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500年前的歐洲,想看鳳梨用租的!圖書館宅女克萊兒《那些異國玩意兒》帶你看世界的「第一次」

  • 字級


《那些異國玩意兒》作者克萊兒.考克-斯塔基(圖/新樂園出版提供)


克萊兒.考克-斯塔基(Claire Cock-Starkey)是名熱愛歷史的自由寫作者。她發跡於電視媒體,曾在BBC電視台、倫敦廣播公司(LBC)工作過。在製作廣播節目其間,她重回原本就十分熱愛的歷史懷抱,在蒐集節目資料過程中磨練出令人驚豔的史料搜索、企劃能力,成為自由寫作者後陸續接下了大英圖書館與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的出版計畫,持續在浩瀚歷史之湖上打撈沉積的璀璨事件。她的新書《那些異國玩意兒:大航海時袋探險家們的第一手記事》正是探索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史料,藉由大航海時期歐洲探險家們的手稿呈現出那個夢幻年代世界的樣貌。她定期於個人網站推特上更新自己蒐集來的有趣史料和故事。

Q: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著迷於歷史的呢?

克萊兒:從小我就喜歡歷史,著迷於那些曾經真實發生過的故事,總愛待在充滿歷史趣聞的博物館裡吸收那些好玩的知識。因為熱愛歷史,我後來攻讀了歷史與考古的學位,而這份熱情也是驅使我寫作的最大動力。簡明易懂地將過去發生過的迷人事件分享給讀者,看他們讀了之後露出微笑是最讓我欣慰的事;希望他們在看完我的書後,會想將讀到的趣事分享給親朋好友。

Q:為什麼想要寫這本《那些異國玩意兒:大航海時袋探險家們的第一手記事》呢?

How to Skin a Lion: A Treasury of Outmoded Advice

How to Skin a Lion: A Treasury of Outmoded Advice

克萊兒:我的上一本書《如何剝下一隻獅子的皮》(How to Skin a Lion),寫的是關於那些人們早已經遺忘、留在過去的老建議。在寫作過程中,我讀了許多早期探險家的旅遊紀錄。對那時候的人來說,世界還是塊填滿未知的畫布,我不禁好奇:相較於掌握了世界全貌的現代人,這些古人們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呢?當他們第一次踏上未知國度時又是什麼反應?

比方說,看到長頸鹿、第一次品嘗芒果,或是和語言不通、文化截然不同的外國人面對面。正是這些接連湧出的問題啟發了我,讓我寫出這本《那些異國玩意兒》,將探險家們過去的驚奇、興奮之情呈現給世人。

Q:你是如何從大量文獻資料中挑選材料?取捨的標準是?

克萊兒:我花了好長好長的時間把自己埋在大英圖書館的書堆裡!在寫作的第一階段,我列了一張表,寫下在這本書中自己最想呈現給讀者的迷人生物、食物與異國文化

接著,我展開了約莫六個月的徹底搜索行動,先翻遍大英圖書館裡的藏書目錄,找出相關的古老遊記,從中篩選出我覺得最有可能收錄上述列表需求的,把它們都借出來,在圖書室花上整整一天,把書上所有相關資訊都摘錄出來。大部分時候我發現的紀錄都聊勝於無,偶爾才會找到一段讓人著迷沉醉的精采敘事。

那些異國玩意兒:大航海時代探索世界的第一手記事

那些異國玩意兒:大航海時代探索世界的第一手記事

經過了資料搜索階段,列表上的每一個條目幾乎都累積了可觀的相關訊息。我並不想只將各式史料不做區分羅列,而是希望能寫成一本匯集了最佳史料的書,因此我會更進一步篩選蒐集到的資料,選出最有特色、描述最精彩,或是最有趣的段落。

結束資料蒐集到真正寫完這本書,大概花了三個多月。因為我不是全職寫作者,同時還接了其他編輯的案子,就在一邊趕其他案子時一邊整理資料、寫作。文稿完成後,我就像每個編輯一樣,包辦後續的所有設計、排版工作。

Q:寫書過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你如何克服呢?

克萊兒:最大的困難是掌握脫離茫茫史料海的時機。史料何其多,如果沒有截稿期限,我想我一定可以寫出更豐富、更厚的書來;不過現實總是要顧,字數限制和逼近的截稿日倒是在克制自我別迷失這點上幫了我一把。

不過,過去在資料海中浮沉的經驗告訴我,真正有價值的事物往往最困難,所有的艱困都是來自於我在進行的是具有探索價值的主題。蒐集資料或寫作碰到難關時,我會試著一次只專心處裡一個微小的部分,或和手邊的工作拉開一點距離,離開大英圖書館,到戶外去踏踏青,呼吸新鮮空氣。

Q:你特別想推薦給讀者的段落是?

鯊魚關於鯊魚的記載,都有「某人被咬一口」或「某人被吃掉」的恐怖結尾(書籍插圖/新樂園出版提供)

克萊兒:我最想推薦有關鯊魚的記載。那些碰到鯊魚的可憐歐洲水手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多麼危險的生物,想也想不到海裡會有這麼恐怖的怪獸,可想而知,他們見到鯊魚朝自己游過來有多恐懼!而且,大多數的紀錄都有「某人被咬一口」或「某人被吃掉」的恐怖結尾。這些精采的記事,顯示了當時這些離家千萬里的探險家們對這世界是多麼無知,又有多麼輕忽未知的危險。

愛德華.特里在《遠航東印度見聞》中也寫下了對鯊魚心態的想法:
鯊魚果真名不虛傳,只要咬住什麼,便會吃得丁點不剩。牠們是最嗜血的魚,這我可是親眼見證許多次:牠們會尾隨我們的船,我們便用堅硬的鐵勾刺穿五磅重的牛肉,然後將鐵勾綁在一條牢固的繩子上,最後把當作誘餌的牛肉從船上丟到海裡,每次牛肉都會被其中一條鯊魚咬住。如果鯊魚太重,被拉上來時偶爾會從鐵勾脫落、落回海中,但是只要放下第二次誘餌,牠又會再度上當咬餌,一直到被抓住為止。這些鯊魚猶如行為卑劣之人,以為萬事皆可得逞,甚至能逃過任何網羅,因此毫無半點戒心……最終難逃死劫。
許多鯊魚長得異常巨大,牠們有寬闊的圓頭,嘴裡長滿三排銳利的堅硬牙齒,足以咬斷人的大腿。有些人在溫暖海洋游泳時過於大意,不幸遭逢厄運,慘遭鯊魚攻擊。鯊魚既敏捷又兇狠,因此傷人無數。


Q:有沒有你非常喜歡,最後卻沒收錄的遺珠呢?

克萊兒:最遺憾的是我沒能把無尾熊的史料收進書裡。就像我在書裡提到的,無尾熊可能是因為在樹上生活的關係,早期的探險家們很少注意到牠們。直到1803年,無尾熊才正式被記上一筆,但是覽遍該段時期關於無尾熊的記述,我遍尋不著比較合適、有趣的描述,因此很遺憾的沒能收進書裡。

Q:哪一位探險家的記事讓你特別印象深刻?

塞繆爾.珀切斯《珀切斯朝聖之旅:世界的關聯》中的非洲動物紀錄,多虧了可憐的探險家安德魯.巴特爾塞繆爾.珀切斯《珀切斯朝聖之旅:世界的關聯》中的非洲動物紀錄,多虧了可憐的探險家安德魯.巴特爾。

克萊兒:書中提到的所有探險家們都讓我印象深刻。他們都十分勇敢,而且為探索世界、發現新事物傾盡一切心力。有許多人寫下了在旅程中的艱困,比方說可憐的安德魯.巴特爾(Andrew Battel),他在1590年被葡萄牙人俘虜、帶往非洲,當了20年奴隸。直到1610年他才獲釋返回英國,也才終於向塞繆爾.珀切斯(Samuel Purchas)訴說了自己坎坷的經歷,也為1613年出版的《珀切斯朝聖之旅:世界的關聯》(Purchas His Pilgrimage)這本書增添了許多關於非洲動物的精彩紀錄,例如斑馬、長頸鹿,還有猩猩。

Q:對你來說,這些探險紀錄代表了什麼呢?

克萊兒: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竟然能夠讀到這麼多探險家的第一手記錄,能夠知道他們當時面對的是何等困苦,明白他們花上好幾年住在船上,靠著有限食糧往目的地航行的生活是什麼滋味。在漫漫長路上,他們常常與陌生人打交道(和善與兇惡的人他們都碰過)、開展新視野、聽各式奇聞妙談。這些經驗肯定徹底翻轉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而他們自旅途中帶回的一切故事,都將形塑西方人對外的態度與認知,更啟發了後來的探險者、促進文化交流。這些早期的探險家們是全球化的先驅,他們為歐洲人帶來從未嘗過的異國食物、從未見過的異邦生物,開啟了嶄新的世代。

Q:這樣回朔歷史的過程肯定讓你發現了許多意料之外的趣事、得出有趣的結論,能和我們分享幾件嗎?

招待賓客時,桌上的鳳梨多是借來的!(書籍內頁/新樂園出版提供)當時招待賓客,桌上的鳳梨多是借來的,只看不吃(書籍插圖/新樂園出版提供)

克萊兒:探險家們對異國動物的態度讓我驚訝。我原本預期這些水手們與這些前所未見生物相遇時會是既困惑又興奮,但沒想到多數紀載顯示:比起觀察,他們更熱衷於識別眼前這隻生物到底能不能吃?這本《那些異國玩意兒》也因此出乎我預料,收錄了大量動物們吃起來口感如何、滋味好不好的紀載,像是企鵝肉的魚腥味很重、渡度鳥一點也不好吃。


此外,從國外帶回的異國食物,有許多成為歐洲身分地位的象徵,這點也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像是鳳梨,在當時人們心中地位不凡,富有人家都要在餐桌上擺一顆給賓客留下深刻印象。不過,這些放在餐桌上的鳳梨可不是拿來吃的,因為實在太珍貴,少有人捨得吃,也不是隨便就能到手,大部分都是向別人租的!因此在招待完貴客、給他們觀賞過後,鳳梨又會被送回原主人手上,等著租給下一個想款待賓客的人。

香蕉的歷史也十分令我驚奇。今天我們熟知的「卡文迪什蕉」(Cavendish banana)原來是從印度洋西南方的模里西斯(Mauritius)來的,探險家們將植株老遠運回英國,種在德文郡公爵六世威廉.卡文迪什(William Cavendish)位於德文郡的溫室裡進行改良,改良後的植株又被運回加勒比海沿岸栽種,在該地區繁榮生長。1950年代,大米七(大麥克)香蕉被黃葉病影響,產量大受打擊,能夠抵抗疫病的卡文迪什蕉於是成為蕉農新寵,才因此成為現今人們最熟悉、常吃的水果之一。

Q:長期蒐集歷史資料,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看世界的眼光有因此改變?

克萊兒:寫這本書、接觸大量史料,讓我對自然界動植物的眼界更開闊。生活在資訊爆炸的世界,現代人的知覺不像過去的探險家那樣敏銳,往往變得木然,忘了如何與周遭豐美的自然打交道,而探險家們樸實真切的字句,復甦了我被麻痺的感知。當我陪著孩子們,看著他們第一次嘗試沒吃過的食物,或是看到沒見過的動物時,我因此能夠試著讓自己回歸到世界仍是空白的最質樸狀態,與他們一起同樂,分享最初的喜悅。

Q:你想必是個熱愛閱讀的人,最近正在讀什麼書呢?

克萊兒:由於我的工作天天沉浸在非小說類書籍中,所以閒暇娛樂時我愛看的都是小說。尤其是雪倫.波曼(Sharon Penman)寫的歷史小說。最近我剛看完她關於英王李察三世的著作《榮光》(The Sunne in Splendour),她在這本書中賦予了歷史新生命,非常好看!

我還是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的超級大粉絲,去年還興沖沖地去劍橋文學節聽他演講。當天他提到的新書《斯德雷之屋》(Slade House),真是一本節奏明快、厲害的超自然小說;因為太精采,我幾乎捨不得放下,結果只花兩天就讀完了。

今年夏天,我看了多麗斯.萊辛(Doris Lessing)的中篇小說集《五號》(Five)。她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塑造的角色極其寫實到會讓讀者一度錯覺自己認識他們。除了精彩的劇情,她還串聯了每篇小說的主題,構築出更大的意義,十分令人佩服。我因此開始讀她最知名的作品《金色筆記》(The Golden Notebook),目前為止一切都精彩可期。

The Sunne in Splendour: A Novel of Richard III

The Sunne in Splendour: A Novel of Richard III

Slade House

Slade House

Five

The Golden Notebook

The Golden Notebook

Q:身為一個歷史迷,在歷史書籍方面你有什麼作品想推薦?

克萊兒:目前市面上有太多好書,它們為讀者講述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故事,比如彼德.佛蘭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s),還有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講羅馬帝國的《S.P.Q.R》。除此之外,我也喜歡一些比較輕鬆的小品,例如葛瑞格.詹納(Greg Jenner)《用一天說歷史》A Million Years In A Day)和凱薩琳.克森(Catherine Curzon)《英國喬治王朝法庭的一天》(Life in the Georgian Court)

The Silk Road

The Silk Road

SPQR: 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SPQR: 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用一天說歷史: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你的一天是人類累積的百萬年

用一天說歷史: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你的一天是人類累積的百萬年

A Million Years in a Day: A Curious History of Everyday Life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Phone Age

A Million Years in a Day: A Curious History of Everyday Life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Phone Age

Life in the Georgian Court

Life in the Georgian Court

Q:你接連與大英圖書館和牛津大學的博德利圖書館合作,出版了四本書。請說說這兩次的合作經驗吧。

Bodleianalia: Curious Facts About Britain’s Oldest University Library

探究博德利圖書館歷史的《博德利》

克萊兒:能和圖書館合作出書實在是非常幸運。我是個圖書館宅,能夠深入這些龐大機構讓我興奮不已。大英圖書館擁有舉世絕倫的豐厚館藏,在那蒐集資料簡直是置身於探索不盡的無窮宇宙。走進閱覽室,我總是興致高昂,期待今天又會找到什麼有趣的資訊。我才剛和牛津大學的博德利圖書館合作,寫了一本探究圖書館本身歷史的書《博德利》(Bodleianalia)博德利圖書館是英國最老的大學圖書館,歷史既悠久又迷人。寫這本書時我有幸能深入館內上下,館員們還讓我跑進古籍修繕室,欣賞那些精美、保存完善的古籍和手稿。

Q:連新書《那些異國玩意兒》在內,你預期以這些蒐集各種有趣資料的書呈現什麼閱讀風景給讀者呢?

克萊兒:希望我的書能傳達出我自身對歷史的熱愛,使讀者們開始對歷史產生興趣。也希望能藉由呈現各種古怪有趣的故事,能讓歷史變得更平易近人,吸引平時不看歷史書的讀者們。

有時候,我會發現一些讓我覺得「天啊那一定很好看」,結果一翻卻發現寫得一點也不有趣,讓人失望透頂的書。我希望自己的書能夠讓每一個翻開的人都興致盎然地讀完,從中得到新知、沉醉於迷人的歷史故事。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選後久久不能平靜特輯 | 做不到!千頭萬緒難平息,何不試著轉移思考焦點,反思自己在世界的位置

選後已經試過所有方法,還是忍不住想到選舉?先別強逼自己放下,不妨轉移思考焦點,從更宏觀的世界公民視角,思索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56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