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無組織的組織力量,正在茁壯……,而且越來越壯!

  • 字級

上週週末,當莫拉克颱風橫掃全台,各有線新聞台都開放了call-in,供民眾尋求救援。在為數不少的緊急電話中,有一通電話是來自一位大學生,他輕鬆地對主播說:「桃園這邊風很大沒有雨,而且,為什麼我要的東風不會來……。」一旁還有朋友拿著DV狂笑著拍下整個過程並上傳至Youtube。隔天影片傳開後眾網友群起躂伐,並且陸續以人肉搜索的方式找出這兩個大學生的部落格、學校系所、住址等。

同樣是近期網路上發生的事,不過場景迥然不同:
當災區嚴重的災情畫面不斷在電子媒體上放送,台大PTT實業坊以及微網誌Plurk上已經有許多人非常迅速、積極地動起來,大家熱切討論著如何集結物資、分配運送以及前進災區救助災民等議題,並且極有效率地在當天立即著手執行。很快地,每一車裝滿了來自各地的物資,同時也裝著網友、鄉民們滿滿的愛與祝福開向災區賑災去。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類的組織早已突破工業化時代的牢籠與界線,而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聯繫著,而且這力量似乎遠比行之有年的制度、法規強大,讓人心甘情願地為其牽動。所以,不需要誰來指揮,惡作劇的傢伙在網路上無所盾形;不需要誰下命令,大家自發地用MSN、Email傳送著救援物資相關消息。沒有隸屬於任何一個組織,卻可能比任何一個組織更有行動力。

《未來是濕的》(原文書名為《Here Comes Everybody》)就是在提醒我們,這種無組織的力量已如浪潮般襲捲而來、並且將改變世界。

為什麼是用「濕」這個字?因為過去的工業化就像一台烘乾機,將社會關係中一切帶有人情味的東西烘乾,然後用契約將個體聯繫起來。人們把烘乾的社會關係,或者把社會關係的乾(猶如曬成的乾),稱為組織。

但是隨著新科技與新工具的產生與應用,未來在本質上卻會是濕乎乎的。當人們把組織像衣服一樣脫掉時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可以憑一種魅力,相互吸引,相互組合。就像作者Clay Shirky在書中描述的MySpace、維基等各種情況一樣,人與人像日常生活那樣聯繫,憑感情、緣分或興趣快速聚散;而不是像機關、工廠那樣「天長地久「地靠制度強制湊在一起。

濕,就像一種協同合作的態度,也是思維由一維走向萬維、從一言堂轉為眾聲喧嘩的意思。

書中也提及,當部落格、論壇類的社會性媒體日漸鏟平出版的門檻後,新的經濟邏輯也應運而生:有價值的不是資訊,而是注意力。而只要有人能提供一個聚合和分享的平台,如Flickr,隨著交易成本的降低,非機構性群體也會對傳統組織形成挑戰。

人類的溝通方式改變,社會也就跟著變了。讓未來多一分濕意,每個人都可以貢獻一己之力,當今的網路就提供了這種契機。
讓我們一起變濕(或更濕)吧!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發紅包、吃大餐,你的錢包見底了嗎?

每到過年各種花費讓你大失血,新的一年開始下定決心開始理財!但......理財真有這麼簡單嗎?在此為你獻上作家們開出的理財書單!

175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