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S
精神疾病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73則)
-
博客來偵探社 逃不出兔子洞的愛麗絲──從《失控療程》看解離的心理治療工作者
作者:周沛蒨,李俊毅 內容提供:奇幻基地 /2022-05-06 瀏覽次數(5366)
《失控療程》主角丹妮爾是一位心理治療師,搬到了一個以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主題的小鎮:柴鎮。柴鎮,是她兒時的避難所,也是童年的「鄉愁」。當一起起兇殺案接踵而至,兇手殺戮一對又...
-
作家專業書評 英劇《追殺夏娃》之所以受歡迎,是「病態角色」設計得夠真實嗎?──讀《創造一個心理病態》
作者:喬齊安 內容提供:漫遊者文化 /2022-04-06 瀏覽次數(6680)
心理病態的成因太多,涉及基因、環境和神經心理學,因此要靠複雜的治療方式才能收到成效。重點在於創造一個讓他們健康發展的環境,社會必須提早介入那些有預兆行為的兒童人生,在家庭、學校...
-
作家專業書評 吳曉樂/《隱谷路》的悲劇環環相扣,6個哥哥思覺失調,爸爸置身事外,媽媽又不想看見家中醜事...
作者:吳曉樂 /2022-03-17 瀏覽次數(51204)
我對思覺失調症的初步理解主要來自《背離親緣》一書。向來悲天憫人的安德魯・所羅門對思覺失調症提出相當沉重的觀點:「死亡」也許是這疾病相對輕微的部分。多數時候,患者生前的經歷更讓人...
-
\ 本月大人物 / 在思覺失調的聳動表象下,尋找人性與科學的結晶──專訪《隱谷路》作者羅伯特.科爾克
採訪:張子午 內容提供:麥田出版 /2022-03-07 瀏覽次數(6861)
當打開這本2020年於美國出版、2021底中譯的《隱谷路》時,不免對作者「獵奇」的題材有些許疑慮——一個家族12個孩子中6人為思覺失調患者,伴隨精神疾病而來的失序、暴力、謀殺、自殺、性侵,是...
-
不讀不知道! 【導讀《隱谷路》】思覺失調症的歷史,不只是醫學科學史,也是社會史
作者:張廷碩 內容提供:麥田出版 /2021-12-15 瀏覽次數(16126)
《隱谷路》主角蓋爾文一家12個孩子中,共有6個男孩陸續思覺失調症發病,作者羅伯特.科爾克以他們發病歷程中如何繼續生活和接受治療為經,以精神醫學的發展史為緯,交織出揉合制度變遷與家庭...
-
譯界人生 很多時候連醫生也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只能併肩在路上──專訪《兩種心靈》譯者、精神科醫師張復舜、廖偉翔
採訪:柯若竹 /2021-08-31 瀏覽次數(12561)
快秋分了,近黃昏的天光仍敞亮。分別在三總北投分院與台大精神科服務的張復舜和廖偉翔一前一後,在長日將盡時暫卸白袍,登入另一個身分——《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
-
作家專業書評 離奇的「身分盜竊」案,兇手竟是最親愛的家人──2020愛倫坡獎「犯罪實錄」得主《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
作者:喬齊安 內容提供:麥田出版 /2021-08-10 瀏覽次數(18770)
父親約翰經營農場與牧場,母親帕姆則是自行開業的財務會計師,本應無憂無慮的艾克絲頓卻比一般人更早結束她快樂的童年。11歲那年,她們家的信件、帳單、訂閱的雜誌開始無故失蹤。她母親說,...
-
一起看圖文 張子午/見證烏托邦的幻滅──從《瘋人院之旅》想起那段空白的「反精神醫學」運動
作者:張子午 /2021-07-16 瀏覽次數(7826)
現今精神疾病的多元治療模式中,強調回歸社區、嘗試實驗的會所或同儕支持模式,很大程度都可回溯當年這股將病人從既有精神醫療體系解放出來的思潮與實踐經驗,然而,戰後全面移植以美國精神...
-
作家專業書評 「當媽媽讓我覺得像單獨困在鬼屋裡。」──從《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了解產後憂鬱
作者:諶淑婷 /2021-05-07 瀏覽次數(13046)
「有多少女人,只不過生了個小孩,就發瘋了……」這句話不是想嚇唬誰,而是《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一個母親最希望被聽見的心聲,一段從產後憂鬱復原的旅程》作者蘿拉.杜奎爾的親身...
-
閱讀特輯 你好,我是心理系》精神疾病的「重中之重」,我們與思覺失調症的距離
作者:謝明憲 /2021-04-23 瀏覽次數(18615)
這世界,每個人都有病。如果當時有人能告訴你,你不是無路可去,能不能讓你感覺不那麼孤單一點? 這城市只要曾經有人理解你,是不是壞掉的東西有一天就會好起來? 你說腦袋沒問題阿,只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