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讀書,是比較有效率的旅行──「描寫狂」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

  • 字級


(攝影/李盈霞)(攝影/李盈霞)


「出書到現在,我盡量避免靠近書店,保持20公尺的距離。」詹宏志望向辦公室會議桌擺放的新作《旅行與讀書》,劈頭就說不敢看自己出現在封面上的樣子。而他的照片放上書封並不是頭一回, 1985年由皇冠出版的首作《兩種文學心靈》,收錄他80年代的作品,後續並引發了論戰,「封面放上個人照,我心裡是有點複雜的。」

旅行與讀書

旅行與讀書

新作封面的人像攝影與日本攝影師上田義彥合作,因緣來自封面設計王志弘的堅持。詹宏志說,「王志弘對上田義彥的了解遠遠超過粉絲的等級,為了這次攝影,他第一次出國,他是不敢搭飛機的。」但以人像攝影聞名的上田義彥,近十年捨棄人像攝影,到處流浪拍風景拍旅行,今年10月甫出版的《旅情》即是他的個人行旅紀錄;借用BBC把個人色彩強烈的紀錄片稱為「個人行旅紀錄」(personal journals),詹宏志認為,「《旅情》就有這種味道,25開,不同一般大型畫冊,這書一看就是會在台灣發行的樣子。」近來,上田義彥恰好有重拾人像攝影的意願,遂欣然接受這次的邀約。

上田的工作室位於東京麻布十番,市中心社區裡的一間獨棟樓房,大片落地窗四周落栽植物,打通的透天厝,一層一層變化萬千;「往下走」才是攝影棚,半地下室的空間,是個完全可以控制光的環境。詹宏志說,「上田的工作方法是先跟你聊天,我猜這個『聊天』是他想了解被攝者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思考該如何料理這些東西。」當天,影棚打光、背景已設置完畢,上田義彥有自己專屬的8乘10底片,只拍兩個情境,每組20張,前後不超過2小時。影棚全黑,而詹宏志準備的兩套衣褲和鞋子也是清一色的黑,「我頭髮雖然有白髮,但也是黑的,照片卻明顯看得出上衣跟褲子的不同紋理。」到日本時,正逢上田義彥30年攝影生涯回顧展,其中一幅拍的是黑夜中的海浪,沒有光,浪翻捲紋的白細鑲其中;善於處理細微色調,詹宏志的人像照與這張大海的照片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上田義彥工作室準備肖像拍攝(提供/新經典文化)

read more:《旅行與讀書》封面攝影師上田義彥短訪 


《旅行與讀書》所錄的文章,大多是詹宏志3年前寫就的,最早一篇〈吟誦奧瑪.開儼的地毯商人〉寫於7、8年前,最近的一篇是〈兩個羊頭〉,「但這些旅行都發生在10年以前。」問及有沒有寫小說的慾望?他斬釘截鐵回答,「沒有。寫小說的念頭一定有,但我認為自己並不適合。」求學時期,詹宏志寫小說也寫詩,卻也認定與其同時創作的朋友們,許多人比自己更有才氣,所以選擇另外一條「寫理論」的路。他的《創意人》《城市人》大受好評後,原接續的是《旅行人》,一本關於旅行「形上學」的書,大綱都有了,「但我有更大的企圖,想把幾百年的歷史等等的全都搞清楚。追溯源頭,沒想到忘路之遠近,一回頭,十幾年就過去了。」

(攝影/李盈霞)(攝影/李盈霞)


寫旅行文學理論這件事,在詹宏志腦中盤旋已久,直到《壹週刊》專欄邀約。他表示寫專欄對自己是個考驗,如何選擇自己能寫、讀者又勉強可讀的題目?「當時在 《壹週刊》服務的很多都是我前《明日報》的同事,我誤人前途,是無法拒絕他們邀稿的。」當時,有兩個書寫題材不斷拉扯,「我一直想寫1960年代的台灣, 就是我的童年,但年輕人可能不感興趣,便改寫旅行中的『某個時間』。」這些有旅行影子的文章,後來收在《人生一瞬》《綠光往事》;但專欄一期2千字的篇幅無法滿足詹宏志,「那不是我真正的樣子,我是個非常囉嗦的人,我想像個朋友放開來說,以連載的方法把一個故事從頭講到底。」

「我是個描寫狂,我喜歡寫細節,彷彿如臨現場,這是我有的慾望。」詹宏志點名同樣有這種傾向的「電影007系列」原著小說家伊恩.佛萊明,「他絕對是個描寫狂,小說裡龐德女郎身體細節清清楚楚,卻各有殘缺,像是跛腳,改編成電影就都沒有了。」電影《第七號情報員續集》的原著《俄羅斯之愛》一開場,一名俄羅斯殺手躺在泳池邊,從頭髮一路寫到頸部的汗毛,一整頁只寫一個躺著的人。「伊恩.佛萊明建構的007世界是栩栩如生的,他的描寫能力,在我求學時期的閱讀經驗中起了很大的影響。」

暗星薩伐旅

暗星薩伐旅

作家身分之外,詹宏志更為人認知的是超卓的趨勢觀察力,他曾為馬可孛羅出版社規劃「當代名家旅行文學」和「探險與旅行經典文庫」書系,前者挑選60、70年代以後旅行文學作家的重要作品,像是保羅.索魯《暗星薩伐旅》,而「探險與旅行經典文庫」則是廣義敘述旅行文學所發生的歷史,意即「大旅行敘述」──誰去了哪裡?第一個去的人是誰?詹宏志表示,「探險與旅行經典文庫」所錄作家,是旅行史上有一定位置的人,少部分收錄旅行文學旁支,例如航空文學。

「航空文學指的不是現代的飛機,那跟這個世界是沒有接觸的。」他解釋,現今的旅行從這個機場到下一個機場,而以往的航空文學,寫強風吹拂臉龐的觸感,駕駛員的眼睛就是偵測儀器,看見日月星辰。開著小飛機,飛高了會冷,雲撲面而來會看不見,雖是航空文學,仍以身體丈量著世界,「飛行是身體跟這個世界的搏鬥,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詹宏志特別收進幾本這樣的書,是希望讀者不要忘了什麼是逝去的年代,「航海文學、登山文 學、航空文學、狩獵文學都是旅行文學的一支,這些在現代已經沒有了。航空文學到聖.修伯里就停了,宮崎駿勉強是個對航空有敏感度有了解的人,其他我認為是沒有的。」

(攝影/李盈霞)(攝影/李盈霞)


文字,仍是詹宏志想像之起源,「我沒有別的興趣,也沒有別的能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看書,想像作者在他的時代跟當下的情境,到底要說什麼?

相對讀書而言,旅行能做的很有限,「讀書是比較有效率的旅行,旅行是比較昂貴的讀書。」而他在《壹週刊》專欄書寫童年往事的系列,以個人回憶的方式書寫60到70年代初的某種青春殘酷物語,「鄉下年輕人無路可出,要把精力發洩在某些地方。」他說自己回到讀書的路上是幸運的,當年一起打球的同輩,出了球隊、進了社會,幾乎沒有人有機會回來,「這些年少時期的朋友因為混黑社會或從事高危險勞動,一一接連死亡,這讓我驚心,我們的社會顯然沒有足夠的寬容度。」

經由回憶,從童年那個孩子的視角出發,詹宏志透過讀書,實踐旅行,得以理解他人的人生,將故事轉化,變成自己世界的一部分。


〔詹宏志作品〕

旅行與讀書

旅行與讀書

人生一瞬

人生一瞬

綠光往事

綠光往事

偵探研究

偵探研究



\\\ 賀本書榮獲2017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
更多得獎書請點下圖繼續閱讀




繼續閱讀封面拍攝幕後故事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設計師們把○○變成✕✕,之後產生了∆∆的效果!本本精彩的第四季好設計評選作品都在這裡!

又到了一季一次看美書的時候,本次入選作品我們看見設計師們如何透過設計語言或張揚或隱晦地傳遞書籍主題,並在執行上選擇最符合預算與該書調性的方式,且在其中藏著一些小巧思,讓評選的我們與讀者在翻閱中感到無比驚喜。

17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