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百大

【2016年度選書】我們如此不同,相同的是,都想被理解--《這就是爵士樂》

  • 字級

 

這就是爵士樂:溫頓・馬沙利斯的音樂與人生自述

這就是爵士樂

說到爵士樂,你會想到什麼?是比莉哈樂黛滄桑動人的嗓音?是知名樂迷村上春樹的《爵士群像》?還是青春熱血的日本電影《Swing Girls》裡的名言:「世界上分為兩種人,懂得搖擺的人跟不懂搖擺的人」。我們知道什麼是古典樂,對於流行音樂、搖滾、嘻哈也能描述出個聲音印象,但一提到爵士樂卻突然支支吾吾了。沒關係,就讓溫頓‧馬沙利斯來說,他雖然是當代地位最崇高的爵士音樂人,但在這裡,他更像一個可親可近的鄰家阿伯,用平易近人的爵士語言為我們解釋生活。

他用家庭角色為我們拆解樂音構成,「爵士樂的重心在節奏組,也就是鋼琴、貝斯、鼓,有時也包括吉他。節奏組是藉由支撐獨奏者來得到自由。他們像是家庭裡的父母,努力工作,讓孩子過好日子。若節奏組出了問題,整個樂團都會受影響」。

他說藍調屬於所有人,是可以讓陌生人在合奏中互相理解而存在的音樂,像在介紹新朋友般的誠懇引薦,「當你不知道該如何演奏時,去找藍調,藍調隨時等著你」。他會正經八百的說明樂理,「藍調的基本曲式是用十二個小節不斷重複循環。曲式裡有三種和聲,像是三段式的戲劇,包含三段人聲呼喊,三段樂器的回應」。他也條理分明的剖析豐富層次,「某些藍調即使歌詞淒楚,音樂卻總是表現出強烈的律動讓人想隨之起舞,而跳舞永遠能夠帶來喜悅」。最為迷人的是,他帶入自己的生命經驗分享,「我的兒子剛出生時,又哭又喘,護士為了暢通他的呼吸道,將管子插進他的鼻孔。為了抽血,在他腳上扎了一針,又在其他地方東戳西戳。好了!歡迎光臨人世!最後讓孩子回到媽媽懷中,讓媽媽緊緊抱著他。痛與愛,這就是藍調」。他理性感性兼備,將教條式的樂理轉譯為細緻動人且能與他同理共感的語言。

說到這,好像還是一頭霧水,所以,爵士樂到底是?

爵士樂要你相信自己擁有創造力。作者的第一位爵士樂老師百克先生,他要學生強調自己獨有的特色,用個性演奏音符,就算來個嗚哇哇哇哇噗把聲音滑高、拉破也無妨,不管做什麼,都要帶著個性,以做自己為榮!受到鼓舞的學生們無不放感情全力投入,說真的現場聽起來糟透了,但百克先生興奮宣布:「各位,這,就是爵士樂!」爵士樂教導我們同理,教我們跟別人共同創造,同時也鼓勵我們找尋自己的風格。

然,勇於表達自己只是踏入這個圈子的基本配備,爵士樂最重要的精神是──懂得聆聽。

爵士樂多是即興演奏,在現場環境及時間壓力下要能巧妙融入,必須懂得聆聽,然後回應自己的想法給對方。藉由音樂傳遞的內容,只有純粹的真實,跨越語言、國界、種族,共同完成演出。爵士樂提醒我們,跟別人合作並不容易,有時你跟從,有時你主導,個人表現跟自我犧牲間拉鋸的張力,就是搖擺的核心,要想完美演奏,就必須抱持正面且開放的心態相信別人。人生也是這樣,世上沒有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相同的是我們都想被理解,當我們想被聽見,我們也得用心傾聽別人。

除了聆聽,爵士也注重同理心。爵士樂是由受解放的奴隸所創造的,但爵士樂並非種族音樂,各式各樣的人都演奏、聆聽這種音樂,可在討論其歷史時,我們無法避開當時種族隔離下的社會狀態。舞台上的地位取決於音樂造詣,而非膚色,樂手由於與藝術連結,思考變得更深刻,也因更能深切感受種族歧視之痛,他們不會說:「這一切真是狗屎,我們要反過來讓他嚐嚐這一切。」而是認為:「這一切真是狗屎,不要再讓任何人嚐到這一切。」

藝術設計類一直以來聚焦的是,具備專門知識學問又能連結及回應生活所需的選題。在討論2016年度選書的這個當下,我們的社會正因婚姻平權議題鬧得沸沸揚揚,支持反對兩造透過各種平台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激辯。今年決選的《這就是爵士樂》告訴我們,爵士樂的核心是搖擺,搖擺的過程是持續調和不斷變動的事物,這就是自由社會的當代生活。而最重要的是,這必須是種選擇。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