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2013年度之最│簡體館】其實我們並不了解貧窮的意義
作者:珍妮佛 / 2013-12-16 瀏覽次數(3509)
最常被認定到貧困的國家包括印度、非洲大陸上的多個小國等,無論是聯合國或是當地政府,一直以來都在進行援助計畫,希望消滅貧窮帶來的困境與問題,但這麼多年過去,實施的計畫好像都沒帶來成效?這是為什麼?
為了找出各國消滅貧窮長期失敗的原因,以及了解貧困人口真正的心聲,Abhujit V.Banerjee和Esther Duflo 兩位學者決定聯手,親身走訪世界貧困國度與地區,深入剖析貧困人口與家庭的行為模式與生活狀況,看看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與誤解有多少,這場宏大旅程的紀錄,就是《貧窮的本質》。
提起貧窮,大家腦中應該都會立刻浮現一些既定想法:挨餓、健康狀況差、教育程度低、生育過多等,但真實情況確實如此嗎?貧困人口面臨這些生活議題時,如何進行思考與取捨?
本書兩位作者與各國的非政府組織合作,進行大量的實驗並收集數據,透過這些資訊,發現了幾個重點:
1.健康:貧困家庭在醫療選擇上喜歡注射,儘管比較貴,但這種療法讓他們覺得能立刻見效,眼下不必為此操心,而且高價讓他們更覺可靠,便宜但對症的醫療他們幾乎拒絕接受。
2.飲食:當貧困人口有多餘可支配的金錢時,他們會去購買食物,但不是一般常吃的米麵,而是魚蝦、精緻肉品等不常吃到的東西。
3.教育:大部分受測家庭中,會讓一兩個資質較突出,或是年紀最小的孩子接受教育,希望藉此增加他們未來可能的就業選擇與薪資收入。教育不只是為了學習,更是一種長遠的投資。目前多數貧困人口還不太願意讓孩子受教育太久,因為孩子到一定年齡就可以用勞力換取金錢,抓住眼前機會,比等待未來充滿變動的可能更加重要。
4.結婚與生育:貧困國家中的青少女多半早婚早生,他們選擇結婚對象,主要以經濟狀況為優先考量,導致夫妻年齡相差懸殊,女性太年青且並未擁有足夠教育程度,在家中不具地位。雖然如此,多數女孩仍舊願意嫁給年長許多,但經濟寬裕的男性,而且完全出於自願。
看到這些研究結果,跟一般的認知落差實在不可謂之不大,更糟糕的是,負責制定援助計畫的機構與人員也都沒搞清楚,在這些誤解中規劃出的策略,最終當然以失敗作收。
對抗貧窮所面臨的阻力,並非全數來自這些受援助的民眾,更大部分其實是因為政府與組織判斷方向錯誤,導致計畫未能收效,甚至招來誤解,讓許多人覺得,援助只是助長窮困人口的惰性,使他們不事生產。
壓低價格或免費提供、大量發放、到府宣導、使用金錢或物資誘因,是最常見的手段,這些策略立意雖好,但卻未能使用正確方式介入受助者日常生活。貧困人口最在意的是眼前當下,要讓他們願意持續參與,進而改善狀況,甚至脫離貧苦,必須把握這一重點,如果無法提供切合需求的幫助,再多都將成為浪費。
在我們繼續投石入水之前,請先思考方向是否正確,並尋求實際可行的計畫,走出既定概念的錯誤,放棄一廂情願的念頭,貧窮二字才可能被徹底消除,讓生活在那些區域的人們,擁有更多機會和更廣闊的天空。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