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黃小黛:那些年代裡,父母其實都沒有自己

  • 字級


黃小黛
(攝影/郭上嘉)

做過唱片企畫、雜誌美編,念的是食品加工,本以為自己跟文字無緣的黃小黛,在30歲那年寫下第一篇文章,寫的是母親。當然是母親,那是記憶的最核心,這篇文章開啟她的部落客生活,緊接著創立的「黃小黛.IS LIFE.blog」,也開始她的書寫生涯,往後她又花費十年,書寫家族、家鄉,還有那些溫暖感傷的舊時光,這位成名甚早的部落客,終於在今年將過往集結成書,與大家分享她的《家族記憶》

家族記憶
家族記憶
自稱不是文學背景出身,提到寫作,她說像是一種神祕經驗,以前看別人寫唱片文案、寫歌詞,都像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有一天,忽然就變成一個能寫的人,她覺得是老天爺給自己的禮物,「但是要認真生活,才有辦法好好的去使用它。」舉凡童年往事、人物群像、浮世札記,身邊的大小事,任她信手拈來,無一不可寫。她說她從沒有缺乏靈感的困擾,「可能是跟朋友喝咖啡的時候,想到我的媽媽好像沒喝過咖啡,於是就有一篇文章的開頭。」即使靈感充沛,她始終有所節制,不為寫而寫,重點在於傳達,在於記錄,「那些年代裡,父母其實都沒有自己。」那世代的父母總是壓抑,不懂得表達感情,所以黃小黛努力捕捉片段,寫苦幹實幹的父親,寫母親的堅毅與脆弱,寫大哥二哥,甚至寫家裡的土狗哈利,從家族成員的故事向外延展,延伸到成長階段中擦身而過的「他們」,可能是心事重重的老師,可能是帥氣的教官,那些人那些事,鮮明無比,渲染力驚人,不侷限在保安村落,不侷限在台南,她的家族記憶是整個時代的縮影。

醞釀十年,她的家族故事以文火慢調,不強求進度,遇到喜歡的題材才動筆去寫,「我不願意把文章變成揭瘡疤,讓活著的人不舒服,」於是,她重視的是題材選擇,而不是書寫。這個堅持,讓黃小黛筆下的故事,有一種溫暖包容的氛圍,讓傷痛成為過去,讓回憶總是甜美。「如果有機會,想讓哥哥的子女知道自己爸爸的其他種樣子,或是知道阿公阿嬤的小故事,我想讓這些精神被看見。」宛如時光河流的打撈者,她撈起濕漉漉的往事,曬乾攤平,即使淚痕尚在,但絕對有太陽的溫度。

書寫家族記憶,對她來說也是種練習,讓她理解在父母強硬表象下對子女的關心,也試著用媽媽能接受的方式去回應。「有時候是寫了,才知道自己看到什麼。」黃小黛說,寫下來之後,她可以用遠一點的距離來看那些事情,產生對長輩的理解,某種程度上,也是跟自己的和解,寫作的經驗,更可以帶來力量,「偶爾我在喪志的時候,還會覺得自己擁有什麼,有生命的主控權。」寫字的過程,像是她一直維持的跑步習慣,只要度過階段性關卡,度過痛苦的撞牆期,等到身體舒展開來,更能夠邁開大步前進。

從2000年寫部落格至今,她的文章伴隨許多人的成長與生活,親切感十足,並且滲透生活,吸引眾多讀者密切追蹤,也感動許多離開故鄉打拚的遊子,打從五、六年前,就常收到許多讀者的回應和信件。有人旅居國外,在超市看到鯖魚罐頭,就聯想到她的某篇文章;有人看到她在部落格寫父親,進而想起自己的父親,立刻打電話回家,只想聽一下對方的聲音。這些年來持續不斷的書寫,已累積驚人的文字量,但是直到今年,才爆炸性的出書,陸續發行三本,包括獨立出版的《台灣人物誌.七種民宿的旅行》,以及《散步阮台南》《家族記憶》

三本書,看似發散的議題,其實傳達黃小黛一貫的關心,她想替養育她二十年的台南說話,想記錄大時代下的人物,想記憶自己的家族故事。她說,「我想讓子孫們知道父執輩們是多麼努力的生活,不是賺了幾千萬的才叫做台灣人的精神,這些人才是台灣人的精神,他們的守護,是台灣穩定的力量。」

現實中的黃小黛,像是豪氣干雲的俠女,化成文字轉而細膩溫柔,她寫下記憶裡的家族,也勾起我們對於自身家族的記憶。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小心催淚!母親節看7本母親主題繪本推薦

給你100個親親的母親、想找回自我的母親、提前離開你的母親......母親有各種面貌,讓我們透過繪本理解更多

187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