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譽夫╱大藝出版主編
一本攝影集要以怎樣的形式才能適性地展現作品的各種影像樣貌?什麼長相能讓觀者在影像隨手創造的便利時代,一眼辨識底片的特殊?什麼樣的質材與安排可以讓一本攝影集挑戰既有的裝幀想法?一個個問題堆疊在編輯會議的談話間,座上有樂趣制作的陳棋子、大藝出版的我與企劃主任,以及操刀的設計師蔡南昇,一個個對應的選擇,在互相挑戰與技術釐清的過程中逐一成形。
底片是作者創作最基礎的媒材。小時候的手持式連環幻燈機玩具,給了我們封面裱貼模擬正片的靈感。材料選擇了UV印刷機所能夠接受的最薄PVC片。在模擬正片下透視光源,可以立刻讓觀者聯想到正片攝影。封面紙張選擇了保有紙張紋路質感又帶點滑澀手感的草香紙;白色畫框與書名字,也為了避免紙色的死白破壞整體的溫度,在印製前還先印了白墨。印製完成後嘗試翻讀時,陽光透過PVC片將封面照投影到紙面上,這是當初設計時沒有設想的意外之趣。
因為不希望有明確的導引式文字干擾影像閱讀的順暢,也就沒有以文字去區分篇章或做提示,於是選擇了使用多種紙材的交替,隱隱做出區界。挑選相片時,也併入考量紙材本身的氛圍,譬如:在單光白牛的蠟面上,選印的是作者叮咚第一次拍攝女主角的相片,蠟面有種彩度減損的樂趣,而紙張本身兩面不同的質感,在翻閱時也讓讀者有特別的手感;進口赤色牛皮紙上選的是女主角化療落髮的相片,原作偏黃紅光與黑白即考量了紙材的成色;在顯色彩度較佳的御紙上,旅行隨拍的部分也在底面印上格子紙的效果,讓相片有跳出來的感覺;即使擔任貼合封面封底與書體功能的扉頁,也兼顧手感與印效而選擇進口牛皮系紙張……總共使用了九種紙材,由於部分紙材需要特別的印工,還得分別在四個不同的廠印製哩!
影像書常常在選取開本上遇到許多抉擇的關卡,有些相片需要大畫面才有力量,有些相片適合讓觀者方便攜帶,其伴隨的生活感才有味道。《十年》收錄的多是生活情境的隨手攝像,有時還需要一定的版面來展現作者在色彩變化上的著力,因此選擇了一個橫向的寬形版面作為舞台,此外也可藉之在排版上藏入相片對照的小小趣味。另也考慮了多種紙材的使用,裝訂時選擇了裸背穿線膠裝,從側面即可觀見書冊的層次感。
隨書附贈的《傻瓜攝影術》小手冊,選擇了白色牛皮紙系列的素材,封面則以燙印模擬凸版透紙的感覺,希望在各種色彩、溫度的相片之後,營造一種簡單甚略有粗陋手感的趣味。
林林總總的想法,企想的是讓讀者透過實際翻覽,感受到某種手作的溫度。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