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個人意見|閱讀Remix

【故事 │個人意見的13個短篇】Story 7:搖籃

  • 字級



她不可置信地看著電視新聞,上面那個戴著帽子,背對鏡頭,聲音還經過變音處理的媽媽,「所以我收到這個東西就是很害怕啊,你說我收到一個跟自己小孩完全一樣的娃娃,就,對啊,覺得超不舒服的,你說要把它丟掉又怎麼講,就那個,下不了手,可是到底是誰做這種事,我覺得好恐怖。」

拜託,即使妳戴著帽子又變音,我一看妳家樓下的外觀就知道妳是那個琳琳的媽媽,我是出於好意!收到一個像琳琳的娃娃應該要很開心!訪問到警察了「由於沒有明顯違法的行為,所以這個我們分局也不能偵辦,但會這個加強巡邏。」最後記者下了一個結論「不知從何而來的禮物,搞得民眾,人心惶惶。」

她打開了常上的新手父母的討論區(其實上很久了,除了搜集寶寶的照片,也想知道有沒有人貼收到她的禮物很開心),很多人討論這個新聞,還有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我也收到了」(是宥宥的媽媽)「我也收到了」(芸芸的媽媽),大家都好害怕,好緊張,說自己的隱私被偷窺了,被騷擾了,覺得好不舒服,「到底是誰做這麼變態的事情?」「做這種事的人一定是精神有問題。」「被瘋子盯上可以去警局備案嗎?」「大家要小心自己的隱私,免得被偷窺狂跟蹤狂盯上。」

她回頭看到桌上做到一半的小男生娃娃,臉朝這邊,無辜地盯著她看,她一股火起,隨手把那些零件掃到地上,娃娃的臉在地上砸出裂紋,一路滾到牆角,一個眼珠滾了出去,不知道滾哪去了。為什麼這些人不喜歡我的禮物?為什麼這些人凡事就是要往最壞的地方想?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因為這些娃娃而開心,這樣也不行嗎?瘋子?神經病?變態?偷窺狂?跟蹤狂?我只是好心的送了你一個娃娃而已呀。

如果大家不喜歡我的禮物,那我就不做了,不做了可以吧,沒關係,她總是可以回去當保姆,她領有執照,只是小孩一個個的長大,得送回父母身邊,她總是覺得格外難受,動物不是有所謂的銘印效應嗎?這些寶寶可還記得我嗎?大家已經淡忘那個事件了吧,她不是第一次在新聞上被談論,她還記得那個標題「保姆糾紛又一樁」,她只是想和最投她緣的貝貝多相處一會兒,貝貝的媽媽看起來上班那麼累,回家能陪貝貝多久?在我這裡過上一夜,就一夜而已,也不行嗎?我是為妳好呀,我是真心的喜歡貝貝啊,可是貝貝媽媽抱走以後就換了保姆,她幾次打電話只想再聽到貝貝的聲音,最後,貝貝的媽媽不僅把電話也換了,還報了警。

天越來越黑了,她起身把燈點亮,這是一間育嬰房,四周貼著粉嫩色彩的壁紙,地上有柔軟的巧拼,牆上貼著卡通圖、認字圖、這是幾週的超音波照片,那又是幾週的超音波照片,她收起了那些超音波照片,嬰兒床上的音樂鈴簇新,上面垂掛的小雞小貓沒有被碰過的跡象,她又輕輕地推起了搖籃,但搖籃裡是空的,這裡沒有小嬰兒的奶香味,從來沒有,怦怦、怦怦的心跳聲響起,那是她的手機鈴聲,她特意把當時第一次聽到心跳的錄音,用最近才出現的科技設成手機鈴聲,心跳還在,寶寶就也還在,她不想接,大概是那個男人,丟下她離開她的男人,曾經在這個空蕩蕩的嬰兒房裡大發雷霆的男人「妳有病!妳忘了嗎?我還在這裡,我還活著!」。

為什麼我沒有的,這些人可以有?」她突然有了這個念頭。

(故事未完,請至KKBOX繼續閱讀)

「她喝了保姆倒出來的茶,眼角瞥見在客廳的一角有一個,那是彈珠嗎?看著更像眼珠?」
挺著大肚子的她前往拜訪新找的保姆,但角落的眼珠散發不詳的訊息......快到KKBOX看小說的另一個視角↓↓↓

      


意猶未竟嗎?點擊看其他故事:

Story 1:禮物 
她打開禮物盒,妹妹怎麼會躺在紙盒裡面!


Story 2:就是你家
 
黑漆漆的省道上,出現了一間便利商店......


Story 3:那雙男鞋
 
獨居的她買下了一雙男鞋......


Story 4:樓下的阿伯
 
陽台掛著的遶境平安紅燈籠,點著永遠不熄......
 

Story 5:恭喜發財
血,更多的血,他一身紅衣的離開了那棟房子。

Story 6:還是我家
打從那女人從人世消失以後,他一直看到各式徵狀。

*個人意見新專欄「故事 The Story」連續13週更新短篇小說,由OKAPI與KKBOX同步刊登同一故事的不同面向,別忘了每週一次看兩篇,拼湊完整故事!


個人意見之完美的任性

個人意見之完美的任性

個人意見 陳祺勳
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畢業,以藝術投資為興趣,時尚評論部落格「個人意見」格主。著有《個人意見之品味教學》《個人意見之待人處世指南》《個人意見之愛情寶鑑》以及《個人意見之完美的任性》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拳擊擂台下的性別角力,打倒恐懼,我們都可能是 #林郁婷

「如果你很厲害,那你就是男人」帶你觀看不同場域的性別權力動態,找到自己的發聲位置。不只體育界的女性選手,藝術家、文學家、普羅大眾,我們都需要更多對話和鼓勵。

13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