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他從未放棄攝影。因為他從未停止懷疑攝影!《卡提耶.布列松:世紀一瞬間》
作者:M87 / 2012-11-08 瀏覽次數(3995)
「生活,究竟是不是一張照片?」這是攝影師布列松,一生中從未停止的質疑,即使在他的生命中,無以數計的時光,都在街上帶著萊卡相機,用攝影,將生活寫成照片;即使拍攝過數十萬張照片,被譽為20世紀之眼,在世人高呼讚嘆他的攝影天分之際,布列松也從未一刻無不質疑:「生活,究竟是不是一張照片?」
他為什麼要這麼問?他懷疑的究竟是生活,還是攝影?當他在攝影中發現創造的驚喜,當他用攝影取代繪畫,當他將攝影推向卓越的藝術之境時,為什麼仍無法對自己肯定,他鏡頭底下那一張張照片,就是他的生活,就是攝影?
他勢必熱愛攝影,否則他不會天天帶著萊卡相機,在巴黎、在非洲、在美國、在中國、在戰場和街頭上,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睜著他銳利的雙眼,和時間爭取機遇,在不可預期的突發事件中,捕捉非比尋常的瞬間。
但他內心絕非全然信仰攝影,否則他不會不斷地從攝影之路上叛逃。他24歲遇上萊卡相機,成為攝影師的第一年就拍下男子跳過水塘那張經典快照,3年後便與攝影分手,轉身投靠電影,繼續用他的雙眼探測世界。直到32歲淪為戰俘而再度重拾相機,他那正直的人道精神和融合超現實主義的審美眼光,引著他前往每一處值得探險的現場,他拍知識份子也拍苦難的人民,他拍風景、街頭也拍戰事,他盜竊時間,拍下一般人看不見的事件,他精準的鏡頭,讓每一刻曾經存在過的時間,都成為歷史性的一刻。
對攝影的掌握,彷彿是他與生俱來的天賦,但他從不滿足這項天賦,否則他不會在攝影名聲達到顛峰之際,再一次宣告放棄攝影,重返他藝術創作的原點—繪畫。彼時的他62歲,他的「決定性瞬間」已為20世紀的攝影視界開創新局,但他卻想徹底遠離他所開創的世界,是什麼樣的理由,讓他不斷放棄自己致力投入的事業,是什麼樣的矛盾情結,讓他始終對自己質問:「生活,究竟是不是一張照片?」
他一定曾經如此相信攝影,相信攝影能夠作為生活最真切的表達,所以年輕時義無反顧從繪畫轉向攝影,但年老時離開攝影的他,未必完全否定攝影的價值,他曾這麼說:「攝影對我而言,是一種永久性的視覺注意力的自然衝動,它抓住某個瞬間極及永恆意義。然而,繪畫則以其筆觸闡釋了在這一瞬間我們的意識捕捉到的究竟是什麼。攝影是瞬間的動作,繪畫是一種深思熟慮。」攝影與繪畫,沒有孰優孰劣,因為兩者對他而言,都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而這兩種創作方式,也同時具有布列松所專注追求的藝術價值:決定性瞬間。
不斷質疑攝影的他,不是不相信攝影,他只是更根本的,熱愛繪畫的純粹,並且不斷從繪畫中汲取攝影創作的養分;不斷背叛攝影的他,不是不相信攝影,而是想去探究攝影作為生活表現的極限,以及,攝影之外,藝術還有什麼可能?
「生活,究竟是不是一張照片?」這是布列松一生永遠的課題,而或許這問題,連他自己都未找到最終答案。《卡提耶.布列松:世紀一瞬間》這本傳記,同樣沒有告訴你這個問題的答案,但你會看到,托曳在布列松身上同時熱愛攝影又反對攝影的兩股力量,如何造就他傳奇的一生。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