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他給了我們一雙凝視飛翔的眼神,或許,也帶來一對飛翔的翅膀。吳明益的,迷蝶誌
作者:DL / 2010-08-05 瀏覽次數(8331)
然後,有一隻蝴蝶闖了進來。
我將珠光鳳蝶的形容告訴老闆,一種黑色翅膀,後半部有著神秘金黃色珠光的蝶……當珠光鳳蝶從蘭嶼藍的驚人的天空振翅而過時,我和M都以為是一隻鳥,但恐怕沒有鳥的尾羽,有那麼耀目的、陽光都幾為之黯然的金黃。……看著海風一路相送他們回紅頭山。當我和M從高仰角調回水平的視線時,我們都從泛著光的眼神裡接收到彼此的快樂,一種宛若自己曾經飛行的快樂。
這是吳明益在「十塊鳳蝶」裡的一段文字。在描述一隻有著如鳥般氣勢蝴蝶的同時,彷彿也帶領了一小段飛行;翻過兩頁,有幸一睹尊容。停棲在枝葉上的珠光鳳蝶,的確「黑色翅膀,後半部有著神秘金黃色珠光」,只是黑的非常濃,黃色是稀的,帶點螢光;麟翅的形狀,似乎能想像他起飛後依舊沉穩桀傲的姿態;你看了,就知道我的意思。文章取名「十塊鳳蝶」,是因為從六O年代開始,日本人台灣人愛上鳳蝶美麗,以一隻10塊的價格向達悟人買,以往和達悟人一起看海的蝴蝶有了標價……吳明益寫蘭嶼、寫蝴蝶,寫飛魚和達悟族,也寫了當年挺熱門核廢料問題;可能許多人已經讀過了,這篇文章除收錄在一些文選中,也在吳明益10年前出版的作品,《迷蝶誌》。
是的,這是一本10年前作品,如今換了封面重新出版。老實說,我非常慶幸,因為在10年前我並沒有注意到這本書。小時候總喜歡情節濃重的故事,對於寫樹寫鳥興趣不大;而且總是莫名其妙的以為,我見得到的,直接看不就行了,何必隔著一層文字。現在呢?當然是發現無緣得見的物事實在太多,多到我們也不太在乎了,所以偶然讀到一些文字,姑且稱之自然書寫,才會再度想起那個被默默凝視著的世界,其實如此美好。我或許錯過了凝視的機會,所以開始閱讀。
《迷蝶誌》是吳明益自然書寫的第一本作品,當年出版後各式獎項、讚譽不斷,可是一開始我是直接被他文字吸引的:
許多人一開始都不相信石墻蝶是一種蝶。他的翅緣崎嶇,像一枚極薄的、幾無重量的岩片……彷彿是一幅紙繪地圖。地圖上,道路縱橫、纏結,隱隱尚可見平原、山脈、河道和海岸。……即使揹了一幅地圖,石墻蝶似乎也不急著查看,像極了雪夜訪友,乘興而行,盡興而返的王子猷。
這也使我每回看到石墻蝶,呼吸都為之舒緩下來。
這段文字旁邊,就是那一派舒緩自在的石墻蝶。我凝視著照片,清淡白翅上布著黑褐色條紋、不圓滑的翅緣、稜角頓挫線條;他帶著蝴蝶來到眼前,我仔細的看,似乎看出了一點端倪。
吳明益帶著他的蝴蝶,讓我有機會重新凝視眼前世界。
當然,這個世界不全然美好,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他,不可能輕輕鬆鬆只是寫景帶過,他也講都市開發、講核廢料、講過度開發山林、講價值觀改變……即使這是一本10年前的書,我想,對當年錯過他的人如我而言,依然可以從中獲得些什麼;或許,也將可以開始些什麼。
在2000年初版序言的最後,吳明益這麼說:
我想我提供了一種角度,即是一個文學喜好者,結識另一種生命的想法、感受與思維。而這種生命,給我回頭面對「人」時,深深的戰慄、啟發與面對生命的輕盈姿態。
我一直覺得,其實人類並非沒有翅膀,而是萎縮。
我能接受,人類不能飛行,是因為攢集了太多金錢而導致口袋太重,或是自築牢籠、懼高、互相拉扯。唯一我不能接受的謊言是,人類沒有翅膀。
至少至少,給我一個飛翔的眼神。
《迷蝶誌》裡,吳明益給了我們凝視飛翔的眼神;或許,也帶來了一對飛翔的翅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