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如果我們不管好自己,最後就得由環境來管我們!
作者:莽斯特 / 2012-01-09 瀏覽次數(10369)
2008年因應金融風暴歐美政府紛紛祭出各種救市方案,不過三年,2011年8月,信用評等機構史無前例地降低美國信債能力評等,歐美國債問題又再度登上世界舞台的焦點。2008年下半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風暴以及冰島破產終究證實絕非為單純而特殊的金融現象,這段時間我們看到各種切入角度的報導、資訊,而接下來相關議題的資訊只會多不會少,身在其中的我們,必須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們別無選擇。過去莽斯特曾推薦讀者以《大債時代》入門幫助跨越與金融世界的鴻溝。現在,莽斯特還要推薦讀者在接觸更多相關資訊前,看一看《自食惡果》啟發你下一步的思考與判斷。
從電影「攻其不備」、「魔球」紛紛改編自麥克.路易士的原著作品,可以想見路易士很擅長將真實事件轉化為具啟發性的故事,《自食惡果》先聚焦歐洲從冰島、希臘、愛爾蘭、德國......最後將拉回美國總結,不僅止觀察各國金融的表象,而是更犀利地探索各國社會文化與金錢相遇的反應與行動,讀來相當精采而深具啟發,對於金融專業讀者可提供不同的切入角度,而對於一般讀者,則可視為聚焦歐債的入門起點。
2002年到2008年,浮濫放貸暴增在各國造成的影響都不太一樣,已開發國家特別感受到金錢的誘惑,以低廉的代價借錢消費購買在正常情況下負擔不起的事物。而有些則因為財務管理不當,短視近利而犧牲長遠利益,大家都想爭取自己可以拿到的那份,能取則取,完全沒想到會對整個社會帶來什麼後果......書名《自食惡果》或許是很好的註解,但更重要的是,全球金融體系依然得持續運作,世界經濟向前發展仍舊得找到出口。當歐美已開發國家發展陷入困局時,各國熱錢已經紛紛將目光對準亞太、南美等新興發展地區。
而當我們面對同樣的誘惑時,我們要如何回應?個人有力量面對整個失衡的金融體系嗎?若機制、流程失去自我調節的能力,不斷地攫取短期報酬而犧牲長期利益,最後到底會如何?如果我們願意思考這件事,個人還是有能力進行自我調節,事實上我們必然得自我調節,因為如果我們不管好自己,最後就得由環境來管我們。
回文章列表