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書籍好設計BOOK DESIGN

【書設計】飯澤耕太郎《私寫真論》──破壞之後,那名為「私我」的模糊之影

  • 字級


裝幀設計╱林銀玲(攝影╱李盈霞)

......................................................................................................
封面 內頁 裝訂 材質 印刷 加工
好設計的理由:探討攝影師拍攝時產生的「私我」主題,設計上透過暈墨+ 燙黑字、霧面燙銀、可撕開的明細線等手 法, 表現從「作品」反射出不甚明晰、但確實存在的「作者」自我意象。加工精緻且手感細膩, 視覺令人印象深刻。
.....................................................................................................

文/林銀玲、劉佳旻

攝影者透過相機這種第三隻眼,將天下萬物盡收底片之中,往往在按下快門時唯一『看不見』的對象體,就是自己。

攝影者的存在,就是眼睛看不到的對象。因為眼球看不到自我的形體,所以對於渴求遍覽天下萬物的攝影家來說,拍攝(觀看)中的『私我』,不就是最後的被寫體嗎?

也因為如此,攝影家一旦踏上『私寫真』的道路,就必須挑戰『私我』這個兼具拍攝者與被攝體身分的存在,甚至自我破壞也在所不惜。

──飯澤耕太郎

私寫真論

私寫真論

《私寫真論》做為當代攝影的課題,特別在日本攝影發展脈絡中,是在1960年代後半至1970年代開始出現的一條影響深遠的路線──攝影家們在拍攝對象的過程中,同時也將自我/私我與世界的關係投映出來;透過「拍攝」,攝影家們的私我與現實世界留下彼此摩擦的傷痕。作者飯澤耕太郎透過四位重要的攝影家:中平卓馬、深瀨昌久、荒木經惟、牛腸茂雄,透過拆解他們作品中的「私性」表現,以及作品與攝影家的人生觀,建立一套訴說攝影者、作品與世界的獨特攝影觀。

為了表現在拍攝者的觀看中擺盪的「自我/對象物之間」往返、折復,反覆拍攝與反覆書寫的關係,本書採用手感較粗且有溫度感的羊毛紙。燙黑的書名字底下,是運用飽滿墨汁的毛筆,加上過多的暈染,寫出不易辨別的「私寫真論」四字。明晰的燙印印刷字體,與不規則暈染的墨漬之間,隱約拉出了難以言說的內向光譜,在那之中,既是明確的理性,也有難以收束的感性;既有對象物體的明確存在,也有內在自我從幽暗處發出的囈語、雜音。

(攝影╱李盈霞)書衣採用手感較粗且有溫度感的羊毛紙(攝影╱李盈霞)

書名特意暈染出不規則的「私寫真論」四字,其上是明晰的燙黑印刷字,兩者之間既對比又相合(攝影╱李盈霞)


茶褐色內封選用牛皮紙包覆薄紙板構成的精裝書封,上燙以霧銀,仿造出鏡面反射的影像。刻意選擇霧面銀,讓鏡面僅能投射出只是概念性的「影」,而非明確具體的形象。這一層模糊的距離感來自「私寫真」的特性,從拍攝的照片中所可能解讀出的拍攝者主體,永恆是模糊、難以指認的不定型態。

(攝影╱李盈霞)內封選用牛皮紙包覆薄紙板構成的精裝書封,燙上亮霧銀,仿造出鏡面反射的影像(攝影╱李盈霞)

(攝影╱李盈霞)霧面燙銀使反射出的影像模糊,更符合書中的拍攝者主體概念(攝影╱李盈霞)

(攝影╱李盈霞)(攝影╱李盈霞)


眼尖的讀者或許會發現,在素白書衣上除了書標之外,還有兩個打穿的小圓孔,隱約露出茶褐色內封與潑濺的銀墨痕跡,兩個小圓孔間有一條隱約的、形似信封的明細線。從圓孔開始,讀者可以試著把明細線撕裂開來,讓完好的封面因此出現破口。

那遭破壞之後才能看見的影像,正是蟄伏在「私寫真」之中、隨時可能逼視著讀者們──那概括名為「私我」的模糊之影。

(攝影╱李盈霞)封面打上兩個小孔,隱約可見茶褐色內封與潑濺的銀墨痕跡(攝影╱李盈霞)

(攝影╱李盈霞)兩孔之間有著明細線穿裂其中(攝影╱李盈霞)

把明細線撕裂開來,那遭破壞之後才能看見的影像,正是蟄伏在「私寫真」之中名為「私我」的模糊之影(攝影╱李盈霞)

孔洞與明細線的概念也同樣出現在書背上(攝影╱李盈霞)

(攝影╱李盈霞)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設計師們把○○變成✕✕,之後產生了∆∆的效果!本本精彩的第四季好設計評選作品都在這裡!

又到了一季一次看美書的時候,本次入選作品我們看見設計師們如何透過設計語言或張揚或隱晦地傳遞書籍主題,並在執行上選擇最符合預算與該書調性的方式,且在其中藏著一些小巧思,讓評選的我們與讀者在翻閱中感到無比驚喜。

18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