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蘇絢慧:關於生命的退場,我們所知道的實在太少──讀《在我告別之前》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一個人一生中會花多少時間思考死亡?如果死亡尚未出現在生活中,人們可會正視死亡?又是何時,人們才會發現,其實生命的進行,正是往死亡的方向前進?

在我告別之前

在我告別之前

人,到這世界報到前,經由和母親的子宮相依附,讓母親的身體孕育自己生命的誕生,拉開了來到這世界的序幕。然而,我們都知道也瞭解,來到這世界一趟,不是永遠。我們的生命都有各自的大限,大限之期來臨,就是我們人生大戲的退場。不論你想或不想是那個時刻,你都必須謝幕。

有些人的退場來得突然,像個驚嘆號,或是問號,以致這個世界無法瞭解,為何沒有任何交代、無任何跡象,一個人的生命就此消逝,彷彿不曾存在過。那就像是從電腦文件上,刪除一個符號,那樣的簡單、快速。

而有些人,或許不是走得那麼突然,讓人震驚,卻也走得茫然及沮喪,缺少實質由他人而來的幫助,讓自己瞭解,究竟會如何走到謝幕那一刻。

人人都迴避不了死亡的發生,然而,在有限的知識及經驗下,沒有人真的可以從死後的世界,來讓我們明白,究竟「死亡」會如何發生?而從被告知「大限」將至開始,接下來的日常,該思索什麼?該預備什麼?該面對什麼?所謂的善終及一路好走,它到底是一種理想化的過度樂觀,還是,是從自身走向生命的終點歷程,可實實在在感受及完成的願望?

《在我告別之前》的作者科瑞‧泰勒是位澳洲的劇作家,同時從事童書和小說創作,有著真摯和平靜的性情和真誠優雅的文字能力,才能在面對自己的大限之期時,還是以充滿睿智及清澄的心,描繪出在邁往臨終的道路上,自己的內在和外在世界之間的違和和矛盾。

當死亡臨到,任誰的情感和思想都會有難以言喻的複雜和糾結。龐大的思緒,貫穿著人生的過去、現在,和關於那未曾真正了解過的死亡(未來),總讓人感到莫名的沉重及無力。該從哪裡說起這些自顧自就來的衝擊?該怎麼說出內心所感受到的複雜經驗?包括身體的背叛和失能,還必須想著如何才能縮短痛苦,維持住自己的生命尊嚴……

若沒有足夠描繪經驗的文字及語言能力,如此千頭萬緒的混亂與失控的人生處境,都會讓我們從此成為失語的人,失去和外在世界進行溝通的管道。

只留下孤獨和沉默。

科瑞‧泰勒被確診大腦控制右側肢體的部位長了黑色素瘤,無法根治,也無法保證手術後就能不再復發,同時,身體的別處也有黑色素瘤的堆積。在此之後,她經歷了漫長的十二年,反覆地面對自己身體的劇烈變化。生命已確知不可挽回,無法逆轉,大限之期的警鈴,就像是對一個即將不再有戲份的演員說著:「你沒剩多少戲份,接下來的戲份就是你要怎麼死。」讓人充滿惆悵,又湧出焦慮和不甘心,如果真的要結束戲份,那麼,最後至少不能太狼狽太不堪。至少,要能安慰愛護這個角色已久的觀眾吧!也讓自己即使提早退場,還能留下最後的榮耀和尊嚴。

《在我告別之前》的作者科瑞‧泰勒(圖片來源 textpublishing


但畢竟,人生裡的死亡並非戲劇,它無法被美化,也無法被含糊帶過,對於科瑞‧泰勒來說,每一天、每一刻,「死亡」都成為她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即使,死亡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是不可言說之物,總是一片緘靜。人們無法談論死亡,無論是周圍親友,或是相遇過的醫療專業人士,那仍是只能獨自體驗,卻不能公開描述的親身經歷。特別是,若是想提早讓「死亡」發生呢?不想讓爛命死命拖著呢?怎麼樣的「安樂死」才不是如犯罪一樣的令人蒙羞呢?才不會如「自殺」話題一樣,必須消音噤聲?

這些對社會來說還不能談不能提的話題;社會還沒有足夠承受力、成熟度可以探討的「生命與死亡議題」,卻都是臨終者無法撇頭不看、不聽,假裝不會發生的日常。

而正在死去的日常,究竟會經歷什麼呢?是想著自己到底有哪些心願清單沒完成?還是想著要如何挽救生命,才得以從死亡的名單中脫逃?

科瑞‧泰勒的死亡之途,回想的是她的過往,想著自己怎麼長大的,想著自己和父親及母親的關係,想著和哥哥姊姊之間的情感。關於死亡,她的父母親,已在早些年就離開人間,但她卻是到自己親自體驗到這一段「正在死」的過程,才發覺自己在父母過世歷程中,未曾真正留心過關於死亡的一切。生活是那麼快速的就往下一段歷程移動,直至自己的死亡到來,才懂了關於生命的退場,我們所知道的實在太少。

在科瑞‧泰勒這一本生前的最後著作,我驚嘆著她的靈魂是如此堅毅和瀟灑,才能在面對死亡的威脅同時,又嘗試看清楚自己正在如何死去。死亡脅迫人們退場,離開自己的人生大戲,不僅未有風華光彩,還可能經歷前所未有落魄及滄桑。科瑞‧泰勒為此懊惱著自己錯過治療的機會,卻也矛盾地祈禱著死亡的歷程,儘早結束。我讀著讀著,深深的感受到生與死的本能,在我們的人性裡掙扎,在我們的原始慾望裡,拉扯。我們在活著的痛苦裡,求死;卻也在垂死邊緣處,求生。生與死,並不是切割的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而是生命的方向本就正朝向死亡前進。若是科瑞‧泰勒的《在我告別之前》,給了我什麼關於生死的啟示,我想那是,即使生命將要退場,我依然要以意識擁抱完整的自我,然後無憾的從另一處的世界,醒來。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作家。目前是璞成心遇空間的創辦人及總監。曾任醫學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多年。專業助人工作經歷20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心理諮商專業領域在自我心理發展、早年傷痛療癒、自我覺察與探索、失落悲傷諮商及陪伴工作、情緒轉化及自我照顧、人我關係及情緒界線等。



 ▼▼繼續閱讀【理想的告別】系列專文▼▼

➧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醫師。娘」帶你了解生命晚期的身體狀況,預立醫療自主計畫
➧你想面對什麼樣的臨終場面?台東聖母醫院居家醫療主治醫師余尚儒:每個人都有選擇尊嚴死的權利
➧怎樣走到人生終點才稱得上是幸福死?一個殯葬業者的告白:「往生者自主選擇怎麼告別,生者尊重逝者。」
➧預約死亡體驗,從此對生死改觀──苗栗仁德醫護專科學校打破生死禁忌開設「死亡體驗教室」

 ▼▼看他人的【理想的告別】▼▼

➧另一種面對死亡的姿態:倉本聰的午間劇《安寧之鄉》
➧活夠了,該上路了:「放棄治療」!行過2萬900公里,諾瑪奶奶最後到此一遊
➧「好走」的關鍵是讓人「活到死」,而非「死著活」──陳曉蕾《香港好走》


 

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大藝術家如何面對死亡,在死亡之中度過日常

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大藝術家如何面對死亡,在死亡之中度過日常

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

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

香港好走 有選擇?

香港好走 有選擇?

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

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

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

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

告別之前: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年

告別之前: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年

我將死去:一個神聖旅程的總結

我將死去:一個神聖旅程的總結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孩子啊,媽媽想跟你說_____

從懷在肚子裡到看著你長大成人,不同的階段我有不同的話想對你說......

235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