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到一張小孩玩耍的照片,旁邊的標題是「希望」,看到一張老人家的照片,旁邊的標題是「歲月」,那麼你可以說:這是胡扯!
「歐洲有音樂性思考、視覺性思考,但是華人特別偏重文字思考,」范毅舜說,所以我們會說「筆墨難以形容」,但是攝影,「應該要讓照片自己說話,老人家就是老人家,不須冠上標題『歲月』。要拍你看到的東西,不是拍你想看的東西。」
從德國徠卡相機、瑞典哈蘇相機到美國柯達底片,都曾以范毅舜的作品為年度產品代言,他更是在徠卡德國總部舉辦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可喜的是,他這次出版的新書《逐光獵影》不只收錄二十幾年來的精彩作品,亦大方公開自己的攝影心法。
「不管是底片相機、數位相機,專業相機還是傻瓜相機,相機都只是一個記錄光的工具,」他說,但既然是攝影,就一定要好好了解自己手上的器材。
他最喜歡用50mm標準鏡頭拍「結實」的東西。但有次跟一本商業雜誌合作,他交出自認為沒問題的照片,雜誌編輯卻不滿意,因為編輯覺得沒有「張力」,他笑說,「我因此買了第一顆廣角鏡頭,這樣的照片雜誌編輯就滿意了。」他自己其實不喜歡這種表面張力,覺得廣角有太多干擾,「主題自己會說話,所以我的主題都放在畫面的正中央。」他長期在歐洲拍照、出版四十本書,也只帶20-35mm、35-70mm、70-200mm三顆鏡頭。
從底片時代跨入數位相機時代,攝影美學也轉變了。
「以前都是底片美學,現在是新的時代來臨,」他說,九○年代念碩士時,是底片時代的高峰,「以前出國拍照,可能帶上兩百多卷底片,還要跟海關吵架,這些底片不能過X光機!」但2005年辦「花系列」展覽,已經沒有人問他用什麼底片。
他在兩年前、四十八歲時開始使用數位相機,也因此愛上數位攝影的新領域。例如拍攝里昂修道院,這座修道院他十年前就拍過了,但這次他帶著SONY的數位相機前往,到了第三天,他跟神父說:「這張照片可以拿去吹牛了!」他解釋,這是以前不會拍的照片,因為用底片拍照會很莊重其事,看的人也沉重,但用數位相機拍照,可以找到許多新的攝影角度,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以前認為徠卡是永恆的,現在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想學攝影的讀者,千萬別以為學好攝影的關鍵,只是「多拍就會了」,更應該學習練就編輯的眼光,而這才是范毅舜核心的攝影心法。
「一個專業攝影師,花在編輯的時間,比花在拍照的時間多,」他說,拍照時只會重視器材和拍照時間,晚上回家之後冷靜下來,才能仔細檢視自己的照片,在「選片」過程中才能知道下一次要如何拍攝,「美學風格、攝影師之眼,就是在編輯中養成,這是攝影的必修課。」
他建議讀者,可以自己拍攝一個生活中小主題,花或廟會都好,「好好熟悉手上的器材,將手上器材用到極致之後,再考慮需不需要添購新器材。拍出幾張滿意的照片之後,再去拍下一個小主題。」攝影功力,就是在構思主題、拍攝、編輯選片中才能不斷累積。
另一個核心心法,是愛。「自由,就是能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拍照,就要強烈愛上一個主題才拍,」他說,不好的照片,一定是沒有對到「焦」,不是指鏡頭的對焦,而是沒有拍到讓自己感動的部分,「有沒有passion是騙不了人的。」
在數位相機時代,對到焦更是相對容易。他說,「在底片時代,連正確曝光都不容易了,更不用說拍照時想要接近某種『心理氛圍』,」但數位相機的曝光準確,拍照時終於有餘裕可以花心思在自己想要的構圖和心理氛圍上。
當然,一切攝影的原點,都還是光線。他舉聖經《舊約》,「你以愛及智慧創造天地,藉所創造的光,以致熱太陽支配白晝,更以星辰陪伴大地。」而梵谷寫給弟弟的信則寫,「只要出太陽,法國就美得不得了。」
熱愛攝影、繪畫等所有視覺藝術的人,肯定都是熱愛光線人吧。
〔范毅舜作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