的推理作品強調讀者能夠參與思考、跟作者鬥智的特質,然而這往往跟某些追求容易閱讀的「大眾小說」讀者有所衝突。《HQ事件的真相》的謎團之壯大、逆轉之顛覆不下於任何一本以解謎為賣點的作品,然而撇開謎團不談,劇情內容也極之豐富,從愛情、友情、家庭、成長到人生哲理等等皆有觸及,本質上更是一部關於文學、寫作和小說的後設作品。

作品裡處處浮現不少名作的影子:哈利與馬庫斯之間的師徒情誼,不難令人想起葛斯.范.桑導演的電影《心靈訪客》(Finding Forrester)中少年巧遇隱居的文學大師的情節,以及這位導演的前作《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裡心理學教授對反叛主角循循善誘、令對方發揮才能的成長過程。而描寫成年男性哈利與少女諾拉之間的禁忌之愛,則散發出納博科夫的名著《蘿莉塔》的既視感──有趣的是,《蘿莉塔》的文學教授主角叫「韓伯特」(Humbert),本作中哈利姓「柯伯特」(Quebert),而「蘿拉」(Lola)是《蘿莉塔》女主角小名之一,跟本作的「諾拉」(Nola)也很相似。毫無疑問,與上述經典小說、著名電影相比,珠玉在前,本作在相對的範疇上深度有所不及,追求文學性的讀者或許無法滿足;可是,請別忘記這是一部「推理小說」,謎團和解謎才是作品核心,在演繹謎團的同時竟然能夠不突兀地融入上述名作的題材,可說是難能可貴。對大眾讀者來說,這些特徵令作品的親和力大大提高,不會因為劇情只集中在邏輯推理上而被嚇跑。

《HQ事件的真相》中作者對「寫作」這件事著墨不少,甚至跟謎團緊緊相扣,兩位主角的職業也是作家。以作家為主角的推理作品不少,但本作並不像影集《靈書妙探》(Castle)或《推理女神探》(Murder, She Wrote)那種單純設定主角為作家的套路,讓主角扮演偵探去調查事件,而是謎團本身直接與主角們的作家身分掛勾,他們的作品是構成謎團的重要一環。沒錯,「作中作」是《HQ事件的真相》的劇情元素之一,本作的後設趣味更是一大賣點。

本作的後設性,令我想起東野圭吾的《惡意》,帶出「作中作」的文本到底是否可信的疑問;還有米澤穗信的《追想五斷章》,如何利用零碎的文本反映故事中過去的真相;關於出版界的種種戲謔諷刺,叫我回憶起東野另一作品《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惱》中穿插在嬉笑怒罵中的推理趣味;故事整體的後設結構與自我指涉的「三十一條寫作建議」,甚至讓我想起被稱為「極北推理」或「反推理」的清涼院流水的《Joker舊約偵探神話》。本作的謎團設計之中,「真相逆轉」與「詭計趣味」尤其明顯,風味比不少強調邏輯詭計的日系作品還要強烈,綜觀全書的謎團佈局,我想這部作品歸類為「新本格推理」亦不為過。《HQ事件的真相》就是如此特別,無論你是追求「詭計濃度」還是「故事性」的讀者,我相信本作都不會令你失望。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在文革之後,他們書寫著──中國當代作家的回望與展望

畢飛宇、徐則臣、金宇澄、周成林、余華……這些中國作家寫文革、寫市民生活、寫當代人共同面對的課題,他們眼中的中國是怎麼樣的?

345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