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我的私窗景|5位台灣作家,5個在地觀點】楊子葆:最美的窗景,是從車窗向外望

  • 字級

窗:50位作家,50種觀點

窗:50位作家,50種觀點


你曾注意過窗外的風景嗎?一扇窗,不僅僅是與外在世界接觸或分隔的界面,它也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向內的凝視與自身的生活。

當我們凝視窗外的一切,其實是在感知生活。生活的感動,就蘊藏在日常生活的紋理之中。

我們將邀請五位台灣創作者,以窗為主題,寫下自己的窗景故事。

藉由打開任何一扇,我們將看見不一樣的在地風景與觀點。


文/楊子葆(城市觀察家、紅酒名家)

現代漢語習慣性地使用「窗戶」這個詞,但「窗」與「戶」原本指涉的,其實是迥然不同的建築元素。「戶」本意是「門」,門是進出的通道,代表著實體的移動,以及內外直接的互動;但窗只提供光線與視線穿透的機會,是一種「遠距式」的間接接觸,沒有那麼具象,卻因此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想像。

而我覺得最美的窗景,是從移動的公共交通工具車窗向外看。我們待在有限但依然公共的旅行空間裡,卻望向更大而彷彿無限的公共空間,視線隨著自由意志而移轉,同時也隨著車輛動線而流轉,可能是公車,可能是地鐵,也能是城際電車。旅人們不介入地,遠距所以「安全地」,欣賞流動的地景,以及外面世界裡那些人們的奔波活動。

車窗景致比家中窗景更有趣,因為它流動變化,有更多意外,更多驚喜,或者失落。因此鄭愁予1957年所發表的小詩〈小站之站〉,總能觸動我:

兩列車相遇於一小站,
是夜央後四時
兩列車的兩列小窗有許多是對著的
偶有人落下百頁扉,……
會不會有兩個人同落小窗相對
啊,竟是久違的童侶
在同向黎明而反向的路上碰到了
但是,風雨隔絕的十二月
臘末的夜寒深重
而且,
這年代一如旅人的夢是無驚喜的

其實,旅人的夢仍有驚喜,或者失落,如同旅人車窗外的景致。無論如何,我們得先走出門,搭上公共運輸工具,找一扇最適合的車窗,如果有必要,「落下百頁扉」,然後帶著期待靜靜地張望。



楊子葆

1963年生於花蓮,法國國立橋樑與道路學院( ENPC )交通工程博士,曾經擔任巴黎公共運輸局(RATP)研發工程師。返臺後歷任新竹市副市長、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中華民國駐法國代表、外交部政務次長、輔仁大學客座教授等職。

現為中華航空公司副總經理。著有《看不見的巴黎》《捷運公共藝術拼圖》《世界經典捷運建築》、《街道家具與城市美學》、《葡萄酒文化密碼》《葡萄酒文化想像》《微醺之後,味蕾之間》等書。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