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書籍好設計BOOK DESIGN

【書設計】在書封上的旅行──《不開車,在路上》設計概念

  • 字級


不開車,在路上-1
裝幀設計/Poulenc倪龐德(攝影/但以理)

不開車,在路上: 一個無車主義者的環球城市觀察行
不開車,在路上: 一個無車主義者的環球城市觀察行
《不開車,在路上》這本書是作者格雷斯哥花費了三年的時間,針對美洲、亞洲以及歐洲12座不同的城市,實地的觀察大眾運輸系統對於居民跟城市之間的各種關連。為了順應這本書的本質和概念,我們將它依各章的12座城市拆成12本小冊,呈現出一趟「環球城市之旅」的感覺;此外,輕薄簡便的小冊子也符合作者提倡「不開車」的概念,不僅能夠讓讀者輕鬆帶著走,更強調的是,請在各式大眾運輸工具上閱讀,當然囉,如果你是開車或騎車就無法閱讀了。

在視覺呈現上,由於《不開車,在路上》包含了12座不同城市的交通,所以起初構想以真實的交通工具圖片,來呈現書中傳達的交通面貌。但是,如果這樣挑選了某幾個國家的交通工具擺放,可能會造成地域性的侷限,也會把本書誤導成介紹運輸工具的書籍。後來想到,不論是哪個國家的交通號誌,都是用簡約圖形或象徵符號來傳達意念,如此不僅能讓每個道路使用者一目了然,也排除了地域性的問題,甚且更能精準傳達出「交通」的主題。於是我們決定在書封放上四種主要大眾運輸工具的剪影當作視覺符號,藉此傳達關於交通運輸工具的意象。

不開車,在路上-6
不開車,在路上-2
主視覺、中文書名融入交通號誌元素,呼應全書主題(攝影/但以理)

至於在書名的表現上,刻意擺放出類似道路彎曲及線條橫向縱向的形式,即希望呈現一種「在路上」的趣味感。而書名背後的大圓圈,則是借用了交通符號裡很常出現的圓圈,想讓整本書看起來就像個交通號誌。因為講到「不開車」這種與環保息息相關的議題,所以在大圓圈配上了象徵地球的綠色,藉此傳達出環保的概念。

在書封的上半部,已經致力傳達出「交通」和「運輸工具」的意象;而書封的下方則放置了一個正在行走的「人」,其目的除了營造出作者實地走訪各城市之外,也希望傳遞出自古以來各種交通工具的演化發展,其實都是為了便利人類的移動,所以,不論科技與交通如何發展,其根源都應該回歸到「人」身上。

不開車,在路上-5
書盒內縮2公分,露出內裝小冊顏色(攝影/但以理)

在書盒上,我們有一個突破格局的處理,即是刻意將書盒縮短兩公分,使書盒裡的小冊適當露出,除了展現出12種繽紛色彩的斑斕面貌外,也在每冊右側的標題部分仿照「站牌」的方式,將數字及地名的訊息放大,讀者每抽出一本小冊時,就好像到達了那座城市的「站牌」,增添旅行的風貌。

不開車,在路上-3
全書依城市拆成12本小冊,右側標示號碼與城市名稱(攝影/但以理)

不開車,在路上-4
左側沿用書盒上的小人,按不同刻度放置,帶出「移動」意象(攝影/但以理)

最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一個精心安排的巧思,在每一小冊左側,沿用了書盒上的小人,並加上刻度。在第1冊的起站和第12冊的終站,小人是靜立的,但當讀者閱讀完第1冊而進入下一冊時,小人開始沿著刻度(向上)行走,不僅刻劃出作者不停實地走訪12座城市的軌跡,更增加每一本小冊的連結性。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雜誌進化中】這些雜誌悄悄改了面貌,你有發現嗎?

    作為潮流、新知的傳遞媒介,雜誌無論在內容、形式、包裝上都走在時代的尖端,無論外在的裝幀設計或內裡的主題、單元、內容都必須不斷進化,進化的過程有時像是地表改變樣貌那般緩慢,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頭換面。本次向近期完成改版的四本雜誌發出提問,邀請讀者與我們一同探究這些雜誌們改版前後的各種思量與細節。

    4770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雜誌進化中】這些雜誌悄悄改了面貌,你有發現嗎?

作為潮流、新知的傳遞媒介,雜誌無論在內容、形式、包裝上都走在時代的尖端,無論外在的裝幀設計或內裡的主題、單元、內容都必須不斷進化,進化的過程有時像是地表改變樣貌那般緩慢,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頭換面。本次向近期完成改版的四本雜誌發出提問,邀請讀者與我們一同探究這些雜誌們改版前後的各種思量與細節。

477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