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唱片好設計

【2011夏日藝術節】MusicArtDesign:陳德政

  • 字級


MusicArtDesign-1
 
陳德政
 






陳德政 /

政大廣電系畢,紐約New School媒體研究碩士,攝有濁水溪公社紀錄片《爛頭殼》。專職作家、樂評人,「音速青春」部落格站長,文字散見《破報》《GQ》《cue.電影生活誌》。著有音樂散文集《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Q:您覺得好的唱片設計應具備哪些條件?

音樂無好壞之別,差別在於能不能在耳內產生共鳴。同理,唱片設計也無好壞之分,差別在於能不能第一時間鑽入你的視線。

什麼樣的設計能立刻抓住樂迷的雙眼?越有視覺趣味的、越原創的、越古靈精怪的。然而除了觀看上的奇趣,及藝術散發的美感,越傳世雋永的唱片設計,往往和它 所包覆的音樂,及創作音樂的樂手緊密結合;不只能獨立被賞析,更能傳遞樂手的氣質、呼應音樂的態度,甚至保存時代的氣息。

當唱片「設計」和唱片「本身」能在不同層面對話,就是最完整的作品 — 你聽見了,你也看見,你用不同官能感受到它。

Q:請挑選三張自己最愛的唱片設計,並說明您喜愛的理由
一如最愛的唱片,最愛的唱片設計多不勝數,將範圍縮小到「封面上的人沒穿衣服」。

1. John Lennon & Yoko Ono / Unfinished Music No. 1: Two Virgins(1968)
專輯正面
專輯背面











搖滾史上最驚世駭俗的封面之一,由最著名的搖滾夫妻檔擔當演出。1968年,尚未成婚的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在披頭四鼓手林哥史達的公寓,透過相機的延時功能「自拍」這張照片,全裸入鏡,成為封面(封底是兩人轉過身,用屁股對著鏡頭的相反角度)。

這是一張典型的「封面比音樂更知名」的專輯,裡頭收錄風格前衛的實驗習作。由於封面實在超乎尺度,當時許多零售商販售黑膠時得用包裝紙遮住「重點部位」。

2. Pulp / This Is Hardcore(1998)
 
1995年的《Different Class》將Pulp推向頂峰,接續作《This Is Hardcore》卻一反英式搖滾常態,走向更深沉的地方。主唱Jarvis Cocker邀來打造Factory Records一系列經典視覺的傳奇設計師Peter Saville,由他擔任藝術總監。

《This Is Hardcore》封面攝於Peter Saville倫敦的公寓,上市時引起諸多爭議:有人以為封面上那名女子是充氣娃娃,有人以為她被凌虐,有人以為她已經死了。其實那名金髮美女是俄國模特 兒Ksenia,她只是拿錢工作。如此情慾異色的封面,和專輯名稱確實相得益彰。

3. The Strokes / Is This It(2001)
 
紐約後龐克復興樂團The Strokes首張大碟《Is This It》,封面是名神秘女子的下半身胴體,戴著皮手套的手放在屁股上緣,曖昧又挑釁。她的身份是攝影師的女友,剛洗完澡。這張照片完全符合The Strokes音樂的生猛、挑逗與青春無敵,不過擔心遭受保守的美國右翼騷擾,《Is This It》的美版封面反而採用另一個「安全的」版本,與裸體一點關係都沒有。


Q:請推薦您覺得封面很醜,卻很好聽的專輯,並說明推薦理由
封面很醜卻很好聽的專輯如過江之鯽,將範圍縮小到「封面上的人在吃香蕉」。

1. Leonard Cohen / I'am Your Man(1988)
2. James / Laid(1993)


Leonard Cohen / I’m Your Man
James / Laid(1993)











封面上出現香蕉的專輯不少,最經典的首推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設計的《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團名直接向安迪沃荷「致意」的美國另類樂團The Dandy Warhols,第四張專輯《Welcome To The Monkey House》封面上那根由拉鏈拉開的香蕉也別具創意。

是否有封面上的人正在吃香蕉呢?有的,加拿大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一臉正經穿著西裝、戴墨鏡,在《I’m Your Man》的封面手拿一根吃到一半的香蕉。英倫樂團James的六名團員則身穿女裝,在《Laid》的封面人手一根吃過的香蕉。

別管這兩張封面是多麼滑稽,《I’m Your Man》可收錄了Leonard Cohen生涯多首膾炙人口的歌,《Laid》更擁有90年代最動聽的金曲之一〈Say Something〉。聆聽這兩張專輯時不妨就忘了封面的存在,把眼睛閉上吧。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金曲頒獎倒數!在那之前一起開箱今年最佳專輯裝幀設計入圍作品

變動的時代讓人心浮動,有人選擇探索自我、發出警世宣言,也有人藉大自然得到力量。設計師們如何演譯這些作品核心概念?透過OKAPI開箱這些入圍作品,看設計師們如何轉化不同作品訊息,完成令人驚艷的視覺包裝。 看更多入圍作品 :https://okapi.books.com.tw/list/20

127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