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何穎怡聽音樂

【♫|何穎怡聽音樂】讀過《在路上》,你就知道曼波是我們大家的

  • 字級

電影《在路上》裡主角狂舞曼波一景。


如果你讀過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在路上》On the Road,本地電影商翻譯成《浪蕩世代》),看到主角們進入墨西哥,在一個小鎮的舞廳兼妓女戶聽曼波音樂跳舞,你就知道曼波(mambo)是瘋狂的音樂,一種釋放自身熱情以對抗現實世界的音樂與舞蹈。

來,看看凱魯亞克怎麼形容曼波。

「業主站在吧台後面,年紀還輕,聽見我們想聽曼波音樂,馬上奔去拿來一疊唱片,多數是裴瑞茲.普拉多(Pérez Prado)的作品,立刻用大喇叭放送出來。瞬間整個奎格利亞鎮都聽得見這間「舞廳」(Sala de Baile)正在享樂好時光。音樂震天迴盪舞廳,我和狄恩、史丹為之一震,這才明白原來我們從來不敢隨心所欲、如此大聲地播放音樂──但是,這才是點唱機的原始功用,也正該如此播放。陣陣音響抖顫襲來。幾分鐘內,半個城鎮的人都擠到了舞廳窗前,來瞧美國佬跟女孩跳舞。他們跟那兩個警察並排站在泥巴人行道上,倚著窗子,表情隨性,無關緊要的模樣。在這個金色陽光的神祕午後,〈再來一點曼波珍波〉(More Mambo Jambo)〈曼波恰塔奴加〉(Chattanooga de Mambo)〈第八號曼波〉(Mambo Numero Ocho)等等美妙名曲在屋內大聲迴盪轟鳴,好似你在世界末日、耶穌再臨時會聽到的聲音。小號是如此響亮,我覺得遠在沙漠區都能聽見,那也正是號角的濫觴地。鼓聲如此瘋狂。曼波的節拍來自剛果河,那是屬於非洲也屬於世界的河流;因此這也是世界的節奏。嗡─噠,噠─噗─蓬─嗡─噠,噠─噗─蓬。喇叭傳出鋼琴的即興應答(montuno),如雨傾盆倒在我們頭上。領唱者的吶喊就像在空中大聲喘氣。那張瘋狂的〈曼波恰塔奴加〉唱片最後的小號主題樂段,與康加鼓、邦加鼓的高潮一起爆發,狄恩整個人為之凍結,開始抖顫流汗,當小號的震懾迴響激盪昏昏欲睡的空氣,響亮如空谷或者石穴的回聲,狄恩眼睛睜得滾圓,好像見到魔鬼,接著他緊閉雙眼。我呢,也像布偶抖顫;我聽見小號連番進擊我所見的金光,撼動我的靴子。」(摘自《在路上》,凱魯亞克著,何穎怡譯,漫遊者出版社)

在路上【反抗文化經典】

在路上【反抗文化經典】

浪蕩世代 DVD(On the Road DVD)

浪蕩世代 DVD(On the Road DVD)

《在路上》作者凱魯亞克生性疏闊,喜歡咆勃爵士與曼波音樂。


美國不是唯一被曼波襲擊的國家,華人地區也是,聽美麗的影星葛蘭小姐在電影裡跳唱曼波。


我最愛的曼波歌曲是來自埃及的Salamat演唱的〈Mambo El Soudani〉,它以小號為領奏與獨奏主體,非常吻合最早的曼波精神。

Salamat 和埃及著名的當代歌手Ali Hassan Kuban一樣,也是努比亞地區人,走的也是努比亞當代音樂路線,也一樣都是極受歡迎的婚禮歌手。努比亞的婚禮歌手地位崇高,大到你的婚禮得依他的檔期來排。Salamat的樂團大量使用管樂器與非洲古巴節奏,和Ali Hussan Kuban比起來,他少了一點政治訴求,多了一點享樂氣氛。他的樂團成員和Ali Hassan Kuban的樂團成員經常重複,但是他也啟用女樂手,這是較特別之處。


這首紅遍非洲的〈Mambo El Soudani〉是已故蘇丹歌手Sayed Khalifa,下面是 Miami 演唱的、大量使用電子樂器的版本。

 

一手讓曼波紅遍天下的Pérez Prado。

曼波音樂雖然不能說是裴瑞茲.普拉多(Pérez Prado)發明的,但必須說是他一手讓它發揚光大的。故事始於:

曼波最先誕生於古巴,融合了殖民母國的跳舞音樂、當地的黑人音樂,以及海地的黑人音樂,變成今日的面貌。1948年,裴瑞茲.普拉多從古巴移民墨西哥,讓曼波音樂在墨西哥生根,他組樂團、拍電影,很快的,曼波就從墨西哥跨越邊界進入美國,50年代在紐約興起一股曼波大風潮,不僅大量灌錄曼波唱片,拍攝曼波歌舞片,各地舞場還舉辦曼波比賽,曼波舞蹈課。一切始於這個人,來聽他大紅特紅、《在路上》一書提及的〈第八號曼波〉。


這股曼波熱就夾著美國傲人的電影、音樂勢力,散播到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所以,你看到了 Salamat 的努比亞風情曼波,你聽到世界各國演繹自己的曼波。我記得一個有趣故事,那是我去阿美宜灣部落訪問阿美大老黃貴潮時,他秀了學生時代的攝影,照片中有一個天主堂的瑞士神父,神氣昂揚率領一支宜灣阿美族人組成的管樂隊在部落中遊行。泛黃的節目單顯示當天的演奏曲目有〈曼波伊大利〉、〈何日君再來〉、〈東京安哪〉、〈望春風〉與〈阿美歌〉等,具體而微呈現一頁台灣的原住民殖民史。

來,聽〈曼波伊大利〉,然後想想看,這首歌曲創作於1954年,純美國土產。但是它被義大利人視為自己的音樂,它在世界各國被當做一種義大利風情,甚至進入台灣原住民部落的節慶曲單,世界音樂就是有這麼奇妙。



何穎怡
政大新聞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婦女學研究,現專任翻譯。譯作有《時間裡的癡人》、《貧民窟宅男的世界末日》嘻哈美國在路上裸體午餐《行過地獄之路》等。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選後久久不能平靜特輯 | 做不到!千頭萬緒難平息,何不試著轉移思考焦點,反思自己在世界的位置

選後已經試過所有方法,還是忍不住想到選舉?先別強逼自己放下,不妨轉移思考焦點,從更宏觀的世界公民視角,思索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5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