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特稿】陳榮彬:重新介紹一位「為讀者而寫」的作家──讀約翰.齊佛的《離婚季節》

  • 字級


約翰.齊佛(John Cheever)短篇小說自選集《離婚季節》。


沒有讀者我就無法寫作了。寫作這種事就像親嘴──你能自己親自己嗎?
——約翰.齊佛

這些年,費茲傑羅海明威卡佛葉慈(Richard Yates)芙蘭納莉.歐康納(Flannery OʼConnor)孟若(Alice Munro)等曾在20世紀大放異彩的美加地區短篇故事作家,陸續由國內出版社介紹給讀者,但約翰.齊佛這個名字卻讓大家感到很陌生。齊佛的遲到可說是遺珠之憾:事實上他只比費海兩人小十幾歲(1912年出生),是卡佛崇拜的文壇大前輩,甚至也拿遍了「歐亨利獎」、「普立茲獎」、「美國國家書評獎」與「美國國家圖書獎」等重要文學獎,並曾登上《時代》《新聞周刊》封面。這位作家如此重要,但畢竟是出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去世迄今也已有36年了,我們該如何理解他?

齊佛曾於1977年登上Newsweek的封面齊佛曾於1977年登上Newsweek封面

1964年3月登上Time雜誌封面於1964年3月登上Time 雜誌封面


高中被開除,造就文學生涯


齊佛在就讀麻州知名預備學校Thayer Academy(幫學生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學校)時因為抽菸而被開除,17歲之後就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但他後來卻拿了哈佛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不過天才作家的才華終究如熠熠星光,不會被遮掩,隔年他把這經驗寫成短篇故事〈被開除了〉(Expelled),刊登在知名的《新共和國》雜誌(The New Republic)上,18歲就成為短篇故事作家。

齊佛生活在那種編輯與作家共榮共存的時代,像是史氏出版社(The Scribner's)柏金斯(Maxwell Perkins)造就了費茲傑羅與海明威,《君子》雜誌的李許(Gordon Lish)總喜歡大幅刪稿,意外創造出卡佛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文風,都是有名的例子。齊佛於24歲獲得《紐約客》周刊文學編輯凱薩琳.懷特(Katharine White)賞識,開始刊登他的短篇故事。

《紐約客》周刊的看板作家

Harold Ross是《紐約客》雜誌的創辦人之一,也是最讓齊佛懷念的編輯

後來齊佛陸續又與麥斯威爾.威廉斯(Maxwell Williams)等編輯密切合作,但影響他最深的莫過於《紐約客》的共同創辦人哈洛.洛斯(Harold Ross)。齊佛寫出〈大收音機〉(The Enormous Radio)之後,獨具慧眼的洛斯非常讚賞,寫了一封口吻彷彿粉絲的信給他:「如果這篇故事不會變成你的名作,那我就會變成一條魚!」結果果真被洛斯說中了。

洛斯的潤稿功力也常令奇佛折服,像是〈大收音機〉裡有一句話在原稿裡是「... the radio came softly.」經洛斯的巧手變成「... the radio came softly, softly.」讀來的確更有韻味,也讓原作者佩服不已(儘管這句話後來並未放進定稿中)。從這一點看來,雖然齊佛自稱《紐約客》跟他之間只有故事的買賣關係,並未影響他的文風,但其實不然──至少,他無庸置疑的跟好友約翰.厄普戴克(John Updike),還有菲利浦.羅斯(Philip Roth)一樣都是讀者眼中的《紐約客》看板作家。甚至到了晚年,齊佛也坦承自己從洛斯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非常想念已經去世20幾年的洛斯。

齊佛與厄普戴克(右)都是《紐約客》的看板作家


《離婚季節》:《紐約客》周刊故事集

The Stories of John Cheever

《離婚季節》裡的故事選自1978年出版的The Stories of John Cheever

離婚季節

離婚季節

1978年,齊佛已經高齡66,而且他畢生創作的短篇故事數量也將近200篇,堪與費茲傑羅匹敵,於是去蕪存菁,挑了61篇自己最滿意的代表作,以The Stories of John Cheever 為名出版,厚達700頁的篇幅居然光是精裝本在美國就賣了30萬冊,隔年榮獲普立茲獎與美國國家書評獎殊榮。

The Stories of John Cheever 裡面的前19篇故事此次被木馬出版社以《離婚季節》為名出版,後面還會有兩本,分別名為《告訴我他是誰》與《重逢》,而《離婚季節》更是反映出《紐約客》周刊對於齊佛來講有多重要:他的近200篇短篇故事有三分之二最初都發表在《紐約客》上面,這第一冊故事集裡面更是清一色全都來自《紐約客》,發表時間從1946年6月到1954年10月之間,也是齊佛最為年富力強的時代(34到42歲之間)。除了前面提及的〈大收音機〉之外,裡面還收錄了〈再見,我的兄弟〉(Goodbye, My Brother)、〈悲歌〉(Torch Song)、〈離婚季節〉(The Season of Divorce)與〈豬掉進井裡的那天〉(The Day the Pig Fell into the Well)等討論度最高的名篇,精彩可期。

不只是郊區的契訶夫


美國在臺協會介紹美國文學的官網,將齊佛歸類為1960年代以降的「個人主義」文學家,以優雅、暗示性的短篇小說著稱,精心營造的作品呈現出契柯夫式的風格,幽默中暗藏憂鬱,絕望之餘對熱情仍充滿渴望。因為他的許多故事背景都發生在郊區,「郊區的契訶夫」(Chekhov of the Suburbia)似乎已經成為他文學地位之定論。

這稱號隱藏的含意為何?他像俄國短篇故事大師契訶夫一樣擅長觀察,對人物場景的各種細節都描寫得鉅細靡遺,此外,也像契訶夫讓讀者在故事結尾處看到出乎意料的轉折,留下了錯愕、驚嘆、遺憾等種種不同情緒,這種感覺在《離婚季節》收錄的〈啊,夢碎之城〉(O City of Broken Dreams)、〈哈特利這一家〉(The Hartleys)裡面特別明顯。

但在我看來,齊佛也不只是個「郊區的契訶夫」。他早年居住在新英格蘭地區,後來很年輕就遷居紐約市,中老年則是搬到紐約郊區鄉間定居,因此總能把都市、郊區的人情世故與地理細節描寫得絲絲入扣。特別令人佩服的,還有他對大自然的觀察力特別敏銳,許多以鄉間為事件背景的短篇故事巧妙運用自然現象來鋪陳故事情節,具有暗喻的功能:例如在〈再見,我的兄弟〉裡面他寫道:「海浪發出一種類似『好啊,好啊,好啊』的聲音,可是聽在勞倫斯的耳朵裡就成了『哇累,哇累,哇累』(vale, vale),像是拉丁語的『再見,再見,再見』」——以這種方式來暗示後來兄弟鬩牆的凶險事件,也是齊佛故事敘述技法的一絕。

此外,齊佛除了是描寫家庭與婚姻問題的能手(〈再見,我的兄弟〉與〈離婚季節〉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其他如〈大樓管理員〉(The Superintendent)對於居住正義、社會階級差異問題的關切,〈琴酒的哀愁〉(The Sorrows of Gin)從9歲小女孩的視角,對美國郊區白人的虛偽做作和嚴重酗酒問題提出批判(儘管他自己就是個酒鬼),在在都說明齊佛雖然來自最具代表性的白人社群(新英格蘭白人家庭),但小說卻蘊含滿滿的自省批判力。至於〈大收音機〉,甚至可說帶有一點魔幻寫實的況味,很像伍迪.艾倫的電影作品,或者美國電視影集《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裡的詭異故事。

「為讀者而寫」的認真作家


事實上,在中文世界裡,齊佛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讀者面前了。在臺灣,早期對他最熟悉的人首推散文名家吳魯芹教授:先是以《英美十六家》一書的專章介紹齊佛(是親自訪問他之後寫的),齊佛去世後又撰寫〈約翰.契佛知多少〉一文(「契」字就是來自於他「郊區契訶夫」的封號)。吳教授引用一篇美國的書評,表示「普普通通的事情,普普通通的人,到了契佛手裡就有了戲劇性……。他對一些反常的、矛盾的現象,都有極深的感情,人性的尊嚴以及隨著這種尊嚴而來的悲劇、喜劇也都有了交代。更可貴的是契佛氏的獨特風格,簡潔、自然,好像毫不著力……」顯然對齊佛的評價很高。

此外,志文出版社也曾於1980、82年陸續推出齊佛的長篇小說《彈園山莊》(Bullet Park),還有同樣選自The Stories of John Cheever的《約翰.齊福名作集》(不過,故事僅僅12篇),都由知名譯者孔繁雲先生翻譯。至於在中國,齊佛的引介更早,1970年代就由知名小說家王蒙等人翻譯介紹給讀者,作品譯本也很豐富,計有以下各種版本:

  • 1984年:《契佛短篇小說選》(外國文學出版社),舒遜翻譯。
  • 1992年:《約翰.奇弗短篇小說集》(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潘紹中翻譯。
  • 2003年:《綠陰山強盜: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The Housebreaker of Shady Hill,譯林出版社),張柏然翻譯。
  • 2007年:《獵鷹者監獄》(Falconer,重慶出版社),朱世達翻譯。
  • 2015年:《德國黑啤與百慕大洋蔥》(Thirteen Uncollected Stories,上海譯文出版社),郭國良與陳睿文翻譯。

知名譯者孔繁雲翻譯的《約翰‧齊福名作集》

齊佛短篇故事集《綠陰山強盜》的簡體中文譯本

《獵鷹者監獄》是齊佛的長篇小說作品

齊佛在成為《新聞周刊》封面人物時,曾在當期周刊上表示:他是為了芸芸眾生而寫小說的,他認為自己的讀者都是眼光敏銳、學問淵博,想要透過小說來了解別人,了解這個有時令我們感到困惑不已的世界。他在晚年曾表示,自己寫短篇故事時每天工作八小時,四五天就能寫一篇,週五到《紐約客》辦公室交稿後,隔週週四就能從書報攤上買到刊登自己作品的雜誌,週六就會接到讀者來信,他非常懷念當年作者與讀者之間那種令人興奮的密切關係。

齊佛就是這樣一位為讀者而寫的作家,就像他曾說過的:「沒有讀者我就無法寫作了。寫作這種事就像親嘴——你能自己親自己嗎?」由此看來齊佛的確是個孜孜不倦、求新求變,衷心為讀者服務,也值得重新介紹給臺灣的讀者們。


作者簡介

台大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開設過「現代華語文學英譯」、「文史哲翻譯」、「運動翻譯」等各類翻譯課程。曾三度獲得「開卷翻譯類十大好書」獎項,已出版各類翻譯作品近50種,近年譯著有海明威經典小說戰地鐘聲火藥時代昆蟲誌。曾任第41屆金鼎獎評委。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第13屆金漫獎入圍的有......

    本屆金漫獎由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先生獲得特別貢獻獎,入圍作品更是本本精彩到不行! 完整入圍名單可見:https://gca.moc.gov.tw/home/zh-tw/shortlistednew

    889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13屆金漫獎入圍的有......

本屆金漫獎由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先生獲得特別貢獻獎,入圍作品更是本本精彩到不行! 完整入圍名單可見:https://gca.moc.gov.tw/home/zh-tw/shortlistednew

88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