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短篇小說《匿逃者》之後,時隔四年,賴志穎終於帶來他的最新長篇小說《理想家庭》。新書介紹是這麼寫的:小說家魏雨繆以遺作《理想家庭》一書成為暢銷作家,為了和宋雲天在一起,他設局讓自己的父親愛上宋雲天的母親,如此一來,他們成為兄弟,從此能同住一個屋簷下。宋雲天的女兒妍齡,在魏雨繆過世後,繼承了所有版權,考慮將《理想家庭》的初版賣掉,搬離破敗的公寓,她的願望是將「幻遊47」處理器繼續升級,虛擬一個「理想家庭」……為什麼是這樣的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呢?透過郵件,我們請到賴志穎來聊聊他的創作過程。
OKAPI:《理想家庭》是你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可否談談構思由來、書寫的過程。
賴志穎:我記得在幼獅寫作班上課時,駱以軍先生曾經在黑板上寫下了小說情節發展的關係圖,這張圖的細節我有點記不清楚了,但是在關係圖的最中央,他寫下了「家庭」兩個字,意味著很多小說情節都是從家庭關係演變出來的。這樣的衍伸雖然不能應用到所有的小說,仔細想想確也很有理,家庭關係,可以產生出很多不同的排列組合,某些排列組合甚至會和倫理產生衝突,一提到倫理,我就想要試圖用某些組合發展小說。
在大部分的案例裡,父母的婚姻關係並非兒女能決定的(除非是晚年再婚或是離婚兒女牽線),更沒聽說過有兒女牽線小三(寫作這篇小說時這個名詞還在它的上輩子)破壞父母婚姻的(在婚姻看起來再和諧不過的情況下),但這世界無奇不有,我沒聽說過不代表沒有過,以前沒有也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這已經是我和朋友間的老生常談了,真實人生往往比小說還不可思議,既然我只是要寫一篇小說,就不用顧慮情節的現實性了。當然,科學、地理和歷史現實是在寫非科幻小說須要顧慮到的細節,但情節的邏輯是可以自己創造出來的。寫作《理想家庭》最初的想法是這樣形成的。小說裡面所探討的議題是跟著情節而衍伸,因此探討到的議題其實蠻繁雜的,套用徐譽誠的話,我藉這個小說發展自己的「世界觀」,而在小說完成後,我發現自己最在意的,是靈魂在這個世界上的「相同」和「相異」,以及社會對「個體特質」所抱持的期待等等。這些性質,在網路普及的社會被誇大化,人人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但真的是如此嗎?如同已經被網路攤平的世界,人性似乎也被攤平了,我們的意識真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意識嗎?我記得以色列小說家奧茲.阿莫斯(Oz Amos)說過這樣的話,當他無法搞清楚他對於某件事情的想法時,他就寫小說來回答。我大概也是這樣的狀況吧。
開始寫作這部小說已經是距今約六年前左右的事了,《理想家庭》最初的版本大約在五年前就已經完成,所以我得藉此澄清一下,最近有長輩和朋友因為書的出版日期而認為我一面寫論文一面寫小說而問我怎麼辦到的,這實在是天大的誤會,因為我在幾年前就已經完成這部小說的大致輪廓了,這些年來只是小幅的補補綽綽。《理想家庭》最初的目標只有六萬字的篇幅,章節規畫是一開始就定下的,以三個主角的名字或代號迂迴排列成十二章,因此每章平均下來要寫五千字,我也就這麼寫了,最早還額外有兩個章節各約幾千字,分別放在開頭和結尾,其中一個版本也曾將小說擴增到十萬字以上,最後這個八萬字的版本是又瘦身並且刪除頭尾篇章的結果。
至於序和徐譽誠的信是原本不在規畫內的意外插曲。當編輯問我想找誰寫序時,我只想找某兩位我熟悉的長輩替書寫序,但他們這一陣子都在忙各自的文字債,所以不成,然而出版日期似乎很急迫,內舉不避親,就找了徐譽誠來救火,他在洪茲盈新書《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書末的對談很精彩,而且他對於文本的分析能力高超,每次和他開讀書會都會從他那邊得到不同的觀點,所以我也相信他能帶給整部小說另一種詮釋方式。此外,編輯也建議我可以自己寫一篇序,沒想到我們兩人不約而同都一起玩起了角色扮演的遊戲,果然很有默契,最後的效果也蠻理想的。
OKAPI:小說中有虛構跟現實的交會、跳接,同時也是書名本身,為什麼會這樣選擇?
賴志穎:我一直很喜歡嘗試不同的小說形式,然而形式這種東西可遇不可求,形式無好壞,就是對或不對而已,對的形式能幫小說增添更多的象徵,不對的形式就是讓人難以進入內容。對於《理想家庭》,我所選擇的不是太罕見的形式,然而,我以前沒有試過這樣的寫法,加上小說本身角色的隱密性和隱晦性和這個形式應該蠻契合的,所以想試試看。此外,因為三個主角的章節分配並非平均的,所以我藉由置入性的段落(書的章節或是信件)來平均角色以及角色所代表的那個世代出現的比例,也藉此把情節以拼圖的方式交代完整。
我的朋友曾經抱怨過小說的細節太多,情節連接點散落在不同的章節裡,是在考驗讀者的記憶力嗎?(其實也是在考驗作者的記憶力呀!)關於書名的選擇,也曾有幾個版本,最初的名稱就不是《理想家庭》。我在第二版後確定書名和小說中提到的書名可以互相指涉後,這書名就很難動了,所以出版時就還是用此為書名了。
OKAPI:像是面具之後又隱藏著另一個面具,作為小說作者,偶爾又要站在書中的作者魏雨繆背後書寫。你在角色切換上是否有哪些困難?
賴志穎:其實這有蠻大的困難的,理想上,我的作品和魏雨繆的作品應該要有更多語言上的切割,雖然我試著這樣做,但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似乎沒有太顯著的差別,這多少有點讓人氣餒。目前這種事對我而言,還是像炒菜一樣難以避免。會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身為留學生為了省錢,加上我的校區基本上沒有人類可以吃的食物,我和另一個台灣同學在周間都是自己準備三餐,過一段時間,我們都發現,不管每天為自己準備的菜色如何變換,甚至照食譜的做,煮出來的東西還是多少會有自己的味道,正牌的廚師或許就沒這個問題了,話說回頭,結論是,我的寫作技巧還是需要更加把勁兒呀!
OKAPI:書裡提到虛擬博物館、最後一本文學雜誌,回憶以及紀念,這是你所想要預示的未來光景嗎?如果站在未來,對於現在,你覺得有哪些事物是一定要被保留的?
賴志穎:其實我不敢「預示」任何未來,我只是提出可能性,文學雜誌會因為虛擬空間的產生而發生重大轉變,現在已經有很多雜誌平行出版電子版了,而在虛擬空間建立後(如果有這麼一天),我相信這些東西都會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在虛擬空間裡,而且我更認為,文學創作的形式會因此變化更大,但我現在還不敢妄言就是了。
然而,人類的科技不管發展到何種程度,都還會保有某種程度的懷舊性,而在未來,我認為所有的東西(包括回憶、包括夢境,題外話,夢境在不久以後就能被偵測顯影了,我相信回憶過不久之後也可以)都是可以被保存於數位空間,因此,能被保留的事物將不再是聽憑集體記憶或是仰賴少數人決定了,保留將會更加地私我化,譬如以古蹟而言,我們目前能做到的,就是保存古蹟最後的樣貌,但如紅毛城其實歷經了幾個不同政權的改建,每個時期的風貌對不同的人可能有其意義,在虛擬空間裡,所有的階段都可以被保存下來,而不是只是看到我們現在可見的最後模樣,所以,虛擬的世界會是四維的,時間的切片都能被保留下來。然而,現在還沒有這樣的科技,事物必將隨時間改變或湮滅。站在未來,只有自然環境和生態是一要被保留的,不論如何,這些是無法虛擬化的,人為的事物則無所謂。我是個對於丟棄舊物有障礙的人,想要保留的過往事物一定不勝枚舉。不過,沒有事物一定是得被保留的,雖然我們都會有這樣的心態。
OKAPI:如何選擇寫作題材、如何過濾?在寫作中,你會特別在意哪些事情?
賴志穎:我對於寫小說的心很大,我看到有趣的事情就會想要寫成小說(雖然往往只是想而已),我也喜歡規劃題材,但也僅止於規劃,真正能寫出來的沒多少篇。我對於寫作的題材只有一點顧慮,就是盡量不取材於身邊寫作朋友的經驗(我曾讓徐譽誠和洪茲盈在我小說裡跑過龍套,但我都還是會先給他們看過打聲招呼),除此之外,只要能寫得出來就不用過濾了,因此,問題只是在寫不寫得出來而已。
在寫作時,我會很在意小說中需要處理的歷史、地理和科學現實,即使小說本身是虛構的,總之,小說中不需要虛構的環節都盡量都符合真實的狀況。《理想家庭》的某些場景被設定在「近未來」,所以會有些幻想的成分,我也盡量設身處地從未來的角度來構思,而不是直接以理所當然的方式帶過。
OKAPI:可否談談你的寫作習慣,還有日常閱讀的取向。
賴志穎:我的寫作習慣應該蠻一般的,我完全就是以電腦寫作,偶爾用筆打草稿而已。我不喜歡去公共場合寫作,圖書館就不必說了,綁手綁腳的地方很討厭,我也不想去咖啡館寫,最主要的顧慮就是安全風險,譬如,如果我要上廁所時我要把電腦收著嗎?放在桌上如果掉了不就糗了?還要和人搶插頭。有時咖啡館放的音樂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寫東西時會喃喃自語,加上我的電腦又不是蘋果的,去咖啡廳用會很傷別人的眼吧?所以我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在家裡寫作,可以放自己想聽的音樂(寫《理想家庭》時,主要是用不熟悉的巴哈清唱劇馬拉松式連播來專注的),也不用擔心安全的問題。
文學類出版品通常是我閱讀時的首選,台灣幾家主要文學出版社的出版品我都會注意,小說和散文是我常交替閱讀的,有時候就只能看得下小說,有時就只能看得下散文,我曾經有一段時期很喜歡買各式各樣的詩集(說到這,我在大學時曾意外買過洪茲盈她姐的詩集《藍路》,當時我們可都不認識對方,現在可是夢幻逸品呢!),但現在就只挑朋友推薦的來看了。
我也喜歡找舊書來看,通常都是按照作者來追的,譬如許達然的絕版散文、季季的絕版小說、顧肇森的絕版書、三三作者群的絕版書、林俊穎最早的小說和散文(非常開心收齊了!),這些書都像是時光機一樣帶我穿梭到我小時候的年代或是我還沒出生的年代。國外的作者我也很喜歡,會持續追幾個作家的中譯本,像是安伯托.艾可、保羅.奧斯特、米蘭.昆德拉,最近也迷上了荷西.薩拉馬戈。此外我對歷史和科普書的興趣也很大,只要是有趣的書都會想看。人在國外,還是常常請家人寄書給我,聽說便利商店的工讀生只要看到我娘就知道要拿書了。
OKAPI:在你的想像中,「理想家庭」該是什麼樣子?
賴志穎:我還沒想過這個問題,而我也不知道理想家庭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們現在社會一般期待的理想家庭是近一百年來被教育出的觀念,我的祖父們都是有兩個以上妻子的人,這也不過一百年之間的事情,由此可知社會觀念變化之大,所以我也不想預測未來一百之間理想家庭到底是什麼模樣。但我希望我的家庭會包括很多動物成員,馬、鵝、雞、狗、貓、羊、鹿這些基本的成員就不用說,或許還能有羊駝(實在太惹人憐愛了)、水豚(天呀)、樹懶(不可能)、小熊貓(保育類更不可能)、最好還有霍加狓OKAPI(癡人說夢),如果真的要達到這種程度,我看還是先賺夠錢成立一個動物園比較實在。
〔賴志穎作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